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2017-08-02张静怡

神州·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教学

张静怡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核心。在英語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这点尝尝被忽略。本文将从学科素养要求、课标要求和教材体现三方面论证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及意义,以期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贯穿实施。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并包含此民族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等。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其文化的过程。故文化教学也应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科素养要求体现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荐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三方面,即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表达)、过程与方法(语用与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与文化),此三维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英语学科的学科素养,而此学科素养中明确提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吴一安于2015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也强调了“语言和思维有血脉般”的联系,“语言和思维、文化不可分割、是高层次思维的介质,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具有育人功能”。这说明了英语学科具有着培养人思维能力的价值。基础教育阶段是接触一门语言的起始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应依据《意见》要求,抓紧英语学科功能性教学的同时,渗透文化教育。使学生们即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了解英美国家的基本文化概况。

二、课标体现

研究英语学科需要使学生们掌握的内容和程度,只需研究其课程标准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无疑是义务教育阶段最权威的课程标准引导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随即颁布。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提到,英语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需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并形成跨文化意识[2]。这里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课程人文性的重要性。故在义务教育阶段即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英语课程应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些许粗略的理解,并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师教学往往存在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课标标准,重视背景知识的人文性输入。但再很多学校中,这点并未得到教师们的注意。

三、教材体现

我国各省市使用的英语教材并不统一,但各地方教材都在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着修订和增改。而教材又体现着一门课程所有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把握课程首先需要把握教材。而各地教材现都有着明显的文化知识教育。如:冀教版小学英语5年级上册unit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中,课程设置已体现出了英语学科中的人文性。在本单元设置中,课文从之前学生学习的母语国家中国,引入美国、英语最后到澳大利亚等官方语为英语的国家的基本概况,增进小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开拓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在江苏版《牛津小学英语》5A中,也有一课专门提到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并介绍了万圣节的所需的代表工具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不论哪种地方性教材,文化教学都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有着极强的重要性。

此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如在教学数字单词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中国人通常喜欢数字six,eight,nine,因为其谐音有顺利、幸福、发财之意。而西方人喜欢的数字是seven,因为他们信仰的圣经中,上帝用了7天造出了人类并给予了人们一切,7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欢乐和好运,所以又被称为lucky seven。而thirteen是英美人忌讳的数字。当然这也跟圣经相关,在宴会上,13人不能同桌,也不能有13道菜,同时很多高层建筑也没有第13层,一般为12A以示区别。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所以, 有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的说法。

四、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互联网+的新教学模式也在默默改变着课堂。在新时代文化的碰撞下,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外乎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几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阐释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并予以解释、还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教材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又或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接触到的文化差异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进行学习,再或利用读书指导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相关背景文化知识资料获得知识。不论是通过课上还是课下的引导,教师只要注意到这种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进行适时引导,即可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http://www.Moe.Edu.Cn /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秀丹.前置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微[J].成才之路,2012(8):32—33.

[5]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 教材 教法,2015(5):79-86

课题名称: 2016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

课题编号: BJXKT2016- 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