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
——基于莱比锡大学的分析

2017-08-01曲铁华

关键词:莱比锡师范生大学

曲铁华,于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教育学视界

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
——基于莱比锡大学的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当今职前教师教育是德国教育工作的重心,而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习改革成为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德国以其颇具特色的“两阶段”职前教师培养模式享誉世界。而近些年,随着2004年《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科学部分》的出台以及2013年《教师教育质量攻势行动》的提出,各大学职前教师实习改革呈现出了新特点,莱比锡大学也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入社会服务教育项目、推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块化实习平台、建立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组织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推进职前教师实习走向农村、缩短第二阶段见习期等。其改革的利弊得失为我国当前职前教师实习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提供学校实习考察机制、建立教师教育实践部门、引入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支持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的新模式等。

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对职前教师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职前教师实习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提出了《教师教育质量攻势行动》,确定了实习的总体目标,各大学纷纷响应并提出了实习改革的新措施。莱比锡大学为保障实习改革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对职前教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新举措

(一)加入社会服务教育项目

2014年,莱比锡大学加入了萨克森州政府和德国儿童与青年基金会共同合作开发的社会服务教育项目。职前教师候选人需要接受教育培训,时间为25天,主要是学习教育学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工作学习方法等。在培训过程中,候选人初步认识和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为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整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历教育培训后,候选人进入学校服务实习阶段,为学校提供教学支持和帮助,协助学校学生实践学习等。

在具体任务的实施中,莱比锡大学会全面考虑候选人的愿望、兴趣,并且为其提供每月140欧元的补助和健康保险,在工作中无论候选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与项目指定联系人进行沟通。另外,特殊学校职前教师候选人还需要参加两周的企业实习,如金属加工、建筑农业、食物等领域。此项目为候选人和大学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这对于职前教师候选人来说,是一次必须经历的培训与考核。他们的实习过程会被全面记录下来,他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来判定自己是否申请师资培养课程。同时大学需要根据候选人的实习成绩来判定是否为其提供申请资格[1][2]。

(二)设立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

在德国传统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中,第一阶段为职前教师只安排了几个星期的实习,而更多的实习主要是被安排在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实习与大学没有什么关系,完全由政府组织的“研讨班”统一负责安排和管理,虽然管理流程比较严格、明确,但该机构不了解职前教师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很难使职前教师将所修习的学科专业、教育科学、学科教学法知识整合并运用到实践领域中,进而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为此,莱比锡大学建立了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并与各类型的中小学密切合作,将实习合理统整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

在第一阶段,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充分发挥铺垫引导、全面统合的作用,将实习贯穿在理论学习的始终,使其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在这一阶段,教师教育学校实践还安排了校外实习考察内容,加强职前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全面理解,即理解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教学的情况,而是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和学习。在第二阶段,该部门对以往的培养模式进行改良,高度关注职前教师在学校的表现,安排有针对性的核心课程,使职前教师在学校实习过程中不再盲从,任何一项任务都有的放矢,充分了解自己在每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应该提高哪些能力、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并将职前教师在实践阶段的能力培养更加具体化,使其包含在如下行动能力领域中:第一,教学和持续性学习;第二,承担学校和教学中的教育任务;第三,敢于挑战、收集、反馈、记录和评价;第四,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第五,将多样化作为机遇和挑战;第六,积极参与合作,共谋发展。教师教育实践部门的成立,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汇,使职前教育的第一阶段实现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学习,第二阶段实现了具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学习。

(三)推行模块化学习平台

莱比锡大学于2012年4月颁布了《学校实践学习规章》,对职前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整合,使职前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实践并对教与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反思。该规章提出实践学习模块有三个目标:一是职前教师了解和使用教育科学与学科教学法的实践分析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在理论概念视域下反思和解释实践现象的方法;二是通过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培养职前教师的问题意识,并将其作为实践的工具,在具体实践中做出以理论提升为前提的判定;三是培养职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计划、实施、分析和反思的能力。以模块化学习平台为依托,将五个阶段性实习整合在教育科学实习和学科教学法实习模块中,如图1所示。

图1 多元本科—教育学硕士培养阶段的具体实践内容[2]

