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的女人
2017-08-02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十一
庭院样本:武清区曹子里镇西掘河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陈立英,村民。
600平方米的庭院内,有一条红砖铺就的弯弯甬道,甬道两旁栽种着各种果树20多棵,小院里春有花香,秋有果香。院子的西南角开有一片菜地,辣椒、香菜、西红柿、黄瓜……鸡粪做底肥,从不用化肥和农药。摘下的蔬菜葱翠欲滴,水灵灵的,陈立英大多会送给四邻八舍的乡亲们。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陈立英的艰辛、快乐和纯粹,是大多数人无法感知的。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要靠双拐行走。1992年春天,她嫁给了同样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陆占荣。
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绢花工艺,是曹子里镇的主要产业,目前已发展绢花专业户近500户,从业人员近万人,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年出口额达3600多万元。10多岁时,陈立英就到村里的工厂打工做粘花。父母心疼她,一再说家里不缺钱,不需要她那么辛苦。可她坚持拄着双拐早出晚归,为了多掙些钱,下班后她还带些零活儿回家。随着粘花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陈立英的手艺越来越好。这时候人们再提起她,最先想到的是“粘花能手”。
阳光的心态使陈立英的生活充满着正能量,她不仅对生活现状充满感恩,还用开朗乐观的个性感染着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更以无私助人的热心肠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佩。她是邻里间排忧解难的贴心好大姐,是社区里文化活动的踊跃参与者。
也正是这种正能量让陈立英把庭院打理得漂漂亮亮,因为她热爱生活。她的插花作品“中国梦”,带着她的感恩之心在武清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报名参赛时,她还不懂什么是插花、什么叫花艺呢,但夺得奖金的目标和展示自己才艺的信念成为她从零学起的动力。
白天粘花,晚上利用手机学习理论知识,在准备比赛的日日夜夜中,陈立英每天都要学到深夜。这期间,她知道了插花的起源、流派,各国插花的特色,还掌握了“五个原理”、“六个法则”、点、线、面构图、花与花器的比例等专业知识。她在心中反复设计,并不断动手尝试,终于插出了表达自己心声的作品……新颖的立意、别致的手法、深刻的寓意,得到众多评委的一致好评。
随后,她就把插花技巧放大到庭院内,这里摆几盆花,那里栽几缕草,院子越发透出几分精秀的美。陈立英的手机摄影作品《好爸好妈》,荣获武清区妇联“平安家庭摄影故事”一等奖。
陈立英有两个女儿,她一直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大女儿永远都记得母亲说过的话:别的孩子都是从地平线上开始成长,而你们姐妹是从地平线以下开始成长,所以你们一定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但是你们得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一定不要低头,更不能服输。
后来,大女儿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同时攻读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教育学专业的双学位。由于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她上学期间每年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点评:利用甬道来区分院落内的功能,虽然甬道砖和方格砖的样式不一,但丝毫不显混乱和无序。每当紫蓝色的腊梅迎着寒风傲然盛开的时候,庭院内便充满了坚强的气息,如同女主人坚韧的意志。庭院内的精心布局和有序搭配,全部源于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对陈立英家庭院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