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邵湘语助词“嘅样”的词汇化

2017-08-02朱玲君

关键词:助词样态句式

朱玲君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新邵湘语助词“嘅样”的词汇化

朱玲君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新邵湘语的“嘅”是结构助词,“样”是名词。在“X嘅样”结构中,“嘅样”作为跨层非短语结构,逐渐发展出了推测助词的用法:基于当前感知但不十分确切的推测,基于过去感知但不十分确切的推测,及向听话人谋求确认或提醒听话人的语用功能。中心语与修饰语的同一性和省略是“嘅样”词汇化过程中重要的诱因和机制。

跨层非短语结构;推测;助词;湘语;“嘅样”

跨层非短语结构是指“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只是表层形式上相邻近的两个成分的组合”,[1]以“X的话”为例,“的”属于修饰语X的后附成分,“话”是中心语,“的话”就是一个跨层非短语结构,不过它在现代汉语中已词汇化为助词,作为话题标记,或表示假设语气及停顿等。近年来词汇化研究领域对跨层结构多有关注,又如董秀芳[2]郭海洋[3]等。不过研究对象大多限于普通话和古汉语。本文将以湘语新邵话的材料说明,方言中也存在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

一 跨层非短语结构“嘅样”

新邵湘语的“X嘅样”结构中,“嘅”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居于修饰成分X(X一般为谓词性成分)之后,是定语标记;“样”是名词,样子。

(1)其做起一副连不爱嘅样,我也懒得管其。(他做起一副连不高兴的样,我也懒得管他。)

(2)嗯只细唧行过来哩,一副味塞哩嘅样。(那个小孩行过来了,一副很高兴的样。)

“X嘅样”常出现在“NP+做起+一副+X嘅样”之类的句式里,有时主要谓语动词不出现,直接以“一副X嘅样”的形式做谓语。不过,跨层非短语结构“嘅样”在新邵方言中发生了语法化,发展出推测助词的用法,如:

(3)其把袖子捋起,要跟我打架嘅样。(他把袖子捋起,要跟我打架的样。)

(4)教室嘅门冇锁嘅样,你去开下看。(教室的门没锁的样,你去开一下看。)

例(3)(4)的“嘅样”都表示不十分肯定的推测语气,如果去掉句末的“嘅样”,句子依然成立,而且基本意思不变,只是语气上变为肯定。

二 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

(一)句法语义特点

储泽祥指出,现代汉语“NP一副X的样子”这种格式不光具有描述功能,而且有评议性,用“一副X的样子”来描述NP,NP是否是X,可信度只有百分之五十。[4]新邵湘语中,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也具有描述功能和评议功能,不过用“嘅样”来表示的推测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客观样态,而且是说话当前所能感知到的。例(3)中“其把袖子捋起”使说话人作出“要跟我打架”这个推断,因此语境中常出现说话人做出推测的客观依据,再如例(5),说话人是根据当前感知到的苹果的状态“绯红唧”,推测味道“蛮好吃”。

(5)咯只苹果绯红唧,蛮好吃嘅样。(这只苹果绯红的,蛮好吃的样。)

[ko31tsa55bin12ko31fei55u12ti, mã12xau31thia55kɛ iɑ45]

正因为“嘅样”表示从样态方面作出推测,因此它可和“□mɛ55倒看着、□mɛ55起看起来” 及弱断言谓词“觉得”共现,排斥和强断言谓词“疑起怀疑、把作以为、想倒想着”共现。

(6)咯只天□mɛ55起要落雨哩嘅样。(这天看起来要落雨了的样。)

[ko31tsa55thiɛ55mɛ55thi31iau45lo45y31li kɛ iɑ45]

(7)还只七点唵,我觉得等咕好久哩嘅样。(才七点啊,我觉得等了好久了的样。)

(二)推测助词“嘅样”的词汇化

新邵方言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所在的小句都可以在主语后谓语前加上表示比拟意义的“好像”,我们认为,推测助词“嘅样”很可能来自“NP好像VP嘅样”这一句式。

(8)其穿滴烂衣裳,好像造孽不过唧嘅样。(他穿些烂衣裳,好像可怜不过的样。)

(9A)其嘅头发好像几年冇剪哩嘅样,好长。(他的头发好像几年没剪了的样,好长。)

