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文本,优质备课的前奏

2017-08-03柏汉国�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弄潮脉络品味

柏汉国�オ�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过程。而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个体研读文本的时间是有限的,对文本的理解是肤浅的,与文本的交流是偏弱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就应当承担起品味文本,与文本交流,与作者对话的重任,只有这样,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但是,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广大教师总是认为,这篇文章以前教过,而且有的文章都教过十几年了,根本就不用看课文,直接备课。更有甚者,感觉以前的教学方法还不错,因此把备课看成是课本翻一翻,教参看一眼,备课抄一抄的三步曲。这样的备课,追求的是昨日重现,结果恰是悲剧重演。

重读课本,再温文本是语文教师备课的基本条件,也是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力量源泉。要想备好课,语文教师得深入研读、细品文本,从把握文章脉络上下功夫。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文题,把握文章脉络

文章的脉络虽如水网纵横交错,但有一定的方向性。文章的题目往往指示了作者的构思和着墨的方向,题好一半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善于研究文章的题目,看能否从中找出作者的构思方向,文章的题目是不是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题目是否具有唯一性,如果换成其他题目行不行,同时要仔细品读文本,看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做到了这些,才能弄清作者的构思和文章的脉络走向。

例如《观潮》一文,其段落大意通常被总结为“涌潮”、“演习”、“弄潮”和“观潮”。其中有的段落使人产生疑惑,“演习”和“弄潮”好像与文题无关,从中不能反映出文中以“观”为立足点,以“潮”为着力点的构思特点。但仔细翻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写水军演习和健儿弄潮,其实是为了迎潮,这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因此,我将这四段的段落大意概括为“涌潮”、“迎潮”、“弄潮”和“观潮”,这四段段落大意与文题相关,字字紧扣文眼,建立了内部联系,又体现了文章的脉络走向。

二、抓文眼,把握文章脉络

人的血脉中流淌的是热血,文章的文脉中流淌的又是什么呢?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品味文本,品味文本中各个部分的内涵,仔细研读课本,把握文章的内部神韵。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不容易找到与“潮”有关的“链接”呢?这与第二自然段只写“水军演习”有关,整个自然段中确实没有描写“涌潮”的场景。当然如果你仔细品读,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在该段的最后,有一句“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被火焚烧的敌船,随波而逝,波从哪里来,肯定是从潮水中来,朝哪里逝,当然是顺着潮水的方向逝去。由此可见,作者是借船来暗写“潮”啊!

三、抓视角,把握文章脉络

人的血脉有动脉和静脉之分,但功能不同。文章的文脉视角不同,但都为中心服务。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要找出这些不同点,思考它们的作用。仔细品味《观潮》这篇文章,不同的读者,由于其视角不同,他们对文章的主旨认识也不一样:有的认为,文章写出了潮水之美,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认为,文章写出了潮水之美和风俗之美,赞叹人文之

美;有的认为,写出了潮水之美,隐喻南宋子民的亡国之痛。我则认为,前两种看法认识肤浅,后一种看法过于偏激。简单地说,从文中不能看出伤痛,能够看出的是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军队不甘国家沦陷而进行军事演习;第三自然段中,民众不愿山河破碎而有弄潮运动,从中可以看出的是军民同心协力,同仇敌忾的爱国颂歌啊!

四、抓线索,把握文章脉络

人有脉络,有的人青筋暴跳,脉络分明;而有的人脉络模糊,青筋难寻。文章的脉络也是一样,有的人的文章脉络清晰,容易识别;而有的人的文章脉络草蛇灰线,细节难寻。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遇到脉络不清的文章,一定要静心品读,耐心寻味,有的文章不是没有脉络,只是明线易找,暗线难寻。在《湖心亭看雪》中,明线为雪,但若仔细品味,你会发现文章的一条暗线为“痴”,“更定”看雪为痴行,“上下一白”此为痴景,“余强饮三大白”此为痴人,而文章起笔就写“崇禎五年十二月”,难忘古国,此谓一颗执着的痴心。

有一种说法,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品味,认真思考,精准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通过抓“文题”、抓“文眼”、抓“视角”和抓“线索”的方法,与文本交流,与文本对话,营造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阅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化知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步凤中学(224045)

猜你喜欢

弄潮脉络品味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弄潮青春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品味桂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冲浪弄潮 再创辉煌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品味四季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
浅谈广告弄潮的新宠儿——新媒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