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2017-08-03谢宗霞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义利观健全人格当代大学生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不同界定,分析了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探讨了正确践行先秦儒家义利观,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途径。要明确义与利的道德价值取向;实现义利观对人格魅力的再塑造;重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主流思想的学习及实践。

【关键词】 先秦儒家;义利观;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影响

先秦儒家义利观是整个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提出的,它既是一种有一定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具体指导方法。从它产生开始对先秦时期及以后人们的人格养成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继承者的当代大学生,在其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利用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对于其健全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不同界定

先秦儒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义利观,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要如下:

1、“见利思义”及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创始人,第一个也是第一次分析辨明义利关系问题。孔子处于大动荡时期,统治者一味为己利而放弃最初的仁性。这种现实条件下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道德观,某种层面上我们理解为一种价值观,道德律,更可谓一种礼法,达到一种约束人的效力。他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在政治地位的标准上又赋予道德这样一种品质的属性,君子最初无褒贬之分,是在不同的社会下定义的,不断丰富才形成褒义的。对义与利的不同追求,孔子将其界定为君子和小人。孔子又言“富與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得道,不去也。(《论语·里仁)》。这说明孔子不是只追求义而绝对的放弃利,这也是孔子的思想能成为正统思想关键所在。

2、“重义轻利”及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是继承孔子理论并为之发扬儒家学说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在孔子“见利思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义利观。 “生亦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是孟子更深层次的对义的理解和阐述,在道义和生命的相比下,道义显得更重要,他所追求道义的决心和立场,这是人所必须遵循的,是理想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这也说明了孟子一生的追求和他所展现的圣人的人格魅力。

3、“以义制利”及荀子的义利观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继承孔孟之人的思想并汲取墨家“尚义”思想,所以他的思想更加宽阔。“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荀子在对其义利观进行辨明时,也是把义放于首要地位。从荀子的义利辩证上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并不是像孔孟二人所言的或终极或陷一端,他认为,义和利并不能脱离而单独去谈义或利,而是注重在这种道德价值的引导下去追求利是合理的,否则是可耻的。这也刚好契合今天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义制约追求利的途径。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的相关理论和观点由孔子开创,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与完善,使其有着深刻的内涵,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会认为我们依然需要传播这种“义”,并应该在原有的分析上让我们加以丰富和完善,具体来说比如责任感的反省,对传统文化的思考等。此外,在大学生群体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想要对传统哲学思想重建就不能一味的被西方功利主义所诱骗,而丢弃传统上的价值理念。同时对义利的追求激起了大学生对当今种种社会问题的思考。最近还发现学校有些社团组织的践行社会使命感,奉献为乐的社会活动,关爱便是仁等,也有同学对民族大义的理解可谓慷慨,像最近甘南州迭部县发生火灾后,立马就认为社会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他们组织社团,进行了一系列的志愿活动等,都是对先秦儒家义的不同阐释。

2、消极影响

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弃法律与社会责任不顾,在义与利面前,宁取利而舍义。也有一部分同学在个人发展上,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和道德的培养,逐步的背离了我们所倡导的集体利益和重义轻利行为。甚至有人觉得先秦儒家义与利观只是圣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畸形道德价值观。在这样一个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背景过程中它显现的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这种价值取向会使大学生在这种借口下,对于理想追求表现出消极的态势。

三、正确践行先秦儒家义利观,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途径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人格健全与塑造上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先秦儒家义利观中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仁”、“见利思义”等理想人格的有利思想,指导大学生完善、健全其人格。

1、明确义与利的道德价值取向

在义和利的辩证关系问题上,我们应该较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不能单一的去认知。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反映出的对义和利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实质内涵是一样的,比如对群体和个人关系问题的处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思考方面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以“重义轻利”来衡量对或不对将会造成自身思想的僵化,个性解放的束缚,人格的不完备。同样的,如果“重利轻义”,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人们的唯利是图、人格的缺失等。这需要我们重新建立内心世界对其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的敬仰,明确其中积极的主流思想的价值取向。

2、实现义利观对人格魅力的再塑造

在学习先秦儒家义利之辩后,我们应该有自己对义利的评判标准,在认识到“重义轻利”的不足时不能走向极端的“重利轻义”,而应该尝试在义的指导下追求人生的存在意义。积极的树立起一种“义利相统一”的价值观念,在追求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适当去追求自身合理的物质利益,做到二者的相协调,使大学生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热爱祖国,感知民族复兴,有主见,会感恩,有坚贞的民族气节,这些都是人格上对自身的完善与再塑造。

3、重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主流思想的学习及实践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我们应该从更深的含义上去把握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挖掘其内涵,把握重心,取其精华所在。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重视自身价值观的培养,在面对是非问题上,民族大义面前,我们应该明确怎么想怎么做。敢于担当,有责任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必须具备的人格品质。此外,还应该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相统一,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义利品质。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理解和学习,对于当今社会这种混乱的价值取向愈加凸显出它存在的意义。对义的理解和对利的取舍,需要我们深刻的去把握,不断调适自己内心的价值理念,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当中,应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尤其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国钧.先义与后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9.

[2] 梁启雄.荀子简释[M].上海:中华书局,1983.

[3] 杨晓晨.当今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对策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2010.3.

[4] 李林.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作用中的研究[J].苏州大学.2008.3.

[5] 吴楠.孟荀义利观之比较[J].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谢宗霞(1991-)女,汉族,甘肃临夏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义利观健全人格当代大学生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