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莱丽·蓓琳 陈象 蜕变

2017-08-03瓦莱丽·蓓琳

数码摄影 2017年7期
关键词:静物质感图像

瓦莱丽·蓓琳主要通过人的形态及其人造和虚拟的再现形式来探索物的物质性。她作品的一个中心主题是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在我们的观念中,在我们观看和理解的习惯中,这个界限究竟在哪里?

在创作手法上,蓓琳善于巧妙地运用光线、细节、纹理和颜色。她的作品都以系列的形式呈现,这种“摄影”形态需要数码操作技术以及一种对最终呈现于作品中的实体物质的高度敏感性。每一件单独作品也决非简单的复制品。此外,作品的尺幅几乎与观者比例相同,因此,幻象中的每一处细节和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在我们的细细观察中暴露无遗。

其近期作品《全明星》所探索的是一种以自我迷惑为形式的幻象:那些刻板无趣的完美女性、时尚模特和名媛的图像,在她的作品中被呈现为“超级女英雄”。这体现出蓓琳如何将不同的元素并置并拼贴于同一框架内,并借此模糊掉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个过程的机巧在于产生一种“超现代”图像;一种意在实现“陈象,蜕变”的运动过程,诸种陈旧的元素以超越自身的陈旧为目的而被使用,此标题也因此而来。

全明星,2016

《全明星》是一个“超级女英雄”的肖像展,以众人熟知的图形和表现风格来指涉漫画世界。漫画讲述的是高度精神化和幻想性的传说,呈现一种表现力极强的宇宙世界,其中的人物关系、行为和目的都直截了当。这是一个“当下”的世界,充斥着戏剧性的张力和悬疑感。

蓓琳所创造的人物是拥有当代美感的女性,她们在折射光下被拍摄,映射出“黑色电影”的质感。画面的色彩呈现刻意的不自然性;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这些人物的精神现实而非物理特性。画面背景处,镶件、文字、纹身等多种材质层层交织。配合这些“超级女英雄”形象,漫画中阴沉愠怒的能量感转变为一种精神性的光晕,将整个系列与艺术家作品中一贯的主题联系起来:活力与迟滞、真实与假想的对峙。

花束,2008

相较于画家乔治亚·奥基弗或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情色化的花朵意象,蓓琳的花束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她对拍摄对象超脱的视角中和了主题中陈腐的元素,而这些作品凭借其分散的、充满活力又轻盈的构造暗示了一个梦的世界。集结于此的花朵似乎经历了过度曝光,被精减为一种非物质性的负象。花朵的血肉转变为黑白的图纹,植物的躯干与背景中它们投射的阴影交织纠缠,这样的摄影突变引发出一种微妙的困惑感,也让人联想到绘画中抽象概念的非物质属性。

新娘,2012

在《新娘》这组作品中,瓦莱丽·蓓琳通过图像探索了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和典礼。她对黑白摄影的嗜爱在这里得到强调,使其远离“写实主义”的色彩和和简单化的图像。

身着传统婚纱(洁白的礼裙并手持花束)的新娘肖像通过一种直接又粗俗的风格被叠加于各种都市景观之上——快餐、情趣店橱窗,以及生活中的其他场景。这两种对立的实体相互碰撞,但此种融合又催生出了一种双重的转变:新娘失去了她的肉身,遗留之物犹如一张脆弱的被擦去原文的重写手稿。与此同时,都市元素也失去了它们的粗粝质感,沾染上婚纱的优雅。一种典雅-粗俗的矛盾存在因而遗留下来。

模特II,2006

《模特II》系列由12幅年轻模特的照片组成,这些模特是从模特公司的图录之中挑选出来的,六男六女,性别平均。在这个系列中,蓓琳选择了彩色画面和定向照明。单一光源定向地照射在每个模特的脸上,使他们的特征从极黑的背景中突显出来,并特别地聚焦于他们的皮肤和生理特性。在这一方面,《模特II》让人想起我们在精神世界中用以代表自我的化身。通过单独地照亮拍摄对象身上的某个部位,艺术家创造出一种缺乏深度的光谱图景。刻意的不饱和色彩处理让人物的血肉肌肤呈现为半透明质感,双眼和嘴唇则色彩明艳、与之对立。人物的姿态和表情空洞,使他们显得荒诞、虚妄。

