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黑白手法
2017-08-02连若琛
连若琛
摘要:在电影中,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手法,可以更准确地将电影所要表达的语言展现出来,当前在电影作品中,有的可以成功的使用黑白的表现手法,提升整个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其所要表现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于黑白元素的应用贯穿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涂鸦,到现在的黑白艺术,黑白元素的体现丰富庞杂。本文主要对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黑白手法进行阐述,通过典例佐证,仅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影;视听语言;黑白手法;运用
电影从其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是视像说书是从人类产生文明的阶段就已经诞生了。从视像说书诞生,一些艺术家们就是就为了让其达到更好地表现效果,使用不同的手段,而在现当代的影视作品中,依然是通过影视来讲述完整的故事,表达完成的内容。电影从其发展至今,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其中的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从而为观众展现出更加出色的内容。
黑白的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早期人们就通过涂鸦发展到黑白版画,再到现代的黑白摄影与电影。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对黑白表现手法有效运用的典范。黑白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其所要表现的内涵却不简单,甚至千变万化。能够通过这种简约的色调展现出更加贴近生活的精神气息,作者通过对黑白色调的有效应用,就能够调动人们内心的情感,烘托相关艺术作品的内涵,引导人们对生命进行探索或者思考等。黑白作为色彩系统中的一对极色,在运用之初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艺术家通过对黑白的使用能够摆脱现代各种色彩的桎梏,让观众能够拨开迷雾,对作品的本质进行探索。
众所周知,当前我们所看到的电影基本都是彩色的,但有些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表现力的需要,还是会采用黑白的手法进行展現。电影中存在的色彩能够影响人们对于相关故事的感受,也引导者人们的思维朝着剧情的走向发展。虽然现代的彩色表现手法相当重要,但是传统的黑白表现也同样重要。下面主要从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为例,列出电影中黑白表现手法的作用。
首先,在电影中的黑白表现手法能够有效烘托出影片的社会环境。在该电影中,主要是叙述了关于亲情、成长、政治等多种内涵的厚重影片,在作品的开始,是玛嘉在巴黎机场,这是电影的画面是彩色的。通过玛嘉以身红衣,能够为观众展现出松动的感觉,气氛也相对欢快。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幼年的玛嘉也被带入到了荧屏上,这时的电影画面由彩色转变为黑白。电影的故事主要叙述的是1979年的德黑兰,当时的伊朗处于政治动荡的关键时期,而黑白的色调就能够将这种环境因素更有效的展现出来,让观众在视觉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一种较为阴沉、具有压迫感的氛围。观众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能够深刻体会电影塑造的环境氛围。
其次,电影中的黑白表现手法也能够把握人物的内心,引起观众的共鸣。通过黑白的手法展现出来的玛嘉总是给人一种逆反的感觉。这部作品在也是表达女权意识的一部影片,通过叙述玛嘉的成长历程,我们能够感受女主的内心,也能够使之折射出女性在当时受到的歧视以及一定的压抑。电影始终用黑白的表现手法,能够将主角冷峻的气质展现出来,从而体现出女性角色内心的凄冷。从这一方面来说,黑白电影的展现手法在某种层次上优于彩色。
黑白的画面剔除了彩色画面,能够帮助观众提炼记忆。黑白画面使得整个影片细节更加珍贵,在作品中也更加重视对线条的描绘,这种完整的表现手法更加细腻,给人一种看不腻的感觉。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玛嘉决定回到家乡。因此整个电影的画面又变成了彩色,观众从这种颜色的过渡中能够体会到整个作品还是想要展现出轻松的氛围,也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提炼其记忆。
此外还有一部经典的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为相同类别的作品中的经典,该作品所采用的视听语言更加丰富,通过冷色调的黑白画面来将战争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战争以前,电影的色调是非常缓和的,画面也是彩色的,这种温暖的感觉主要就是为了和之后的黑白画面形成反差。影片的主要内容都体现在战场上,因此整个电影的大部分都是黑白场景。黑白与色彩二者的融合与碰撞,就能够有效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虽然也是黑白,但是整个过程都渗透出来欢快的节奏,从这方面也能够看出,黑白所要展现的并不都是消极的情绪,它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将导演所要展现的内容体现出来。就比如开始时有女战士在洗浴的镜头,虽然画面是黑白的,但是导演通过特写镜头将女性曼妙的身躯展现出来,影片中透露出来的魅力似乎超越了黑白的界限,让整个影片的气氛由压抑变得欢快,似乎赋予了电影新的色彩。在影片末尾,用黑白的色彩能够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战士战死的惋惜。这部作品主题就是反战,通过黑白与色彩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感情基调能够有效调动观众内心的情感。
在电影中,黑白可以作为主基调来表现主题,也可以作为辅助彩色的画面而独立存在。它不仅能够烘托整个电影的气氛,还能够引导观众进入导演所要展现的内容中去,从而实现艺术作品的再创造。电影中的黑白画面通过对各种纹理、图案以及形状的捕捉,增强电影的表现力,从而为观众展现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王友江.浅谈彩色电影时代黑白影像的运用以及象征内涵[J].大众文艺.2013(17)
[2] 王惠英,郭洁恩.黑白影像的审美价值[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4)
[3] 陈小骝.浅析文献纪录片黑白影像资料中人物情感色彩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0(05)
[4] 郑淑梅.中国诗化风格电影语言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