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德桥

2017-08-02苏黎瑞

闽南风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桥仄仄菜园子

苏黎瑞

三月的风绿了一川烟草,涨了一河春水。

九龙江支流之一的温水溪从华安县仙都镇仙都村岩墘自然村旁蜿蜒而过,不急不缓,像流淌着的岁月。而岁月却像一把刻刀,把河堤上的一颗颗石头打磨得光滑可鉴。走在上头,犹如踩着一阕词,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达不到彼岸的一阕词最后站成了河滩上的蒹葭苍苍,令人慨叹逝者如斯乎。直到你遇上它——昭德桥碑记。

碑记,静静地立在河堤旁一个寻常的菜园子边。这时节的茼蒿尚嫩,金色的花朵还没来得及与阳光争辉,油菜已然黄花遍地。一茬已收获过的土地裸着松软的黑泥,等着孕育新的种子。这座和菜园子一般质朴的石碑并不高,只有1.2米,却让青苔和地衣历经130多年的风风雨雨也没能完全占据它的高度和沧桑的肌肤,从而掩盖住石碑上记录的真相,即使是在这样欣欣然,一派生机的春天里。

河上的桥已逐水而去。那么这碑记守望着的,是一种坚持还是放弃呢?细细辨识碑上阴刻着的楷体字迹,其上记载着修建昭德桥的捐献者名单。碑石若不朽,那么它记载着的名字也不会被轻易抹去,以及那个清光绪八年(1882)的落款。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叫“昭德成”。住在河南岸这边的人们要往对岸的仙都镇中心去赶集,抑或是对岸的中圳村、市后村的乡亲们要来岩墘进行田地耕作、管理茶山茶园,均需于此处涉河而过,往返极为不方便。村民们于是自发捐资建桥,因地故名“昭德桥”。在农耕时期的所谓捐资建桥,其实就是捐粮建桥。老人至今还记得,曾有位乡亲一次就捐了十五石稻谷,在那个粮食严重匮乏的年代里属极为慷慨地竭尽所能,其热心公益的行动成了老人记忆中的一抹亮色。

桥为活动式的木桥,两岸各以五块木板相接合为桥面,中间用铁链拴住,木桩为桥墩,样子和农家的长条板凳有些相似。每逢温水溪发洪水,便会有被称为“桥公”的人前来管理。届时,他把桥中间的铁链拆开,让木板各自靠岸,以避洪水。桥墩若是被冲毁,洪水过后则马上修葺,确保人们出行方便。桥虽不大,却联接着此岸和彼岸,桥上既承载着乡民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扁担咿呀和步履匆匆,亦有“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的田园景致和怡人风光。有了这座木桥,这里的人们不用再望河兴叹,尽可自在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62年。在下游连接墟镇的地方,人們又建起了一座高大牢固的石桥。于是木桥慢慢成了往日的一个象征。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它被洪水冲走后,自此白云悠悠空自散,河水流去,时光远去,此地只余一碑记。木桥,成了这块石碑上的一个遥远的记录。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桥仄仄菜园子
爷爷的菜园子
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下雨天,读书天
学诗4
偶感
学诗
“建桥”课程点亮当下照亮未来
外婆的菜园子
乖乖兔的菜园子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