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2017-08-03王珍
摘 要:作为一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外语学习焦虑现象在目前高校外语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对二语习得效果影响重大,成为大学外语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外在迹象的分析,实证调查了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具体表现形式,详尽分析了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探讨缓解学生外语学习焦虑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学习;焦虑;成因;策略
作者简介:王珍(1982-),女,江西萍乡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调节策略的实证研究”(编号:14YB063),主持人:王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7-0023-04
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兹(Horwitz)首先提出外语学习焦虑(FLLA,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的概念,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语言学习过程中,与课堂语言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1]。外语学习焦虑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但其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差异。作为外语学习中的一种单独的、特别的现象,外語学习焦虑主要是基于外语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自尊心、自信心和成果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外语学习焦虑的外在迹象有初级的如记忆力减退、心跳和脉搏加快、掌心出汗、腹部疼痛等。进一步的反应,身体会发出更加明显的信号,如语音变调、无法正常发音、回答问题表情僵硬等,甚至学生会出现不愿与同学交流,拒绝上课,拒绝与外语教师直接接触等,这些表现形式都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引发的。很多学生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对外语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和消极思想,甚至恐惧一切与外语有关的事物。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积极转变外语学习状态,以最优姿态投入到外语学习中去。
一、外语学习焦虑的实证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外语学习焦虑几乎存在于所有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为了深入探究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问题,笔者选择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淡的形式调查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的焦虑情况以及外语教师为缓解学生焦虑所采取的有效策略。调查问卷是根据Horwitz等编制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LCAS,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改编而成[2]。问卷共设置了20个题目(部分见表1),每个题目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四个级别的选项,并为四个级别的选项分别规定不同的分值。同时,也设置了两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列举英语课堂中教师的哪些言行态度或者教学方法对自己产生了或者紧张、或者放松的影响,以利于获得更全面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将问卷发给学生,学生认真完成后收回,利用SPSS10.0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据表1,可知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堂表现焦虑值高
本次调查发现,有62%学生表示,在外语课堂上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紧张、心跳加快等不适反应;43%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情境表演时,会忘记台词;75%的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需事先准备,写好发言稿再反复背诵。而通过与学生进行随机访谈了解到,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焦虑,是因为学生对外语学习缺乏自信,认为自身外语水平有限,尤其是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无法做到脱口而出。为了在课堂上表现好,必须要提前写好发言稿,并且熟练背诵,才能避免发言时的焦虑。
(二)课堂表现缺乏自信心
根据问卷调查,有67%的学生对外语课堂的发言没有自信;62%的学生认为自己外语表达能力不足、交际能力差,尤其当其他同学外语水平特别出众时,这种焦虑感更加明显,而这种焦虑带来的是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进而加重外语学习焦虑。学生由于缺乏自信,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不安,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思想,由此造成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降低,容易被教师和其他学生遗忘,这种焦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三)忧虑他人评价
调查表明,有60%的学生觉得其他同学的外语水平优于自己,惧怕与外语水平高的同学交流学习,恐惧他们对自己外语水平和外语能力的不良讽刺;58%的学生十分在乎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做出负面评价,就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和挫败感。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害怕出错,担心老师和同学的不认可,害怕他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产生这种心理的缘由,主要是学生自感外语基础较差,担忧课堂上回答错误而引来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嘲笑。
(四)对全外语授课有较大的压力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英语听说练习的环境和语言学习氛围,现在的外语课堂教学都提倡教师尽量使用全外语授课模式。但本次调查发现,有40%的学生对外语授课有着较大压力,尤其是全外语授课模式,让他们深感不安和焦虑。很多学生在访谈的过程中表示,教师用外语授课的速度较快,尤其是进行大段外语讲解时,自身的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如果碰到听不懂的地方,紧张、不安的情绪就会增加,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二、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自身角度而言,大学生的个性对其外语学习焦虑的程度有着直接影响,焦虑程度相对严重的是胆小、缺乏自信和挑战精神的学生。主要体现在外语课堂中,学生心跳加速、紧张、不敢直面老师的眼神交流等,教师的点名答题或学生间的情景对话无法顺利完成。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会引发或进一步加深外语学习焦虑。很多其他科目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刚学习外语知识时也大有兴趣,可是当看到与其他同学学习成果产生一定差距时,担忧故态复还,进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外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否定自己、轻视自己,消极的自我评价情绪不断恶化,加剧了语言学习焦虑。
(二)教师的原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教师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外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负面评价会直接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学生因此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他人评价也会产生畏惧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言学习焦虑的形成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无意间的批评否定,忽略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对学生的心灵会产生严重的打击,使学生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导致学生脱离课堂、脱离学生群体。当学生无法从课堂中获取安全感和归属感时,便会加剧焦虑和学习的负罪感。另外,根据教学实践可知,外语课堂的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会直接导致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外语课堂的气氛越是轻松愉悦,学生在这一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焦虑程度就越低;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厌烦甚至恐惧等心理,加重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程度。
