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2017-08-02关小飞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挑山工语言文字语感

关小飞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主要载体,这在语文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感,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主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语感其实就在人们敏锐的心里,看到“秋叶”两字,我们就会感到凄凉、沧桑的感觉;看到“太阳”两字人们感受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看到“蜡烛”两字人们想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切都在说人们对文章中文字不同感受和感悟,这就是语感。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语感训练,做法如下。

一、精选经典,注重晨诵,感悟语感

读书时一个修身学习的过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对我们多么重要。因此对语言的感悟应该从诵读开始,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诵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读出声情并茂,诵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逐步培养学生语感和情感。例如我从一、二年级开始带领我班开展经典诵读的晨读活动。教师孩子精选《唐诗三百首》中的150首古诗,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进行20分钟两首古诗诵读,例如:李白《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十五夜望月》思念家鄉的古诗等。三、四年级晨诵经典是较难的唐诗和宋词、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著名诗词,例如: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等。让学生在长期以往的晨诵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诵读可以奠定良好语感的基础,背诵又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诵读形成的语感不断积累起来。

二、品读文章、体会意境、领悟语感

在我们所教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富含丰富的内容,所谓品读,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文字所表达思想感情,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或经典片段就要仔细揣摩作者内心世界,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挑山工》课中,我和学生一起自读《挑山工》所说的话,体会句子中的含义,文章最后一段中“我需要它”中“它”指的是什么?“它”指挑山工那种目标专一,懈而不怠、脚踏实地的精神,通过学生反复地分角色读、加重音读、轻语气读等拼读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创造境界,激发想象,积淀语感

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造适当而丰富的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语感表达,例如在课文《倔强的贝多芬》这篇课文中,在第三自然段中,教师播放《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诵读,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让他们好像真的沐浴在明亮柔美的月光中,教师创设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此时再让学生读这段,思维形态与情感体验会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学生把语言文字鲜明印在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感。在教学的最后一段,贝多芬在迎着狂风暴雨快步离开庄园,教师播放他的《命运交响曲》,充分展开音乐带给学生的想象,感受他不向命运低头,坚强不屈的性格,训练学生感受文字中的语感,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养成。

语感培养语言能力主要手段之一,教师的教育智慧是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根据学情适度进行语感的培养。在抓住语文教学的自读、导读、引读、品读、美读……系列方法中,不断积淀学生语感的形成,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平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用云干打开盛读天下的智慧之门。

猜你喜欢

挑山工语言文字语感
挑山工的劲儿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调查报告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角色定位研究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挑山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