图1中多元本科阶段的学校实习,包括学校实践学习一、二、三;而硕士阶段的实习,包括学校实践学习四和五。

“学校实践学习一”,指在教育科学实习模块中,学校实践活动由教师教育实践部门和教育科学学院负责组织和安排,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在此期间,职前教师要参加四周的学校见习,具体内容包括:逐步了解学校、教师、学生等相关情况,应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学校与教学的真实情况,参加学校现状的实证研究和学校活动设计;了解教育行为,如矛盾管理、教育帮助、价值观交流等;了解和尝试设计教学计划;了解和应用学校实践性教学研究方法;了解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理论。此外,还要参加讨论活动。

“学校实践学习二”,被安排在“核心专业一”的学科教学法模块学习中,时间安排在本科学习的后半部分,每周有一天的实习时间,还要进行一次实际的课堂教学。职前教师在实习期间主要采用观察、询问、辅导、教学、评价等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互动等进行积极尝试。同时,还安排了相应的研讨课程。实践学习结束后,指导教师会对职前教师实习的具体情况做出书面评价,并需要职前教师在申请教育学硕士阶段课程时提交此评价。

“学校实践学习三”,被安排在“核心专业二”的学科教学法模块学习中,其他内容与“学校实践学习二”完全相同。

“学校实践学习四”,主要安排在教育学硕士课程阶段第一个核心专业的学科教学法内容中,内容包括学科教学法中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通常情况下,职前教师的实践时间为四周,主要由莱比锡大学同萨克森州内的各类型的学校进行联系,由大学教师(负责学科教学法课程)、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合作,为职前教师提供指导。同时,职前教师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专业相关的方法和多媒体等。

“学校实践学习五”,被安排在教育学硕士课程阶段第二个核心专业的学科教学法内容中,其他内容可参照“学校实践学习四”。这充分体现出了教师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显著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

(四)开展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培训

为了确保职前教师实习的数量和质量,萨克森州政府、莱比锡大学教师教育与学校研究中心、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师教育机构共同商议,最后做出决定,由指导教师代替大学教师承担对职前教师的大学和见习阶段的实践指导工作,并承担对职前教师的协同帮助、答疑解惑、审核评价等工作。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为保障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莱比锡大学教师教育与学校研究中心,出台了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且联合各个学院增设了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培养部门,如图2所示。

图2 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的“领域一”中,依据2004年的《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科学部分》,向指导教师提供有关支持、关心、评价和改革等方面的任务课程;在培养方案的“领域二”和“领域三”中,将指导教师培养课程的重点主题定为咨询陪伴和课堂观察;在培养方案的“领域四”中,提供学科和职业教学法等相关课程;在培养方案的“领域五”中,为指导教师提供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相关课程。“为了更好地支持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心专门为指导教师成立了工作服务咨询部门,方便指导教师与中心沟通并咨询与培训有关的问题”[3]。

(五)推进职前教师实习走向农村项目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质量攻势行动》,解决职前教师实习所面临的实习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加大对农村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2012年,萨克森州政府提出了《萨克森州截止到2020年的一揽子教育方案:打造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优质教师教育》,并投资两亿欧元作为方案实施经费。政府希望通过投资以达成新的教育目标:一是为确保学校教育的稳定发展,为其提供足够的、优质的教师;二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建立更多的学校,并创造更多的农村教师岗位;三是安排职前教师到农村实习;四是吸引更多的职前教师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五是培养职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4]。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萨克森州政府确定莱比锡大学为州内最重要的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并与莱比锡大学签订了《萨克森州职前教师培养基地目标协议》,据此协议,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实习走向农村项目,并与农村的中小学建立合作,增设了更多的农村中小学实习岗位,并由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负责统一协调,积极动员、鼓励职前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实习,增大职前教师未来到农村工作的可能性[5]。

二、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利弊分析

(一)增强候选人的职业兴趣,缓解在校教师压力

社会服务教育项目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填补了漫长的等待期。学生可以利用等待的时期,进入学校进行有偿服务,使等待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二是缓解了漫长的培养模式带来的高比例辍学问题。一直以来,德国职前教师培养耗时过长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中途放弃等。改革后,学生在进入大学接受职前培养之前,能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学校、教师等情况,在实践中判定自我意识和能力倾向,从而影响到其目标选择、学习期望和学习动机,逐渐建立个人主体观念,明确个人兴趣,并做出令自己满意且对自己负责的决定。三是为大学提供一个职前教师的甄选平台。在此过程中,大学可以根据候选人的实习记录,对其职业能力倾向进行考察,对候选人能力倾向所处的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所需支持有一个基本了解。四是为学校领域带来了新生力量。萨克森州内的学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并且老龄化严重,社会服务教育项目的推出,为学校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力量,有效地缓解了在校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候选人能够帮助在校教师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使得在校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整两阶段实习

