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02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张 志 刘 畅 唐 校 康 丽
工程案例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张 志 刘 畅 唐 校 康 丽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且是一门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对工程实践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结合电力电子技术中相关课程内容,最后通过实践环节进行了实施,探讨了教学实施的过程,完善了案例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育; 实践环节; LED驱动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1-4]。针对传统常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整流电路(AC/DC)和直直变换(DC/ DC)的教学内容为分析对象,创新教学方法,以高频高功率隔离型发光二极管(LED)驱动电源为典型的工程教学案例[5-8],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和实践能力。
1.LED驱动电源的工作原理
图1 L E D驱动器主电路结构
图1为两级变换LED驱动电源拓扑结构图。前级AC/DC部分采用升压(BOOST)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工作于临界导通模式(BCM)。通过消除升压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功率场效应管(MOSFET)以零电流方式导通,减小开关损耗。后级DC/DC部分采用反激变换器,工作于准谐振模式,降低了MOSFET的开通损耗。
1.1 B C M升压功率因数校正(P F C)部分的工作原理分析
图2 B O O S T P F C工作于B C M模式
图3 理想情况下输入电压和电流波形
BOOST PFC部分工作于BCM模式(如图2所示),消除了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同时MOSFET以零电流方式导通,减小开关损耗。传统BOOST PFC部分工作于连续电流导通模式(CCM),采用乘法器的方式实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存在结构复杂且需要电压电流双环反馈控制。而DCM模式下输入峰值电流自动跟随输入电压,具有结构简单,电感量小等优点,并且能消除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但存在开关损耗高和器件应力大等缺点。而工作于BCM模式不存在器件应力大和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本案例采用无乘法器临界导通模式来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假设输入电压,下面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前面升压电路进行分析。开关管导通时,电感电流iL从零开始上升。在导通时间[0,ton]内,满足如下关系式:
其中ip为电感电流峰值,根据式(1)可以推导峰值电流为:
在开关管关断时间[ton,T]内,满足如下关系式:
由图(2)可知,电感平均电流iav满足如下关系式:
由式(5)可知,当导通时间ton保持不变,通过改变关断时间的方式,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成线性关系,保证了输入电压同相位,也就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如图3所示)。
1.2 准谐振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图4 准谐振反激变换器主电路结构
图5 准谐振反激变换器典型波形
DC/DC部分采用单管反激拓扑(如图4所示),工作于准谐振模式。当副边二极管电流过零时,开关管漏级与源级电压(uds1)开始以原边电感和MOSFET寄生电容之间的谐振频率振荡,当uds1达到最低值时(如图5所示),通过使MOSFET导通便可实现准谐振开关,降低了MOSFET的开通损耗。
2.部分关键元器件设计
本案例设计的60WLED驱动指标如下:
输入电压范围:90~260V(40~60Hz)
DC/DC直流输出:48V/1.3A
PFC最小工作开关频率:58 KHz
PFC功率因数:PF≥0.95
电流谐波畸变率:THDI≤5%
DC/DC最小工作开关频率:52KHz
整机最大效率:≥90%
2.1 升压电感设计
由式(2)(3)可知:
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设PFC部分的转换效率为η,则:
将式(7)带入式(6),可得最低开关频率为:
由式(8)可推知:
2.2 变压器设计
选择700V的MOSFET,反激变换器输入电压Uo=400V,反射电为漏感尖峰电压。考虑EMI和变压器尺寸的影响,最小工作频率f=52kHz,下降时间为0.8us。
初级感量为:
最大峰值电流:
初级最小匝数:
根据实际调试结果,原边取72匝,次级匝数取12匝。
3.实验结果
本案例需搭建60W样机进行实验验证。采用FAN6921作为控制芯片,设计了一台48V/1.3A输出的实验样机,PFC部分600V的MOSFET,型号为TK10A60D。反激部分采用700V的MOSFET,型号为STP10NK70ZFP。
图6(a)为110V交流电压输入且带满载情况下,交流输入电压和电流波形实验波形,由图可见满载时电流畸变率仅为4.1%。由图6(b)可见,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功率因数达到0.993。
图7(a)为220V交流电压输入且带满载情况下,交流输入电压、电流波形和PFC输出直流电压实验波形,由图可见,前级AC/DC输出电压为400V。图7(b)为220V交流电压输入且带满载情况下,交流输入电压、电流波形和反激变换器输出直流电压实验波形,由图可知,输出电压稳定在48V。
图6 1 1 0 V交流输入时电压和电流实验波形
图7 2 2 0 V交流输入时电压和电流实验波形
4.结论
通过工程案例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解决实践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如何选择更具典型的工程案例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仍需更深入的探索。将工程案例引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是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1]黄俊,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李鹏飞,工程案例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5):101-102.
[3]刘少克.“电力电子技术”课堂的案例式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6):56-58.
[4]王晓刚.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7-78.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2015A010106018),广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项目(YQ2015156)。
张志(1981-),男,湖南华容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装置系统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