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行车运动员心理控制手段及训练方法
2017-08-03杨解放
杨解放
中图分类号:G8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自行车作为一种周期性的竞技项目,按照赛程的长短进行划分,由于其训练初期的使用技巧与工具较为简单,因此,是一门常规性的运动方式。素质建设的大力推行,促进了自行车运动领域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根据自行车运动的发展状态与心理因素对选手的影响,对加强自行车运动员心理建设的主要手段进行探析。
关键词 环境适应度 心理问题 专项控制
一、自行车运动的发展现状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应用范围广泛的体育项目,由于体育赛程的申报程序并不复杂,业余比赛使用的体育器械基础要求不高,已經逐步成为人们运动健身的主要选择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现代化技术在自行车研发领域的大范围应用,使得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为顺应体育赛程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将先进的训练课程理念引入到运动选手的训练计划制定过程中来。在注重自行车运动选手的体能与耐力训练的同时,也开始强化运动选手的心理素质建设。竞技比赛是在运动员进行身体力量与耐力比拼的基础上,对选手综合素质进行考量的运动赛程,在比赛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选手体力经验并不突出,但最后却取得了良好的赛事成绩的情况发生。每一个比赛的选手的成绩都是未知的。正是这种不可预见性才使得竞技项目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二、自行车运动选手的心理状况
当前阶段对于自行车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控制锻炼还处于基础阶段。一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身体素质的发展并不均衡,通常会造成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使得自身的实力无法全部发挥,或表现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运动选手的心理调节方式,针对学员的心理特点与体力特点设计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案。在比赛过程中,运动选手主要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挫折问题:运动员挫折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制定的训练或比赛目标与实际的结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所差距,形成心理落差。这种心理状态的落差感会使运动选手对自身能力产生不信任,自卑等情绪,日常训练中经常出现悲观、情绪萎靡、心不在焉、甚至对比赛或训练产生逃避的心理。对运动选手的培训效果与赛程成绩都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
焦虑问题:运动选手的焦虑问题户要是由于运动比赛的压力过大,竞技比赛的性质决定了运动选手比赛竞争的严酷性,竞争对手与同队选手的不断进步,培训课程对体能的训练效果不显著、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原因都会为选手带来沉重的负担。由此引发的焦虑会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使得运动员过于紧张降低训练的效果,无法保持其原有的成绩,对于自行车运动员体能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加强对自行车运动选手赛前的心理建设
自行车运动选手的赛前心理素质建设对选手能力的发挥与比赛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心态是将体能与自行车技术相结合,取得优秀的赛事成绩的基础。研究表明,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分为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乳沟运动选手对比赛成绩有着强烈的求胜欲,那么这种好胜心理将会帮助自行车选手克服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帮助运动员忽略身体的疲惫等负面状态,因此,教练在赛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选手取得优秀赛事成绩有着积极的帮助。具体来讲,教练可以定期模拟比赛,帮助选手消除赛前的紧张心理。与此同时针对自行车选手的心理状态,教练可以适当的调整训练的强度。在选手进入倦怠期时,转变训练的模式,帮助选手重建对自身能力的的自信,对选手心理进行定期的疏导,增强受训人员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四、强化对特定情景的心理建设
自行车比赛是对选手日常训练与自身能力的测评,部分选手如果心理承受能力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对比赛成绩与能力的发挥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时,在训练计划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对专项心理问题的控制训练,会对选手在赛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提供重要的帮助。尤其是,教练可以针对选手的不同心理问题。做出个性化的比赛状态模拟,以便选手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也可以有效控制心理建设。但由于这种训练状态的模拟与自行车正式比赛的状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专项心理控制更侧重于对突发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减轻。心理压力不同、战术规划不同、身体状态的不同、体能耐力等方面的不同,也是的选手的比赛心理有所不同,在进行常规训练的课程设计时,要保证综合考虑影响选手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计划。在自行车比赛后,可以让运动选手进行赛后总结,将比赛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在下一阶段的练习中适度的进行薄弱环节的强化。将赛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模拟,达到强化心理控制的目的。专项情绪控制的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将负面的情绪进行转移或替代。在自行车比赛过程中,将运动员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自我控制、动作引导等方式转移到其他较为积极的情绪上,可以有效强化心理状态的控制。如,在长途自行车赛程中,由于耗时较长,运动员在比赛中途常常会出现倦怠、焦虑等心理问题,这是运动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到沿途的风景或通过回想轻松的事情,将这种焦虑的心情进行转移。
五、加强自行车运动员对比赛场地的适应程度
在对选手进行自行车训练时,教练比较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情景模拟。然而,训练场地与实际进行比赛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距,常常会使运动员产生紧张的情绪。在比赛的准备环节如果无法消除这种负面状态,进入比赛环节时,仅会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心理控制状态,导致比赛失利。因此,教练在强化训练学院心理建设的同时,提高选手对比赛环境的适应程度。教练可以通过对训练学院多场地、多模式的训练方式,提高选手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赛程开始之前,对市级比赛的环境进行实际的考察,消除选手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不适心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选手心理建设,保证其自身能力的全面发挥。
六、强调运动员自身修养,完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运动员作为比赛的主角,始终是赛场上的焦点。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用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张扬的个性来感染赛场上的裁判和观众,使外部环境趋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同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任何场合或出现任何情况时,都能冷静对待,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够面對现实,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或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始终以正确的比赛动机,根据具体情况与教练员指定的适当目标,正确对待比赛。实践证明,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因为良好的心态给运动技能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适宜的内部环境。运动员应该在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坚定的和敢于面对现实的人。
七、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是一种动力,但是在压力过重的情况下,这种指标压力往往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想赢怕输,在比赛中患得患失。对于这种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前应该尽量避免给运动员下达硬性的指标任务,可以采用婉转的方式,比如,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可以等等,来淡化运动员对名次的追求,从而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要讲究一个语言的艺术。同时,学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能在行为的改变和主观经验方面产生一种效应,引起心理、生理上的某些相应的变化。通过自我暗示进行适当的自我控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解决心理能量的恢复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坚强的信心,确立长远的目标,更好地进行比赛。
八、结语
自行车运动作为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需要运动选手具备良好的体能与耐力,专业的自行车运动技巧,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自行车比赛中,心理因素已经成为影响赛事成绩的重要因素,加强自行车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控制,已经成为强化选手实力发挥的重要举措,在运动员培训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加。
参考文献:
[1] 尹磊.浅谈自行车运动员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及科学恢复的方法[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2.
[2] 房有利.自行车运动员应用BT-ATS功率车—训练效果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3] 李珊珊.平交路口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其相互干扰微观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4] 唐金妹.关于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准备几个方面问题的简要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