莱比锡大学设立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推行学校实践学习项目、组织指导教师资格培训,从不同层面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

教师教育实践部门与传统的“研讨班”相比更具有统整性,具体体现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统合。教师教育实践中心的成立,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汇,使得职前教育的第一阶段实现了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学习,第二阶段实现了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学习。设立学校实践学习项目,直接将学科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场所进行转移,采取两地教学法,教学不再是一种表演,职前教师面对的是真正的学生,学科教学法课程转变为更加联系实际的实习,使职前教师的学习感受更加真实。学校实践学习项目建立了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面对职前教师人数激增的压力,政府与大学共同合作提出了指导教师认证政策,指导教师一人负责整个实践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数量不足所带来的压力。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资格认证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理论和实践的统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三)大学教师实践参与缺失,个人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指导教师培养制度和认证制度确实是缓解当前大学教师压力、改善指导教师能力最可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大学教师对实习参与和介入的减少,直接导致大学教师对实习的关注度降低,缺乏对实习情况的了解,最终影响到大学教师的理论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指导教师培养制度和认证制度的全面启动,没有考虑到大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制约、对自身在实习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对职前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此制度的实施,会直接导致大学教师把实践培养看成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与自身无关。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队伍建设,缓解实习学校数量不足带来的压力

一直以来,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是德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2012年,《萨克森州截止到2020年的一揽子教育方案:打造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优质教师教育》出台以后,萨克森州政府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出在农村内部保留和建立不同种类型的学校,以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并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随之而来的,政府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提出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农村学校作为职前教师实习和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对有志到农村工作的职前教师给予更加优厚的经济条件,希望新学校的建立和新的教师力量的补充,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发展。

莱比锡大学与萨克森州政府目标协议的签订,使更多的职前教师实习走向农村成为可能,其具体优点如下:一是实习教师队伍的扩大,可以顶替专职教师的位置,以弥补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缺口;二是可以让部分专职教师有时间交换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培训,提升其教育技能;三是解决了由于城市实习学校数量不足所引发的严重扰乱学校教学质量和秩序、学校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四是使职前教师切实了解农村地区真实的教育情况和现实条件,提高其责任意识等,积极到农村学校从教,为农村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学校实习考察机制

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职前教师实习质量,质量保障和候选人选择机制的不断完善,是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莱比锡大学为职前教师候选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教师职业的实习平台——社会服务教育项目,以了解个人志趣和能力倾向为根本出发点,其目的是帮助职前教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同时大学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候选人的职业志趣和能力倾向有一个初步的考察和了解。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尚未建立职业倾向实习考察制度,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来判定自己未来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很多学生在完全不了解教师职业的前提下,非常盲目地报考师范大学,大学也仅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但对于学生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无从考察,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投错行”的现象。因此,我国应该为希望报考师范类院校的考生,在其报考前提供学校实习考察平台,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在本学校建立实习考察项目,这有利于学生对学校和教师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己的爱好、志趣、能力和知识等基本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进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擅长从事的工作等,充分而正确地认识自身条件是否与教师职业匹配,从而判定自身是否应该报考师范类院校。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设立教师教育实践部门

