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节的岭南题材七律诗

2017-08-02林雪儿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七律

林雪儿

摘 要:广东顺德人黄节,是“岭南近代四大家之一”,詩学成就显著,尤工七律。本文将黄节的岭南题材七律诗细分为游览诗、风俗诗、名人诗、酬赠诗和思乡诗五类,结合文本研究特点,从中观察20世纪政治动荡下的岭南百态、体味诗人直追唐宋又自成一格的七律工力,略窥诗人一生中思想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黄节;七律;近代诗人;岭南文化

黄节,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人,别署甘竹滩洗石人,生于1873年,卒年为1935年,著有《诗学》《诗律》《蒹葭楼诗》等。爱国救亡的革命豪情与保存国粹的保守思想同时在黄节身上体现。黄节一生辗转于广州、上海、北京三地,经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等政治事件。骨子里还是一名儒家士夫的黄节,“匡扶济世”的政治意识与他的文学创作紧密结合。黄节以诗学著称,一生作诗四百余首,尤以七律为佳,人称其诗有“唐面宋骨”。另外,作为“岭南近代四大家”之一,黄节关于岭南风物人情的七律写得颇有特色,黄节与岭南有关的七律诗可在题材上细分为游览诗、风俗诗、名人诗、酬赠诗和思乡诗。

游览诗指诗人在岭南游览名胜、纵情山水的作品,根据风格不同,游览诗又可分为两类。其一,游览岭南名胜,抒发时局感慨,意象开阔、格调雄浑。如:

东南佳气郁高楼,天到沧溟地陡收。

万舶青烟瀛海晚,千山红树越台秋。

曾闻栗里归陶令,谁作新亭泣楚囚?

凭眺莫遗桓武恨,陆沉何日起神州!

——庚子重九登镇海楼(1900)

八国联军侵华让远在广州的诗人亦觉悲愤难忍。诗人登上越秀山镇海楼,看到一片天与海的开阔景象,看到港口船只来往频繁,看到千山红树的壮美秋景,然而这壮丽河山正受外敌欺侮。颈联顺势一转,借陶渊明和王导的典故,讽刺对清政府的卖国政策持消极反对态度的人,提出了谁能使悲观的人们振作起来投入斗争的诘问。尾联反映出诗人其实想当唤醒国人斗志的一份子,发出勿忘恒温北伐兵败的憾事,在国土沦丧的今日也要艰难奋起,救国图存的号召。此诗格调雄浑,景象开阔,情怀悲壮。情景交融使景象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沉郁有力。

去乡廿载阙登临,未尽红棉此日心。

文教灭亡何有地,江山芜乱又成林。

马行石榜三君篆,鸟啭苍崖百步阴。

犹许老夫来吊望,旧踪无意更追寻。

——三月十七日登粤秀山(1928)

二十八年后诗人重登越秀山,颔联直指如今文明教化的灭亡和江山的荒芜动乱,颈联对山上名胜古迹的残破零落表示了痛惜和感慨。尾联哀沉至极,已是“老夫”的诗人雄心豪气已然消散,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及国民党的混乱统治让诗人对国家的出路感到迷茫,他甚至都不想寻找当年游览的踪迹了,其实也就是失望到已经对当年一腔热血的自己产生离弃之感。此诗与上一首形成鲜明对比,可见诗人从青年到暮年的思想变化。

其二,受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影响,游览诗清壮幽俊,感情轻快愉悦。如:

十年为别经旬晤,相对林泉各老苍。

一雨化云春似海,早潮添洑水周堂。

幽禽自戢飞腾意,密树时搴窈窕光。

已办晓行成久滞,隔江游屐正淋浪。

——雨中与陈树人同坐湖舠(1912)

陈树人是广东番禺人,岭南画派三大家之一,比黄节小十一岁。时年正直辛亥革命次年,诗人在广州居住,对清朝的被推翻感到异常兴奋。结句“隔江游屐正淋浪”,“游屐”代表了潇洒闲逸的游人,“淋浪”即畅快,此处诗人直露愉悦心情。此诗前三联写景清壮,首联交待诗人已经不年轻了(39岁),与树木一样处于老苍的状态,以稳健刚硬的笔力开篇。颔联和颈联写景独具特色。颔联意象开阔,写出雨云转换的自然动态,或许是岭南春意太过浓郁,诗人生动地把春天比喻成海,上句的“老苍”至此已完全振起。“早潮添洑水周堂”延续动态,写出潮水初升,回流环绕的过程,与前句的雨结合,呈现岭南丰水的特色。颈联出现动物“幽禽”,它自觉收敛起飞腾的意欲,似是受幽俊的环境所摄,又似乎意有所指——人到中年的诗人自觉收起锋芒。“密树时搴窈窕光”浓密的树荫有时被风撩起能看到阳光透下的幽深的光亮。禽鸟收敛,树荫透光,颈联收入一派清幽静谧之中,而“窈窕光”暗示了难得但注定可得的一派光明的前途。尾联又有所振起,直抒畅快心情,整首诗的情感变化波折回环。

