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
2017-08-02崔锦文
崔锦文
摘要:当今社会,传统孝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是我们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着眼点,这就要求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主体特别是青少年,做好传统孝文化的创新者、传播者、实践者。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合理内核;现代挑战;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孝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统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对塑造个人品德、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文化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孝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是我们弘扬传统孝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以孝为中心的内涵丰富、边界模糊的大文化丛,是一个人民性与封建性,精华与糟粕,历史性与继承性相混合的产物。
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表层看,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表现为一系列伦理行为规范,它即包含归亲、延亲,养亲、敬亲,疗亲、侍亲,谏亲、尊亲,葬亲、祭亲等子女对父母最为基本和必需的尊敬和爱护,也e神,例如,仁爱的本性,感恩的道义,责任的义务,忠诚的品质,爱国的情怀,和谐的意识等。
伦理规范和人文精神共同构成的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而人文精神又是决定伦理规范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因此人文精神更需要我们深入认识和大力弘扬。
二、传统孝文化所面临的的挑战
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在中国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一个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文化从,传统孝文化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正是孝道传统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导火索。首先,传统孝道中映射着父母子女在人格上的不对等,这与现代社会宣扬的自由平等理念是相冲突的。其次,孝道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愚民性。孝道传统中的愚民性显然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相冲突。最后,在传统孝文化中,由于宗法亲情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向宗法伦理倾斜,法律规范就靠于亲情关系,法律关系往往因为人的亲情身份而改变,血缘亲情优先于法律,这与现代文明中所倡导的纪律法治是格格不入的。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孝道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是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石,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石。但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家庭结构的变迁,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孝文化自身的僵化,孝不再享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孝观念淡薄,孝行为弱化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子女在具备尽孝的能力前提之下主观上却并没有孝亲敬亲的心意,孝观念淡薄。有些子女虽然具备孝亲敬亲的观念,但客观上并不具备孝亲敬亲的能力。
三、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
在当代社会,传统孝文化因其自身缺陷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我们依然要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因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对塑造个人品德、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文化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文化的主体,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关键是要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该种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做传统孝文化的创新者、传播者、实践者。
做传统孝文化的创新者。传统孝文化建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之下,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和历史局限性,树立对传统孝文化的自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评判、继承、综合、创新。评判是传统孝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起点,通过评判分辨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从而找出传统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契合的共同价值。继承指的是抽象继承,并不是不加区分全盘接受,而是抽象继承传统孝文化中包含有伦理规范和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核。最后,在评判和继承的基础之上,通过综合和创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现代诠释,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做传统孝文化的传播者。文化中只有在传播中才能被广为流传和接受。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可以利用媒体宣传孝的典型,通过对新人新事新风尚的歌颂,引导公众共同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尊老敬老社会风气的形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对不孝的人予以曝光、鞭挞和谴责,以控制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为尊老敬老社会风气的形成减少社会阻力。通过持续发掘、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得到不断发挥,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把尊老爱幼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做传统孝文化的实践者。一种文化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落地、生根、发芽,不同的文化主体在践行孝文化方面承担着不同的责任。首先从个人做起,对于青少年本身,要多阅读现代孝道书籍,多听多看孝道故事,从小尊重父母、敬爱长辈;对于父母本身,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给孩子做示范榜样,培养孝行;教师等教育工作者更要处处对学生及青少年展开孝道思想教育,开展去敬老院送温暖活动、开讲孝道故事会等活动。其次从社区、服务机构、媒体舆论等方面做起,社区要积极开展“敬老模范家庭”、“十大孝子”的评选活动,鼓励公民孝行;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福利院等养老机构也要真正做到服务老人,使老人有个舒适的宜居环境,举办定期体检、娱乐文化活动等,争做示范性养老机构。最后从国家层面做起,要推动敬老、惠老、助老工程建设,比如建设老年人协会、建设老年活动场所、置办老年活动器材、提高养老金待遇、送温暖送爱心活动等一些实实在在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马进举.关于孝文化的再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3(6):35-39.
[2]余金花.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7(2):68-73.
[3]羅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3(3):79-80.
[4]路丙辉.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5]王铭.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D].郑州:郑州大学,2007.
[6]张玉峰.传统孝观念的困境与超越[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7]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