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社会中的社区建设
2017-08-03刘倩
刘倩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发展;社区建设
一、和谐社会与社区建设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上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最强音。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是关键。
所谓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区建设对于凝聚社区居民力量、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社区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完全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也是“三大和谐”思想内涵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必须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当前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从开展社区建设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当前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1)社区建设目标错位问题
在当前的社区建设中,许多地方把社区建设只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忽略其社会人文特征的本质,把高度的物质文明作为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而对精神文明和人的发展重视不足。比如,在评价社区建设状况及社区组织绩效时,多以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及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为标准,这就造成了不少社区建设重在办企业、修广场、栽树、建标准活动室等,而忽略了对社区精神、社区参与意识的培育,忽略了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空间,“人文和精神特点是社区本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应是社区建设目标所在。而简单的将社区建设看作是一种社会的经济现象,以市场机制运营管理,只注重物质建设,忽视人文精神建设,将使社区建设误入歧途,社区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基础。
(2)社区建设中政府失范问题
在当前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的失调和行为失范,导致社区自治发展滞后,这是影响社区建设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越位”“缺位”及“错位”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由倡导者、指导者变为控制者、领导者,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与权限。例如,许多地方政府把对居委会的指导责任变成领导责任,直接任命居委会的有关工作人员,直接管理居委会的日常活动。“缺位”目,是指政府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没有扮演好支持者等应扮演的角色.没有很好地履行应尽的职责。其一,大多数的基层政府及其官员没有很好地履行对社区自治性组织的指导职责。其二,政府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等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培育还不到位。“错位”是指政府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没有分清角色的主次和轻重,突出表现是有些城区政府认为搞社区建设首先得搞好社区的经济建设。
(3)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
现阶段社区建设实践中,社区成员参与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其一,社区参与主体不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现实生活中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多是社区中的离退休老年人、妇女,在职的中青年人士、专业技术人员则漠不关心,很少主动参与。其二,社区参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但问题是,社区主体仍把社区管理工作完全看作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事,对社区的管理工作不关心甚至不配合,如社区居民参与较多的是社区文体活动,社区经济组织参与较多的是社区经济建设。社区非政府组织参与较多的是社区服务建设。而社区主体对于民主选举、监督、决策和社区治安、环境、医疗卫生、教育等活动的参与普遍不够。
(4)社区观念和管理滞后问题
目前社区硬件建设普遍较好,但管理方面跟不上。原因是:其一,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薄弱,专业化程度低。目前,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且大多缺乏社会工作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其工作方法多是行政方法,不能很好地协调、处理社区建设中的新问题,无法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其二,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不足,体系不完善。“我国有关社区的概念和理论都是舶来品,在很长时间没有实践支撑的情况下,本土化研究严重不足,”这使得国内社区建设和管理缺少科学的依据和必要的指导,社区建设实践多了些盲目性和非理性。
三、加强社区建设的措施
(1)加强社区文明建设,构建社区文化体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指标。社区建设也应该把文化建设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培养社区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意识,培育高品位的社区精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量,增加社区的约束作用,从而提升和谐社区的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通过拓展社区服务,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项目,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2)完善社区管理体系,推进社区自治
在社区建设发展中,一方面要维护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导地位: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共青团、残协、红十字、爱卫会、计划生育协会、义工协会等社团的基础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增添活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人才。
(3)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参与意识
只有社区公民认识到和谐社區建设是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社会自治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社区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社区公民才会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情,这样也才能树立起社区公民的社区意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关心社区建设、关心社区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这样的机制,提高对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社会评价,增强其社会地位,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