同年,诗人还写了一首《十二月望后,雨中过罗岗洞探梅,有寄》。“罗岗香雪”是羊城八景之一,此诗记叙了诗人雨中探梅的情趣,抒发一些闲愁杂感。这时期游览诗轻松闲逸的风格与诗人自感政治愿望已经实现的心理满足状态相关。

风俗诗是描写岭南的人文地理、生活情态的一类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家乡给诗人的成长留下深刻的印记,诗人在风俗诗中反映出他对岭南的热爱、熟悉与怀念。根据风格不同,风俗诗也可分为两类。

其一,以写风情物貌为主,风格清丽浅易,如:

东去珠江水复西,江波无改水西堤。

画船士女亲操楫,晚粥鱼虾细断齑。

出树乱禽忘雨后,到篷残日与桥齐。

重来三月湾头路,蔽海遮天绿尚低。

——游荔枝湾(1928)

“荔湾渔唱”为旧羊城八景之一,诗人重游荔枝湾,看到了珠江潮水、荔湾岸堤、画船士女、美味晚粥、雨后黄昏及茂密绿荫这一系列荔枝湾美丽的自然及人文风景。此诗以淡淡的抒情笔调展现出荔枝湾的繁华及人们生活的悠闲自在,这些情态给诗人沉重忧患的心理带来一抹亮色,但这种轻快的风俗诗在诗人的诗中属于少数。

其二,以抒沉郁感伤之情为主,风物为次,颇类即事感怀诗。如:

故园兵火七年间,梦里常悬北郭山。

垄墓欲依云自远,溪堂重过水犹潺。

与言野叟疑非世,已倦林乌识始还。

可奈栖栖复行役,暂凭樽酒慰时艰。

——十月南归,过北园,茗柯置酒话旧,留题一首(1920)

北园是广州的一处酒家,诗人离别七年重返广州,此时广州形势复杂,是国民党、桂系军阀和地方派三方相争之地。家乡时局艰虞使诗人感情复杂,内心怆然。起句言明家乡久经战火蹂躏,第二句“北郭山”指广州北郊的白云山、越秀山等,它们只能悬于诗人梦中,首联已成凄迷氛围。颔联将感伤之情落实,第三句写诗人欲守祖坟留在故地却无奈像云一样漂泊不定,第四句写岁月如流水一般逝去的物是人非。颈联写诗人已生消极的归隐之心,尾联写归隐不可得的怅惘。

诗人此时年近五十,旧时的满腔革命热血已经消逝,诗中只见一位迷茫颓然渴望避世的老者形象。诗人的政治期待在辛亥革命后破碎,既不想依附军阀及国民党,又不认同更加激进的新青年及无产阶级的诗人如无根浮萍一样飘荡。从此诗亦可窥见当年剧烈变动的政治形势是如何使进步之人变成保守派的。

名人诗是黄节借写岭南反清名人,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一类诗,数量较多,进步性强,诗风刚硬郁勃。诗人在辛亥革命前写的名人诗犹为感情激烈,那时他风华正茂,稳稳站在时代浪潮前沿,在文坛高举反清大旗。如:

正是霜寒钟更哀。摩挲琴影墨生苔。

旸潜此日仍修夜,爨下能馀亦劫灰。

故国山川容静对,一时风雨与俱来。

天南法物飘零尽,不独南风绿绮台。

——题陈云淙霜钟琴拓本(1907)

陈云淙即陈子壮,广东南海人,明末反清义士,“广东三忠”之一。黄节从潘飞声处得到陈子壮的霜钟琴拓本,赏玩之余写下此诗。此诗从琴联想到人,再到历史旧事,最终归结到今日乱世,颇有怀古咏史诗以古讽今的意味。起句“哀”字奠定全诗基调,但这种哀是激愤的哀。第三句“此日仍修夜”用象征手法,指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使如今仍然是暗无天日的漫漫长夜,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第四句写出琴历经战火摧残仅余劫灰的悲凉。颈联写出了志士风雨飘零之际傲然屹立的抗争形象,气象开阔,苍凉沉郁,是黄节的名句。尾联写动乱带来的凋敝,不仅仅是散失“南风”、“绿绮台”二琴而已。颈联和尾联有力振起,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倾覆清廷的决心。

这类诗还有《题陈白沙先生自写诗卷后》《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等。

酬赠诗中多为诗人与友交往应酬所写,情切意恳,这类诗的岭南元素体现在岭南场合及岭南籍友人上。如:

盛时台笠却难忘,一赋都人已足伤。

高会及来随老辈,雅歌还得共斯堂。

兴微国俗诗将废,俯仰前尘地亦苍。

独使南园不寥落,参天林木起朝阳。

——南园诗社重开,呈梁节庵先生(1911)