莱比锡大学教师教育实践部门整合了职前培养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实习,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性,并按照明确的步骤进行阶段性实习,同时确定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方针。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生实习由师范大学的各学院负责安排,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管理,师范生一旦进入中小学实习基地,大学对这些师范生基本处于托管的状态。而对于中小学实习基地来说,他们虽然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相互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也没有专门的组织与基地进行沟通和协调、建立规范有序的实习制度,使师范生可以按照规章和流程完成实习任务,确保师范生实习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我国师范大学内部也应该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实践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师范生的实习活动,建立完备的实习生监管制度,并且在与中小学合作中应明确权责;充分调动中小学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共同参与、共同指导的目的,选派经验丰富的大学教师,进入中小学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为师范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全面负责师范生实习的协调统筹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对实习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予以支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三)引入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莱比锡大学在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同时,也关注到了指导教师在职前教师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既减轻了大学指导教师不足所带来的负担,也建立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并使在职教师走入大学课堂并参加学科教学法培训成为可能。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指导教师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但并没有为指导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或对其资格和能力进行要求和限制,导致这些指导教师在与师范生互动的过程中,出现角色“遗失”或者“错位”的现象,指导教师将自己视为“指导者”,而忽视了自己“合作者”的重要角色;将职前教师视为“学习者”,而忽视了职前教师“教育者”的重要角色。为了使指导教师能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自身角色和师范生的角色,政府和大学应该共同合作,引入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指导教师能力标准,明确规定如何获得指导教师资格,并提供相应的资格认证培训课程。

(四)大力支持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的新模式

实习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在大学阶段和职前准备阶段培养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理想的有效形式,实习的效果直接反映出大学的办学质量。莱比锡大学自改革以来,为了缓解实习人数众多带来的压力,不断拓展思路,提出了“实习走向农村”的新模式。环视我国当今的农村教育现状,师资缺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加快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则需要向农村引进足够数量的高素质新教师。尽管国家与政府通过行政规定、精神感召、提高待遇等多种方式,极力倡导教师走向农村,但目前农村留不住优秀教师、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教书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要求各地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6]。

农村实习支教的新模式打破了区域内的壁垒,引起了大学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农村教育及研究农村教育的高度关注,而且成了强化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成为了加强教师养成教育、促进师范生深入农村、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效途径。此外,农村实习支教的新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是师范生培养的一次新的尝试,是我国师范生为当地农村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当今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我国应大力支持并继续推进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的新模式。

总之,新世纪以来,德国职前教师教育成为德国教育工作的重心,而其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习改革,成为德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力度还是很大的,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如莱比锡大学建立了教师教育学校实践部门;统整了两阶段的实习,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组织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培训;加强了农村基础教育队伍建设,缓解了实习学校数量不足带来的压力等,其改革有利也有弊,在国家大力倡导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背景下,为我国当前职前教师实习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1]Sächs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Kultus.Information für Interessenten Freiwilliges Soziales Jahr P ädagogik(FSJ Pädagogik)[R].2013.

[2]Universität Leipzig.Universität Leipzig-Lehramt[EB/OL].(2014-02-17)[2016-12-20].http://www.zv.uni-leipzig.de/ studium/angebot/studienstruktur/lehramt.html.

[3]Universität Leipzig.Universität Leipzig-Zentrum für Lehrerbildung und Schulforschung[EB/OL].(2014-05-17)[2016-12-20].http://www.uni-leipzig.de/zls/.

[4]Sächsischen Koalitionsausschuss.Bildungspaket Sachsen 2020:Exzellente Lehrerausbildung für ein erstklassiges Schulsystem[R].2012.

[5]Sächsischen Staatsministeriums für Kultus.Bildungscampus’Sachsen[Z].2013.

[6]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Z].2007.

A New Trend of Reform in German Pre-service Teacher Internship and Its Enlightenments——Analysis Based on University of Leipzig

Qu Tiehua,Yu Zhe
(Facultyof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4)

Nowadays,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German education.How to improve internship becomes the top priorityof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All the time,German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en world-wide known as“ Dualistic System”,however,in these years,with the issued“Teacher Education Standards:Education Science”in 2004 and“QualityTeacher Education Action”in 2013,the reform in the universities has taken on some new features.Among them,University of Leipzig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forms,such as involvement in social 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implementation ofmodular internship platform oftheoryand practice,establishment of school practice depart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organization of instructor certification training,promo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 internship to rural area,the reduction in time of the second phas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reform offer important guidance for the curren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teacher internship,namely establishing internship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and instructor certification system,supporting the newmodel ofnormal school students practice in rural area;reasonablyarranging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practice in proportion and time and soon.

Germany;pre-service teachers;internship reform

G 659

A

1674-5450(2017)04-0103-06

【责任编辑:赵 颖 责任校对:李 菁】

2017-03-10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80051)

曲铁华,女,辽宁铁岭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与教育史研究。

猜你喜欢

莱比锡师范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德国 莱比锡哥特节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