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设计与文化

2017-08-02陈霁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符号传统文化设计

陈霁

摘 要:自从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那一刻起,文化孕育而生。文化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文化深深烙上了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印记。设计是人能动地改造自然物、创造物,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它与人类的造物活动相伴而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任何一种文化和设计都离不开“人”这一根本。

关键词:文化载体;文化规则;符号;设计;传统文化

一、从文化的结构和符号系统看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文化”是使用非常频繁的概念。向翔在《哲学与文化学》一书中就把文化区分为三类:第一,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文化,即被人改造过或者被人创造出来的自然物;第二,产生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相应行为中的文化,如社会结构、道德习俗、行为规范等;第三,在前两种文化产生的基础上,产生于人的创造性思维中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一般观念和意识形态。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文化是按照由物质到社会再到精神的历史顺序产生和发展的。

何星亮在《中国的图腾文化》中指出:“文化是有空间的、立体的。就其空间层来看,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是文化载体、文化规则和文化意义的统一。文化的载体是指文化的实体和外观感性形态。它使文化具有可感知和可观察的外观感性形态,使得文化的传承具有了载体和媒介,并得以在空间上向外扩散和时间积累传承。文化的规则指文化载体要素在表达和显示意义的过程中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内在规则,它使得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了模式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文化内涵是指隐含在文化载体中的某种意义。这种意义使文化成为主体之间意义的显示、交流和传播的工具。”这三方面的统一构成了文化的层次性。文化载体是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的载体和媒介,文化规则必然要通过文化载体来显现,并支配着意义的表达方式,而文化意义只能以文化载体为载体,以文化规则为规则而表达出来。我们将它们三者看成文化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意义结构。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其表层结构(文化載体)是物质实体,它包括:产品、建筑、广告招贴、服饰等可使用或可感知的实体。其深层结构(文化规则)是人们的民族性的特点(如:在中国,红和黄是皇家色,红色代表着热闹,喜悦)、社会结构和消费心理(如: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消费心理)、人们的意识形态(如:中国人对“和”的追求以及对善恶的评判标准)、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等制约和影响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因素。其意义结构(文化内涵)是设计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即通过设计和设计品,体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得到凸显。产品满足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更多的是满足心理需求。设计者充分重视消费大众所关注的文化意义、目标、价值、观念、习惯和理想,调动文化资源,使产品具有了符号性,传达了文化意义,表现了消费者的爱好、文化、社会地位等信息。例如:通用汽车以其多变的款式赢得了市场,此时,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只更重要的是,它是文化载体,设计师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考察和对战后一代青年人的心理探究,对其外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构建,传达隐喻在汽车这一实体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从符号学角度来说,广告设计是很能体现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的特质。广告首先以文字符号、语言符号以及图像为基础的。广告的目的使商品变为代表某种文化含义的符号象征,广告向你暗示:拥有了这件商品,你就拥有了某种文化意义和人生价值,因为这件商品就是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化身。广告就是要在文化的意义秩序和物品的符号秩序中找到一致点和结合点。不难理解,广告就是利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基本符号,构建和表达商品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二、人类的发展看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设计依赖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

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设计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石器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制作。在当时的,我们的先人的制造手段、工具相当的低劣,随着他们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实践,我们先人开始烧制陶器,在这过程中,孕育了辉煌的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

从现代社会来看,一种新的设计能改变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状态,创造新的文化。比如:电脑的设计与出现,它改变了人们查询信息的方式,丰富了人们彼此交流的方式,电脑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使生活多元化。

三、在现代设计中合理的中国传统文化

就如上所说,设计就是一种文化,它与文化有相对应的结构,它与文化的发展相并行。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挖掘这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很有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设计风貌的形成。这种挖掘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文化中的“形”赋予在现代设计中,而是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即“神”融入在设计之中。也就是说,设计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质)符号化到设计品(可以是产品、标志、建筑等多种形式)中,体现和传达文化内涵(当然这种符号化不可以是牵强附会的、流于形式的)。

张道一教授在为《民艺学论纲》写序中提到“民间艺术是一种‘母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传统艺术的内容大于民间艺术,在继承和发扬中,我们首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在各种设计类别中体现“形散神不散”,即在各种设计中,通过设计元素表达文化内涵,将文化内化到设计中,将传统文化符号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的运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不是简单地流于表面。因此,现代设计应合理地、巧妙地、含蓄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以及时尚元素结合起来,保持其时代性和生命力。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是符号的消费和文化的消费,设计满足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设计是一种文化更应该得到重视和提倡,当然,这种文化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摒弃和避免消极低俗的文化(如:设计师设计色情游戏机),是现代设计的正确方向,也是设计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设计作为文化的这棵树,才能茁壮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何人可著.工业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胡飞,杨瑞著.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符号传统文化设计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BUBA台灯设计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