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社会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模式的探索

2017-08-02李祥娟胡碧尧李碧瑶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大学生

李祥娟++胡碧尧++李碧瑶

摘 要: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随着全国扶贫攻坚战号角的吹响,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大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模式,即以社会服务工作为中心,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综合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的职能

一直以来,大学具有三项公认的职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说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从15世纪以后,工业革命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大工业的技术基础,并要求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科学发展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需要有新一代的人才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学自然就成为了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最理想的场所。另外,大学作为社会科学文化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义务去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应该尽可能的去帮助解决在理论或实际上产生的各种问题。而参与社会服务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根据科目和种类不同以及自己专业的特点去服务社会。

(二)高校的四大职能

高校的四大职能则为:

1.人才培养。

2.科学研究。

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4.文化传承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可以说,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是习近平书记对大学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认识,这对我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时代背景(以云南为例)

2016年六月份,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会泽县召开。会议中指出,要确保我省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任务量大需要再接再厉。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对云南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把扶贫攻坚作为全省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好建档立卡,科学编制规划,颁布实施《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瞄准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以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为单元推进扶贫攻坚,建立各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力度,以求推动全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新成效。

二、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如今在中国进行的如火如荼,那么在全国吹响扶贫攻坚号角的同时,我们大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本次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高校如何通过社会服务工作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服务的现状

1.参与人数众多,积极性高。

如今各大高校都会组织大大小小不同的社会服务活动,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比如,每年各个院都会在学校带领下参与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了解并体会更真实的农村生活和农村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2016年的南亚博览会在昆明召开,昆明的各大高校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报名选拔等活动,可见如今社会服务在高校中已经是被大学生接受的一种方式。

2.社会实践方式方法具有多样性。

目前我国各个大学中,已有的社会实践模式有很多,比如:

(1)留校勤工俭学、家教、零工等。

(2)义工、支教、支农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

(3)还有很多学生选择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去实习,或者在实践基地或军训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

(4)除此之外,理论宣讲、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也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其中,“三下乡”活动,在各大高校中是最为广泛也最为学生接受的一种形式。

四、云南农业大学“五结合”系统扶贫模式

“五结合”系统扶贫模式: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我校立足我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将扶贫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土地资源利用相结合,全面实施“五结合”系统扶贫模式。要求广大教师将科研课题尽量安排在扶贫点进行,既可完成科研任务,又起到了科技示范作用,还解决了部分经费问题。为帮助扶贫点生态农产品走出大山,委托我校毕业生创立的企业把贫困村的山药、萝卜、白芸豆等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学校食堂和教职工餐桌;同时还引导他们把生产基地建在扶贫点上,建设大学生农场,我校派出专家示范推广种养殖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学校科研成果。在木署村、新华村,传统上认为不适宜种植蔬菜,通过我校的技术攻关和示范,如今变成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大量外出务工青年返回家鄉,在家门口的基地打工就业,建设家乡美丽新农村。将广大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与扶贫工作联系起来,特别与“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联系起来。此外,我校还建立了扶贫专题网站,编制了工作简报,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让精准扶贫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这意味着要在全国实现全面脱贫。若要全面建成小康,就需全面彻底脱贫。全面脱贫又需做到精准这个要求。全会明确的指出了,全面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尤需注重“五个有机结合”,为全面精准扶贫“掌舵”。

五、本次项目探索的模式及实现方法:

1.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并且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参加大学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效率最高的途径之一,当然其具体的作用还是要因人而异。

2.大学生创业:现在有各大高校都有不少的大学生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失败和成功的例子都有很多,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创业工作中,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很显著的效果。

3.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目的是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从20世纪初80年代有了第一次三下乡活动后,各大高校都在坚持每年举办这个活动,

4.大学生教育课程:为解决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好,但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各大高校都专门创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课程。以我校为例,我校是农林类大学,在农业方面成绩尤为显著,每年的小学期,各个院都会带领院里同学进行下乡实习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做更多有用的事。

5.大学生就业: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把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执政的首要责任之一。很显然,就业难是因为能力不够,如果能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实习等活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那么大学生就不再是一纸证书,而是真正的可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人才,那么就业问题到那时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六、结论

大学生社会服务与实践指的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通过做一些工作来提高个人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用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个社会不缺大学生但是缺少综合型素质人才,所以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服务工作,为自己累积更多的社会经验,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申锋.建立和健全思想扶贫和心理扶贫的大学生扶贫机制[J].科技信息,2010,15.

[2]马莹,李特.大学生社会服务作用及必要性[J].环球市场,2016,26.

[3]赵辉,钟付宵.高校大學生社会服务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2011.

[4]秦霞玲.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适应度的影响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

[5]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6]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