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017-08-03唐俊�オ�
唐俊�オ�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当前,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十分溺爱,使孩子们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日渐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被遗忘和丢失,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的一些苗头和行为习惯,甚至有的中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疏,不求上进。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漏洞。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因此,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
一、善于捕捉感恩教育的信息
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所设计,而且从阅读识字、口语交际到写作,从现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因此,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就告诉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现实中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具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
祖国是每一个人的家,没有祖国的繁荣强大,便没有每个人的一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因国家沦亡,即将失去自由,失去读书的机会,他对祖国、对自由产生难以割舍的留恋与向往,“祖国”二字在他心中的位置何等重要。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赞美描写中国文化、建筑艺术和大好河山的篇章,向学生渗透爱国思想,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美德
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歌颂赞美母爱、尊敬师长的课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充满了对恩师的怀念和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胡适的《我的母亲》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的敬仰。教师要抓住这些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做到知恩图报。
二、深化感恩教育的内涵
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载体,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有所感悟、体验,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气候变化,搜集农业谚语,然后写观察记录、编辑小报等,从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后,可布置这样的问题:“文章结尾写到‘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培养。
三、升华感恩教育的主题
作文是学生思维的创造,是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是情感的升华,是认识的提高过程。在写作中渗透感恩教育。從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首先,倾诉衷肠,口头作文。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后作业作拓展。《我的母亲》学完之后,课后第四题: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这要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和母亲相处的时光,加深母子情。完成一次感恩教育。一次作文是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我首先给出一个话题让大家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否忽视了很多的东西,错过了很多的时光,引用一个女孩出走的故事,在路上行人的帮助下知道感激,但却忽视了母亲的感受。学生在回忆往事梳理亲情的时候学会了感恩,再写出文章来自然情真意切。结合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命题,将会使感恩意识在作文中得到升华。如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国庆节”等,启迪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和学习体验,表达对祖国、对师长的热爱之情,使感恩教育得到升华。通过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来体现,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总之,切实把“感恩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祁连中学(73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