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歌元素(上)
2017-08-02王雪
摘 要:纵观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历程,其不拘于散文文体创作的框架,有意识的积极向其他各种文体汲取养分本文从分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歌元素入手,从语言上的典雅凝练和结构上的跳跃留白两个层次进行解读。
关键词:张晓风;散文;诗化;跨文体
一、散文诗化的倾向与实践
在张晓风登上文坛的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创作理论与观念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西方现代派理论的大规模传入,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散文”、“散文革命”的概念,认为现代散文是一种讲求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革新散文,说明现代散文应与诗结合。余光中进一步解释:
所谓“弹性”,是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美感需求的分量”;“质料”是“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字或词的品质”。
接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与冲击,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开始逐步不局限于“五四”散文直抒胸臆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传统,尝试走出抒情散文容易陷入的伤感和滥情的泥淖。开始表现出散文诗化的倾向,包括语言上的抽象凝练和结构上的跳跃留白的诗的特征。对此楼肇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张晓风走上了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学道路”,“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
张晓风在散文诗化倾向上的创作实践中,除了语言和结构上的表现,还有一种表现为“引诗入文”的现象,顾名思义,即直接讲诗歌引入散文中。如《中庭兰桂》是一篇张晓风在慈湖悼念蒋公之文,开篇便以诗入文,以景入情:
“桂落閑庭/黄熟馥郁/……/二十年了/花间依稀有先生的手泽
/桂花焚馨/山茶凝冰/小小的山阿里/一座中国人的宅第
/一座生以居之/死以厝之的宅第/……
青春会凋谢/国之大老会飘零/但灼灼青史用不成灰
/我们必须活着/去立天地之心/去安生民之命
/庭中的兰桂终会荣发烂漫/灿然成春”
张晓风在开篇利用诗歌形式工整、语言凝练、意象优美的特点,既引人入胜又避免了抒情的直白暴露。虽然将一首诗整体植入散文,却不显突兀,两种文体在交融中相得益彰。此外还有《星星都已经到齐了》《画中人》《大音》等多篇体中具有引诗入文的现象。
二、语言上的典雅凝练
黄永武认为:“但凡转折多、层次多、实字多,又或运用逆转、压缩、翻叠等手法,都能使寥寥有限的字句中涵意倍丰、含义转深。”张晓风借鉴了诗歌中语言抽象凝练、密度大的特点,在创作中融入中国古典句式中的四言、五言句法,选词用字的凝练使其散文萦绕着诗的意蕴,故而被余光中称赞为“不分行的诗人”。
张晓风自己也曾以草花比喻诗:“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的美。”说明张晓风与诗性语言的特点有着深刻的认识。诗性语言的使用增添了张晓风散文的节奏感和画面感,使其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所描绘之景物也跃然纸上,短短数言而意蕴深厚。如《杜鹃之笺注》中体现着其不分诗行、文白交融的语言精粹:
“杜鹃花的花时如情人的乍见与相守,聚是久违的狂欢,离是迟迟的驻步,发乎其不得不发,止乎其所当止。”
以情人的乍见和相守比喻杜鹃花的花时,清新隽永而富于古典意味。并进一步以相聚时的欢愉比喻花开的热烈奔放,离别的不舍暗指希望时间停驻。短短的一句话中,使用了乍见、相守、驻步等具有古典意蕴的词汇,充满诗意与灵性,新奇的比喻和半文言的句式增强了文字的密度。
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倡导白话文运动时至今日,流畅直白的白话文书写在散文创作中已显得平常无奇。而张晓风受古典文学的影响颇深,有意在散文创作中融入古典的字词与句法,使散文语言更加抽象凝练,具有文白交融意蕴悠长的特点。文言词语多为四字,自身具有内在的音韵和节奏感,仍以《杜鹃之注笺》为例:
“上天啊,能否容我为山作笺,为水作注,为大地系传,为群树作疏注。答应我,让我站在朗朗天日下为乾坤万象作一次利落动人的简报。”
以“为……”开头的半文言排比句显示出节奏的起伏感,具有读之朗朗上口的内在的音韵感。此外,“朗朗天日”、“乾坤万象”等四字词语,虽不是成语却读起来具有庄严肃穆之感,此处是对朗朗乾坤、万象森罗等成语的成功化用。化用成语这一方法使散文更具古典韵味,语言也在锤炼之下更加凝练典雅,显示出抒情散文的优美。
再如《许士林的独白》中“从叠烟架翠的峨嵋到软红十丈的人间”、《我知道你是谁》中“春柳舒碧,蒹葭含霜”、《常常,我想起那座山》中“枕月衾云”等,张晓风对成语的化用不胜枚举。这些自创的四字文言使张晓风的散文语言古典精致,辞藻的华美与表意的妥帖并行不悖。张晓风自觉的汲取古代文学的养分又创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华茂典丽中不乏鲜活生动,文白交融中尽显对语言文字的细致推敲与提炼。
杨昌年指出,“理想的新诗的句子,应是以白话为骨干,以适度的欧化及文言句法变化的新的综合语言。”此处虽是对现代诗提出的要求,但以此来评判张晓风现代散文中的诗性元素却也合适。张晓风的散文正是以白话为基础,渗入文言的句法和词汇,使散文如诗般精致洗练,意蕴悠长。
参考文献:
[1]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辫子,逍遥游[M].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47-58.
[2]余光中.余光中集第四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61.
[3]楼肇明.张晓风散文论[J].文学评论,1994,(01):106-117.
[4]张晓风.庭中兰桂,步下红毯之后[M].台北:九歌出版社,1979:114-116.
[5]黄永武.谈诗的密度,中国诗学·设计篇[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9:81-82.
[6]张晓风.地泉——笔星,步下红毯之后[M].台北:九歌出版社,1979:82.
[7]张晓风.杜鹃之笺注,从你美丽的流域[M].台北:尔雅出版社,1988:18.
[8]杨昌年.现代诗的创作与欣赏[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48.
作者简介:
王雪(1991.12—),女,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