梁节庵即梁鼎芬,番禺人,“岭南近代四大家”之一,辛亥革命前具有革命思想,革命后成为清朝遗老。梁重开南园诗社,以振兴粤东诗学,黄节赠诗祝贺。首联追慕以前的南园诗社盛况,颔联写今日重开的盛会,称今日之南社不输往日。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后两联表达了自身的国学主张。颈联,他看到国家习俗正在发生变化,有些东西正在兴起,但诗正在衰落,有伤于此,借大地也因伤感而苍老来表露。尾联则自然发出希望众多人才能复兴诗学的号召。

黄节虽不至于像梁鼎芬那样在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但从这首诗可看出他们的国学思想有相似之处,正如黄节办《国粹学报》是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他们这一代文人难以完全挣脱出封建文化的影响。所以,无怪乎黄节后来反对新文化运动,迷失了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有趣的是,现在重提国学,怎么也绕不过当年包括黄节在内的所谓的“国粹派”。

思乡诗抒发了辗转各地、漂泊不定的诗人对家乡的深沉思念。写于辛亥革命前的思乡诗由于诗人密切关心时局,让思乡之情与忧黎之思融为一体,再加上有意地让一些近代工业意象入诗,显得独具新意。如:

愁里题诗聊代泪,晓来一雨已知秋。

残炱幂历帘间幕,飞燕萧条江上洲。

剩欲出门向谁是?坐看孤影与吾谋。

无端汽笛牵人意,碧海苍波是广州。

——七月二十二日江楼晓起(1907)

诗人正在上海,此诗写政局纷纭之际的苦闷心情和对故乡的忆念。颔联“残炱”是烟气凝聚的黑灰,再加上尾联的“汽笛”,都是工业革命的成品,这种意象融于七律中突显出时代性。颈联的问句表露出诗人的彷徨,他的心情和思想不能向任何人剖白,于是只能坐对孤影聊相慰藉。在此孤独不安的情境下自然容易怀念起远方的家乡,恨不得立刻登上轮船到达碧海沧波的尽处——广州。

刘峻称黄节《蒹葭楼诗》的风格是“中原哀角,高阁寒箫;三山回响,壮泪还飘。”即黄节受屈大均(翁山)、陈师道(后山)、李商隐(义山)影响,形成自己郁勃悱恻、清壮幽俊、刚柔并美的风格。黄节的《寒夜读白石道人集题后》(1910年)自表詩歌创作主张:

布衣同有后山才,只汝高吟未至哀。

谢朓诗传清似水,樊南心与烛成灰。

每从闲处深思得,讵向前人强学来。

今日江西说宗派,嗟卑愁老恐非材。

起句称赞姜夔虽是布衣也有直追陈师道的才能,黄节受陈师道影响最深,自刻小印为“后山之后”,这里把姜夔与陈师道匹敌证明黄节十分欣赏姜。第二句写姜夔的诗有清妙秀远的风格,不像陈师道那样哀伤,指出陈的缺点,说明姜更胜一筹。颔联写姜的山水诗能像谢朓那样清丽秀逸,爱情诗能像李商隐那样情真动人。颈联抒发议论,“深思善学”才是姜诗学取胜的原因,姜夔初学黄庭坚,后改学陆龟蒙,最后不再模仿他人自成一家。诗人称赞姜夔,又何尝不是在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呢?“讵向前人强学来”表明诗人“我的诗就是我的诗,不强附前人”的主张。尾联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言明自己不是江西诗派的一份子。当时诗坛上又掀起崇尚宋诗的风气,宋诗派和同光体轮番登场,汪国垣编《光宣诗坛点将录》把黄节列名其中,黄节借此诗表白自己不入江西诗派,批判晚晴封建诗坛的无病呻吟,指那些以“江西诗派”自居的人缺乏自知之明。

从此诗可证,黄节欣赏陈师道、谢朓、李商隐等人,但更欣赏姜夔那种能自成一家的人,他学江西诗派的陈师道最深,却也看出江西诗派的弊病,不把自己列入其中。事实上,黄节的确做到了自成一格。

再看黄节岭南题材七律的创作特色,除已提到的革命意识、添加近代工业意象等内容上的特色外,还有艺术上用典含蓄、象征暗示、对仗新奇、巧用虚词、尾联言近意远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可在前文列举的七律中品味出来。陈三立题黄节诗集称:“卷中七律疑犹胜,效古而莫寻辙迹。必欲比类,于后山为近,然有过之,无不及也。”黄节笔法工力驰骋唐宋,其诗的确称得上是“唐面宋骨”。

参考文献:

[1]刘峻.诗人黄节的思想和风格[A].刘斯奋选注.黄节诗选[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2]刘斯奋选注.黄节诗选[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3]马以君编.黄节诗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毛庆耆.黄节《诗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121-126.

[5]晓江.黄节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东社会科学,1999(01):150-151.

[6]马以君.黄节和他的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2):44-49.

[7]谢斐.广雅书院文人群体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七律
基于项目的“岭南文化研学行”特色课程开发与设计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七律·龙滩库湖景写
《七律·长征》诗歌朗读技巧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
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七律”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提升生态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