在“NP好像VP嘅样”句式中,“好像”是动词,“VP嘅样”是宾语,这个句式是说话人基于客观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等,以比拟的方式对NP状态的主观描述,如在例(9A)中,说话人根据经验,认为现在他的头发的状态与“几年没剪过”的状态相似。江蓝生曾指出,比拟基于甲乙两事之间有类似关系,实际上甲不等于乙;推测也基于两事有疑似之处,但又难以肯定,所以从表比拟到表推测完全符合词义引申的逻辑义理。[6]因此,“NP好像VP嘅样”也带有表示不十分肯定的推测义。

值得注意的是,江蓝生曾指出,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说NP/VP的话”动宾短语中,“NP/VP”就是“话”的内容,二者具有同一性,在语义上“说NP/VP的话”可理解为“说NP/VP”。[1]同样,在“NP好像VP嘅样”句式中,“嘅样”也可以看成是VP的自指标记,“VP”就是“样”的具体内容,“NP好像VP嘅样”就相当于“NP好像VP”(实际上本方言中也存在该句式,由于“好像”与“VP”两个谓词性成分连用,“好像”又虚化成副词)。如:

(9B)其嘅头发好像几年冇剪哩,好长。(他的头发好像几年没剪了,好长。)

这样,当“好像”由侧重指向中心语“样”,发展为侧重指向修饰语“VP”,中心语“样”被架空。语义重心前移导致结构关系变化,本来后附于“VP”的结构助词“嘅”被剩余,只好与同样处于句末的剩余性的单音节词“样”重新组合,这就为“嘅样”虚化为助词准备了句法条件。

从语义上来看,在“NP好像VP嘅样”句式里,由于“好像”重在通过事物或状态二者之间的相似来表达推测,而“样”则通过对事物样态的描摹和评议来表达推测,它们的微观语义不同。此外,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理论,情态可以按主观、客观、显性、隐性4种取向进一步细化,用“好像”表达的推测可以看作是一种主观显性情态,而“嘅样”的表层形式是对事物客观样态的描述,更像一种客观隐性情态,从情态责任的角度来说,说话人要承担的情态责任小一些。因此,“嘅样”在语义系统中就有了存在的理由。另外,由于“VP嘅样”表达的是对NP这个事物的样态的描摹和评议,因此,它也可以单独作谓语表示推测,这体现了语义对句法的反作用。当“嘅样”可以脱离“好像”单独表示推测时,这标志着其作为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用法正式形成。

(9C)其嘅头发几年冇剪哩嘅样,好长。(他的头发几年没剪了的样,好长。)

三 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

(一)基本语义

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所在的小句既是对当前存在的某个客观样态进行描写,也是对这个客观样态的某个方面的推测,表示“基于当前感知但不十分确切”,它与当前语境联系密切。随着推测助词“嘅样”使用频率的增加,其功能进一步扩展,“嘅样”由与当前语境相联系发展到与非当前语境相联系,逐渐获得“基于过去感知但当前不十分确切”的表达功能,“嘅样”所在句式的语法意义是:说话人在以前的某个时间或地点感受或接收过相关信息,但在说话的当时对这个信息不能百分之百的确认,因此用“嘅样”削弱对这个信息的肯定语气,整个句式含有“如果我没记错,事情好像是这样子”的意味,我们把这种意义的“嘅样”称为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如文章开头例(4)表示说话人之前可能看到过“门没锁”这一情景,但在说话的当时又不是百分之百地确认,因此用“嘅样”表示对“门没锁”这一状态存在的弱肯定。再如例(10)说话人可能看到过对方是刚刚才吃完饭,但对方又说饿了,因此才用“嘅样”来表示对“将将吃咕饭”这一状态的弱肯定:

(10)将将吃咕饭嘅样,何嘅又喊肚潮哩唵?(刚刚吃完饭的样,怎么又喊肚子饿了啊?)

因此如果脱离语境,“嘅样”可能产生歧义,例(11A)中的“嘅样”为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是根据当前亲眼所见“两个见面亲热不过”,从而推测两人“关系蛮好”;而例(11B)中的“嘅样”为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是根据说话人所听说到的信息推测“其两个关系蛮好”,但说话人又不十分肯定。

(11A)两个见面亲热不过,关系蛮好嘅样。(两个人见面亲热不过,关系蛮好的样。)

(11B)其两个关系蛮好嘅样,我听倒讲。(他们两个关系蛮好的样,我听说。)

(二)句法特点

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所在小句的上下文中常有表示推测信息来源或原因的小句,如例(12)的后一小句“我还看倒其一回”表示说话人曾经亲眼所见,例(13)“听倒讲”表示说话人曾经听说。

(12)其好就回来哩嘅样,我还看倒其一回。(他早就回来了的样,我还看到他一回。)

(13)你要去北京去哩嘅样,听倒讲。(你要去北京去了的样,听说?)

