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教功能提升阅读效果
2017-08-03张兆军�オ�
张兆军�オ�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发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进行阅读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凭借电教手段,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学生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产生高亢而深厚的阅读兴趣。
如教学《孔乙己》伊始,我便打出孔乙己穿着破长衫,站着喝酒的投影,让学生观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投影上穿着破长衫的人是谁?他的外貌怎样?为什么会如此的狼狈?”学生看到投影上的人物穿着破烂,胡子苍白、乱蓬,满脸伤痕,一副穷酸潦倒的样子,议论中充满同情与好奇,都迫不及待地打開课文。见此,我再次用投影打出:“能否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在学生找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后,再追问:“小说中穿长衫的都是什么样的人?站着喝酒的又是什么样身份的人?他穿长衫却站着喝酒,这样写矛盾吗?……”这样开头就用投影直接展现出人物肖像,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又让学习开始就抓住了人物性格特征,并直接把学生引入小说的中心处展开讨论,“牵一句而动全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训练的和谐统一。巧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读,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如《最后一课》最后的“宣布下课”这部分,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的集中表现。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将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呢?朗读是理解文意、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掀起故事高潮的最好手段。为此我先让学生试读,再通过录音机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使学生从对比朗读中体会到:“‘我——我——这两个‘我要读颤抖的声音,表现出韩麦尔先生极其悲痛的感情。两个破折号,表现声音断断续续,两个‘我字之间应有适当的间歇,不能连在一起。”“‘法兰西万岁!要用比较高的音调读出来,要表现出激情。”“‘散学了,——你们走吧。要用低沉的语调读出来,速度要比较慢,要表现出无比沉痛的心情。”学生讨论后再让他们试读,再播放录音模仿读,最后开展小组间朗读竞赛。
三、用电教手段,体会课文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根据社会生活、自然景物在作品中创作的一种境界。运用电教手段,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的意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作者所塑造的生活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较深地体会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动态新闻。其新闻已经过去六十多年,如何才能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场面,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感受人民解放军那种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为此,我运用现代媒体,播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视频,既有课文新闻朗读录音,又伴有与其内容相应的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战斗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仅较快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了解放军不怕牺牲精神的感染。
随后,我再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现了当时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路线图,并让学生到投影下对着“路线图”,如战斗指挥员一样,讲述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动态情况,既增强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用电教手段,促进读写结合
采用电教手段创设的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挖性强。多样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听说训练,读写结合的最佳手段。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快要结束时,我随之打开多媒体,展示皇帝参加完游行大典,在听到小孩和百姓说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后,“仍摆出一副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的“托裙”动漫图。学生看到皇帝,赤身裸体的还昂着头,后面的内臣手上什么也没有,还表现出一直托着裙的样子,个个捧腹大笑。我趁势让学生想象一下,此时,皇帝虽然昂着头,但他心里却想着什么?后面的“托裙”内臣又会想些什么?他们表里不一,说明了什么?由此再让学生深入想一想“皇帝游行大典后”会怎样?我在学生争相发言后,迅捷以此为题,让学生续写童话故事。
总之,要想使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从而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效高质优。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2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