(三)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来自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外,还存在着其他可能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因素,如十分常见的考试焦虑。以往考试失败的经历会使很多学生惧怕外语考试,认为无法顺利完成,进而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精神紧张、心跳加快,甚至腹部疼痛等症状,这种考试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明显。如若考试评估结果不理想,则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受挫、抑郁,循环往复,最终学习焦虑越发严重[3]。另外,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包括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导致的文化差异,很多学生所熟知的母语文化内容变得不再权威,学生要区别母语文化和不熟悉的异域文化,难免会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在语言学习方面毫无方向感,害怕在外语的文化中失去自我,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外語学习的焦虑。
三、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紧张、害怕、不适等情绪焦虑现象,可同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采取相应策略对其进行缓解,使得学生最终能调整并适应外语学习状态。
(一)学生方面
1.诱发学习动机和情感策略。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情感态度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诱发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学习信心,两者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影响举足轻重。首先,应明确外语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可弥补学生在学习条件方面的不足[4]。学生主动投入更多精力学习外语,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参与外语课堂的学习和交流,学习积极性高,就不容易放弃外语学习。其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原有认知,情感上勇敢面对焦虑,明确认识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不同,熟悉异域文化特征以及行为方式,以利于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减少课堂焦虑。
2.培养积极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法,缓解学生焦虑心理。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客观对待个人外语学习能力,进行主动评价和反思学习过程。当学生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时,便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外语学习中,这样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因为主动学习而获得成功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外语学习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通过沟通、分工以及合作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学生们彼此合作、交流、鼓励、取长补短,感受和分享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小组成员把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相较个人而言,外语学习的总焦虑情绪被分割,学生个体的焦虑情绪得以逐步减弱甚至消除。这样既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情感气氛,又能照顾到学习者个体,尤其是使害羞胆怯、内向的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5]。所以,采用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外语学习成就感渐优,是避免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策略。
(二)教师方面
1.积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初步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被认可、被尊重的欲望十分强烈,但自控力却不强,尤其是在外语学习上,难持之以恒,挫败感也强烈。因此,外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轻松、友好的学习环境,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容易产生焦虑的学生更多享受课堂学习喜悦的机会。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主体地位,把外语教学和情感关爱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信心,减少紧张、焦虑的情绪[6]。
2.创新教学手段。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重要的是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学习计划。外语课堂教学,需保证授课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活动。设计的课堂活动更多的是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合作,而非比较和竞争。此外,外语教师还应讲究课堂纠错艺术,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多赞扬、多鼓励。对易焦虑学生给予更多关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减少学生焦虑情绪的产生。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并促成良性教学氛围的循环。
3.积极调控情绪。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还应积极调试自身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消除学生消极、被动的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外语学习中来,并且利用其已有经验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心绪,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尽量避免消极的、负面的语气,多采用积极的、正面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心理关爱,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学会情绪调控,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与学生教学相长,亦是解决外语课堂学生学习焦虑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当今的大学学习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现象屡见不鲜。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语学习焦虑情绪,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外语学习情感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教师的原因,甚至还有考试和文化冲击等原因。因此,大学外语教育工作者们应努力发掘缓解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策略,以消除大学生外语学习畏惧心理,激发其外语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切实提升大学生掌握外语的信心,从而营造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静怡.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实证研究及应对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09(5):235-238.
[2]翟洁,刘庆明.高校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LCAS)问卷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师学院学报,2012(1):77-79.
[3]张艳,秦建华.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和自尊关系实证研究——以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2(4):92-96.
[4]曹扬波.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感与学业成绩[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1095-1098.
[5]刘祝福.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策略[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63-65.
[6]张志佑.外语学习焦虑理论与外语教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7-81.
责任编辑 肖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