其次,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所在的小句常常与“我记得”共现,强调这只是根据说话人的记忆得来的不十分肯定的结论;另外,句中也可以出现表示极肯定的语气副词“硬是”,如:

(14)我记得钱还咕哩嘅样,何嘅又来要起?(我记得钱还了的样,怎么又来要了?)

(15)咯只人我硬是在哪里看倒过嘅样。(这个人我硬是在哪里看到过的样。)

[ko31tsa55zn12o31n45z214zai214la31li khã214tau ko45kɛ iɑ45]

(三)语用功能

根据语境的不同,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还有向听话人谋求确认或提醒听话人,如例(16)(17)的语用功能,如:

(16)你咯回是考只第二名嘅样?(你这回是考个第二名的样?)

(17)咯本书要蛮多钱嘅样?你何买得起唵?(这本书要蛮多钱的样?你怎么买得起啊?)

[ko31pn31y55iau45mã12to55iɛ12kɛ iɑ45?o12mai31ti thi31ã]

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助词“嘅样”常出现于自言自语的陈述句或者对话语境中的是非问句里,但是不能出现在特指问、选择问或正反问里,因为只有是过去有所感知的一定的事实才有不那么肯定其存在的可能,而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表示的信息本身就不明确。

四 相关现象考察

江蓝生提到,现代汉语比拟助词“似的”除了表示比喻与相似之外,也能位于句末表示不肯定的判断语气。表示不肯定的判断语气时,“似的”可以单独用在句末或与“好像”结合形成框架“好像……似的”。[6]“似的”表示的不肯定意义基本上涵盖了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和基于过去感知的推测两种功能。

新邵湘语的推测助词“嘅样”的用法似乎更为灵活,特别是在是非问句中表示要求确认或提醒的用法,普通话的“似的”很少这样用,如例(18)“嘅样”表示基于当前感知的推测助词时,可用“似的”来对译。

(18)行路只箇汶,好像吃醉哩嘅样。(走路踉踉跄跄的,好像吃醉了的样。)

可见,虽然普通话的“似的”与新邵话的“嘅样”都可以表达比拟、相似,以及不肯定的推测语气,但是它们的语义并非完全重合。这提醒我们,方言与普通话中的词在某些方面功能大体相同,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发展会完全一致,可能仍会有语法化程度的高低之别。

本文通过对新邵湘语助词“嘅样”的考察,说明了汉语方言也存在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嘅样”从跨层非短语结构向推测助词发展的词汇化过程,是一个客观性逐渐减少、主观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1]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5):387-400.

[2] 董秀芳.跨层结构的形成与语言系统的调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3):83-86.

[3] 郭海洋.跨层非短语结构“貌似”的词汇化[J].北方论丛,2013(2):47-50.

[4] 储泽祥.述评性的“NP一副X的样子”格式[M]//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51.

[5]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之、所”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16-31.

[6] 江蓝生.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J].中国语文,1992(6):445-452.

责任编辑:李 珂

Lexicalization of the Auxiliary Word [kε iɑη] in Xinshao Xiang Dialect

ZHU Lingju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kε] is an auxiliary word and [iɑη] is a noun in Xinshao Xiang dialect. As a cross-structure combination, [kε iɑη] has gradually become a conjecture auxiliary word in the structure “X+ [kε iɑη]”, meaning not so confident conjecture which is based on present perception and past perception. The latter also has pragmatic functions such as to seek for further confirmation or to remind the listeners. The co-referential interpretation and ellipsis of center words and modifiers are important motivations and mechanisms during the lexicalization of [kε iɑη].

cross-structure combination; conjecture; auxiliary word; Xiang dialect; [kε iɑη]

10.3969/j.issn.1674-117X.2017.03.023

2016-11-14

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基于语义图的赣湘两省境内方言多功能虚词研究”(14YY23)

朱玲君( 1980-) ,女,湖南新邵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H17

A

1674-117X(2017)03-0120-04

猜你喜欢

助词样态句式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