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2017-08-02邝勇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5期
关键词:高年段实效性小学

邝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高段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可以将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语文高年级段课堂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阅读教学效率普遍不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段课堂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年段 阅读教学 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098-02

前言:经过低年级段和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但是阅读方法还有待提高。当前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无法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小学语文高年级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一、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新课程改革一再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当前语文老师经常忽视了这一点。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摆在中心的位置,给学生不断灌输自己的思想。阅读是一个个性化表现的过程,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一样,观察角度不一样,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虽然很多语文老师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却很少有语文老师将这一点进行有效的落实。语文老师通常都是利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而老师对于一篇文章的分析,大部分思想都是按照教参上来的,缺少个性化的分析。在这种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处于一个“零交流”的状态,老师只管自己教,学生只管被动的听,老师讲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也吃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在这种沉闷氛围下进行的阅读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1]。

(二)教学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笔者在调查中得知,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都会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得十分充分。但是很多语文老师编写的教案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或者直接从教参上抄写下来。网上的教案固然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网上的教案虽然优秀,但是如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就是一份失败的教案[2]。部分语文老师却经常忽视了这一点,看到网上的教案优秀,就直接进行下载,却忽视了实用性,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匹配。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速度跟不上老师的教学速度,导致阅读课堂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

(三)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性

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语文老师必须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为阅读教学活动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得知,大多数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方面都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老师也都在努力的尝试和响应,希望能够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部分语文老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放羊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部分语文 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把控,经常存在学生讨论时间过长,讨论主题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出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教学气氛看起来活跃,但是实效性非常低[3]。

二、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数都被电子产品所吸引,爱好看书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少。鉴于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去阅读和探索,阅读教学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

语文老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主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目的。譬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看过草原,对于草原中的景象也不了解,如果老师仅仅照本宣科,利用语言去描绘草原上的景色,不仅不能让学生理解,甚至还可能让学生出现新的疑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于草原的景色或展示与草原有关的图片,利用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草原的景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学生观看视频或者图片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然后再引入课文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草原的整体认识,还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进行简单的分析,学生就能有效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等都要围绕学生进行,但是这一点却经常被语文老师忽视。部分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认知面狭窄,理解能力不够,如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实际上,高年级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阅读量,也养成了阅读习惯。而且,每个人阅读文章的角度不一样,理解的内容也就不相同,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詞、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5]。因此,高年级段的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诵读法。朗读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诵读,走进文章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进行平等交流,从而有效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深入到课文情境之中,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就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作者的情境和思想,这对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6]。譬如,在学习《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采取的就是朗诵法,并且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让一个女生扮演桑娜,另外一个男生扮演桑娜的丈夫,相互之间进行对话。学生想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对角色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揣摩和分析,从而体会到桑娜和她丈夫的慈悲、善良,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心灵也受到了一定的震撼和洗礼。

第二,想象法。想象也是阅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想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老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或者想象成课文中的人物,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譬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逊漂流记》这些文章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在寒冷冬夜里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或者想象成独自一人在荒岛上谋求生存的鲁滨逊,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辩论法。辩论法也是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辩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比较突出,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采用辩论法,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研究[7]。在辩论之前,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这对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比较法。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方法。比较法就是将很多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某一个字词或者句子进行衬托。古人在写诗的时候,常常对某一个字或者词的运用进行反复推敲,最终进行确定。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拓宽阅读的深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业人士仔细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篇文章都是优秀的文章,其中的内容、结构等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行比较,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比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修辞手法的妙处,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8]。譬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引入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既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又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文老师可以将这句话进行变动,改为“桂林的水又静又清又绿”,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虽然这两句话在意思上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表现出来的美感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巧妙用法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语文老师找一个学生对文章的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句子进行分析,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直接就进行了否定,认为学生的理解完全错误。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即使与一些教参书上的“标准答案”不相符,但那是学生个性化的一种体现,语文老师不能全盘进行否定,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天性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论:综上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正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金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1):23-26.

[2]于井凤.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9-22.

[3]胡春亚.兴趣引导 方法开路——浅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J].新课程(上). 2016(12):38-40.

[4]黄碧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与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12-14.

[5]张维春,张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5):37-40.

[6]陈文显.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动学生思考的策略——听课有感[J].学周刊.2017(05):21-22.

[7]陈勇.论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的迷失与重构[J].天津師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1):42-46.

[8]吴亮奎.阅读教学到底教什么:语文学科特质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01):19-25.

猜你喜欢

高年段实效性小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未成曲调先有情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