静物,2014

在《静物》系列中,蓓琳打造出几个由各类物件累积和叠加所构成的小世界。作品取材于仙界的风貌,所拍之物的辉煌与光芒唤醒了一个非凡世界,精灵与巫师拥簇于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蓓琳研修了数码技术,对图像的操纵和处理使蓓琳得以避免将摄影当作一种简单的记录现实的手段或是一种对所看所感的单纯表达。

这个系列指涉了某种静物绘画的传统,特别是对细节的关注;在《静物》中,蓓琳努力通过静物的累加来进行构图。在这里,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的黑白照片或是曼·雷的超现实作品都可以被视为参考的起点。

丽都,2007

这个系列的灵感似乎来自于丽都夜总会的一位歌舞剧舞者,“丽都”是“美好年代”(1871-1914)时期一间著名的巴黎夜总会。这套作品的风格很像是一些穿戴华美的年轻混血女性的肖像,但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舞娘》系列是黑白的,并以同一个人作为此系列中六幅照片的主角。

这名舞娘身穿一组不同的服装,但她的姿势始终保持一致。这种复制行为强调了一种因为姿势重复而产生的虚假的质感。因此,画面中的服饰好似单独地游离于主角的身体,如同儿童从纸张上剪下并贴于玩偶身上的纸制的服装。这种重复连带着一种奇异感,好像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系列可口的像差或虚无的幻想;她的理想就是克隆自我。

超模,2015

《超模》系列包含了六张作品:《阿南刻》、《奥拉》、《厄勒克特拉》、《伊丝塔》、《尤尼塔》和《萨弗隆》,将神话中的女神和电视角色混杂在一起。这些当代女神由商店中的人形模特演绎,选自人形模特制造公司阿德尔·鲁特斯泰因的产品图录,该公司将自己的收藏命名为“诱惑”、“态度”、“超模”、“迷人而华丽”、“高级生活和生活方式”、“挂历女郎”、“游牧人”。

“模特”这个原型是蓓琳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在她此前的系列中可见一斑。自1999年起,她的作品便常以健美运动员、跨性别者、黑人女性、混血女性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模仿者为主题。其第一个关于商店橱窗人形模特的系列完成于2003年;在这个超现实风格的作品中,被拍摄的物体看起来“比真的还要真”。相反地,在2006年,《模特II》中拍摄的真实人物却看起来好像電子游戏中的替身。

这个过程的巧妙之处在于试图生产一种“超现代”的图像。通过这个系列我们也可以说,贝兰的目标是“从内部破坏陈象”,更好地玩弄现实。

引擎,2002

《引擎》系列宣告了蓓琳向“物件”的回归,蓓琳通过人体器官的特性拍摄并创造出一种形式。《引擎》证明了某些主体的物理属性是如何在她的作品中超越这些物件的自然形式的。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由此被挑战。

老爷车,2008

这组彩色照片拍摄于一间存有施伦普夫汽车收藏的法国博物馆,并呈现出其中最富名望的藏品:其中包含一部1930年代的布加迪豪华房车,一辆劳斯莱斯和一辆同时期的希斯巴诺·苏伊莎。《老爷车》延续了其1998年黑白系列《撞车》的血脉,也因此致力于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蓓琳用广角镜头来强化汽车结构中的流线形的动态质感。图像的清晰度和不可思议的色彩质感进一步模糊了现实感。作品中运用的光学技巧让这些物件充满了能量活力。

猜你喜欢

静物质感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静物写生
有趣的图像诗
空间的质感
静物(节选)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怎样写静物
怎样写静物
打造上乘质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