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方法

2017-08-03王启贺

江西教育C 2017年7期
关键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图形

王启贺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项是在基础知识与方法传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整体能力的要求相应提升,需要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准确地获取文本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数学内容的整体感知与正确理解。笔者结合部分实例,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与策略。

一、感知转换数学文本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首要过程是对相应内容感知,然后转化为自身理解的内容。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了建立数字、图形等文本内容与相应数学规律的联系,它是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通过标注、划线等辅助方法突出文本主要信息,并探究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

以小学平面几何基础知识教学为例,在对文本内容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等概念释意中的重点字句进行标记,如“两个端点”“没有端点”“一个端点、无限长”等。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标注,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把握三者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区别,然后准确说出它们的概念。

在文本内容与数学知识转化环节中,应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可通过为文本内容配上更加形象的图形的形式,直观表达文本内容。比如,学习“线段”“直线”“射线”的时候,可在文本旁匹配相应的线段、直线、射线图形,通过文本与图形的对照,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理解认知数学文本

小学高年级数学文本相对于中低年级的更复杂,因此对于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文本的理解认知过程,需要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建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化繁为简,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文本内容,可先例举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用这种类比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是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相一致。在学生出现困惑的情况下,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将普通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学生采用方格拼贴的形式进行图形转化,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最终,学生能把握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规律——“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图形,可将其转化拼成长方形”。这样就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对应关系,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这样的方法,解读与研究数学文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并作出自己的验证与判断,既巩固了已学的数学知识,又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整个过程也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整合反思数学文本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学生进入初、高中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整合反思过程是提升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将数学文本中的知识要点与解题方法内化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与应用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完成章节知识讲解后,应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图示等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反思,将新知识与已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有内在关联的知识体系。

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在完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一系列多边形知识教学后,教师应对这些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引导学生对各类图形面积特征与计算过程进行回忆,重演推导过程,分析知识之间的变化与联系。通过反思与整合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图。

此外,对数学文本的整合与反思也是提升學生拓展能力的基础,教师还可将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学生创造探索性学习的情况,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信息的有效解读依赖于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培养、提升的过程。为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应以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把握数学文本阅读的要点环节,为探寻提升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提供方向。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图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