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夜跑”现状调查
——以长安校区为例
2017-08-02蔡珊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蔡珊(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师范大学“夜跑”现状调查
——以长安校区为例
□蔡珊(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夜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校长安校区“夜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都是个人或零星进行夜跑,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和放松身心,男女比例女生大于男生,女生不能在运动负荷上达到标准。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大部分参与者运动负荷不合理,健身效果不明显;参与者夜跑知识匮乏,缺乏科学的指导;组织性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陕西师范大学“夜跑”的健康发展。
夜跑高校现状陕西师范大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夜跑”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夜跑”、“跑步”、“健身”等作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百度搜索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共20余篇,为本文研究设计及开展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问卷法。
针对大学生参与“夜跑”活动的动机、运动负荷、参与时间地点及“夜跑”的相关理论知识,制定调查问卷。并请我校田径教研室7位老师对问卷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在陕西师大长安校区随机选择500名“夜跑”学生进行调查,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45份,回收率89%,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80%,其中男生150人,女生250人。
(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所得数据用运用Ex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夜跑的参与动机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正确的体育意识与积极参与课外体育行为之间呈强相关关系。
表1显示:男女学生自主参加“夜跑”活动的比例占总体43.75%,陪同他人“夜跑”占总人数18.75,其它动机如:晒跑步app、班级临时活动等占21.25%,打发时间占总人数16.25%。总体来看,本校学生对“夜跑”态度相对积极。大学生参加“夜跑”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和放松身心,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夜跑”作为增强体质、提高生活效益需要的同时,将体育视为发展和追求心理满足,休息娱乐的同时调节紧张的学习,也有提高运动技能、审美、促进人际关系和参加比赛的需要。
表1 参加夜跑的学生动机统计表(N=400)
2.2、“夜跑”参与者分布情况
调查参与“夜跑”的男女比例可以更好的了解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夜跑”的发展现状,参与者性别比例合理,并且各类参与者的性别分布的均衡,是“夜跑”在长安校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表2 参与者性别比例统计表(N=400)
通过表2可见:参与者性别情况,其中大一男生占总人数的13%,大二男生占10.50%,大三男生占总人数的8%,大四男生占总人数的2.75%,研究生占总人数的4%,女生方面,大一女生占总人数的20.75%,大二女生占总人数的15.5%,大三女生占总人数的16.25%,大四女生占总人数的5.50%,研究生女生占总人数的3. 75%。从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变化可见,女生人数多于男生,原因除了师范类院校外女生比例偏高外,还有重要的原因是“夜跑”虽然适合各种人群但是它对运动技能要求低,更受到女性的青睐,而男生更喜欢通过足球或篮球来进行健身。数据显示随着年级的上升“夜跑”人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原因为,随着年级上升,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到大三大四又面临就业压力学生们就更无闲暇时间进行“夜跑”。
2.3、“夜跑”的运动负荷特征
想要更好的调查“夜跑”的发展情况,需要对“夜跑者”的运动负荷进行调查,运动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代表了“夜跑”发展状况,“夜跑”运动负荷适中表明“夜跑”人群的锻炼情况良好。
表3 “夜跑”学生运动负荷情况调查统计表(N=400)
通过表3从运动负荷的统计结果可以总结出,运动负荷很大的学生和运动负荷适中的学生一共有79人,占总体的19.75%,而运动负荷比较小和非常小的学生一共有225人,占总体的56.25%。说明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大部分人在运动负荷上能够达到标准。从“运动负荷非常小”这个指标来看,男生所占比例为8.5%,而女生所占比例为26.25%。调查显示,女生体育锻炼时,不能够在运动负荷上达到标准。
2.4、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1)大部分参与“夜跑”的学生是以健身为主;(2)性别分布女生多于男生;(3)“夜跑”活动缺乏正确指导,负荷较低;(4)“夜跑”组织形式单一。当前长安校区学生进行“夜跑”活动基本上都是个人行为,没有学校相关部门参与组织,社会上派出所、街道治安点等,也没有就“夜跑”活动提供任何有效的安全保障。由于个人健康、安全等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在校外马路上进行“夜跑”人数很少。学生进行“夜跑”的路线相对固定,容易产生厌倦、抵抗心理,这就限制了锻炼的效果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他们只有在相对安全或者是相对明亮的校道进行夜跑活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目前“夜跑”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调查发现,学生的参与属于自发性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女生参与人数要高于男生,参与度较高。学生运动量不能循序渐进,学生乐于参与却缺乏科学指导“夜跑”的人数已经初具规模且人数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参与者人数众多,且没有组织,对参与者的人身安全,与参与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样将打击到参与者的积极性,对“夜跑”的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3.2、建议
(1)合理、科学的引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进行夜跑。
学校、社会应该重视大学生“夜跑”活动,并且成立机构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和管理。学校应该根据学生自发进行“夜跑”的这种现象,制定出有助于大学生“夜跑”的方案和措施,体育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和学生会共同协调。根据当前各个高校大学生自发进行“夜跑”的锻炼方式,由学校大力倡导,形成有计划、有措施、有方案、有保障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把单一的学生自发“夜跑”推向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锻炼方式。引导广大市民积极的参与到夜跑团队中去。扩大体育锻炼的队伍,保证体育锻炼过程交流和相互写作配合,提高学生锻炼的安全性,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
(2)通过宣传栏、广播、网络,介绍“夜跑”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学校应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夜跑”的相关知,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另外,还应该对学生宣传在跑步过程中的自我调控、出现的身体不适应该如何自救。利用体育课堂,使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提高“夜跑”人员处理各类突发状况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在参加“夜跑”活动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3)把学生“夜跑”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课后延伸的工作。
在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教学管理部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现阶段学校每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常态化的测试例如800m和1000m以及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体前屈等等。所以,体育教学部门应该利用广大学生进行“夜跑”的积极性、自发性给予指导和支持。在条件成熟和依据充分根据校区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把“夜跑”纳入体育课的第二课堂。
[1]张博.“夜跑”好处多锻炼需注意[J].家庭医学,2014,3(12).
[2]舞皋吠.夜跑夜快乐[J].科学健身,2010,21(9).
[3]徐延龙.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研究,2012,7(338).
[4]刘军,朱早林,叶航成.浅谈高校田径场健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1,6(33).
[5]杨方方,赵吉爽.山东省体育考研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3,5(34).
G812
A
1006-8902-(2017)-07-ZQ
蔡珊(1989-),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助教,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