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
2017-08-01
早上九点整,约在哈工大建筑学院门前见面。我和安路先到了,然后小疯、阿飞、家园也陆续到了,就先去了花園街上的林彪故居,那里里是完全保留原貌的中东铁路职员住宅,并且里面的壁炉相当漂亮。进去以后,孩子们都被室内的精致优雅震惊了,趁我和医生聊天之机,他们把该拍的都拍摄了。
然后便去铁路职工住宅拍摄,在一个儿时伙伴家的院子里很容易就找到了当年的遗存——木质的仓库,是一长排,每家一个小门那种。看到了铁折页,还发现了有英文商标的老锁头,大家又拍摄了一些精美的门斗,和一些街景,便在家园的提议下去铁路医院附近拍摄。途中去波兰木材商葛瓦利斯基旧居内部拍摄(颐园街5号),用我们的证件免费进入。但是不允许拍摄,但这些孩子们还是尽量地把该拍的都拍了。
顶着如同小刀子一般的寒风走到了银行街,来到那面百年老墙对面。大家正在拍摄,忽然发现墙下有一个人也在拍摄,并且在拍完后便把相机揣进怀里。看起来便是个练家子,是谁呢?不会是熟人吧?
我说:“我去看看是哪个溜子的。”便快步追上此人。不想他惊讶地回头望着我,便跟我打招呼:“你们怎么到这边来了?”
天哪!是阿勒锦老师!怎么这么巧啊?
我信守诺言,没有向大家介绍他的身份,只是说,这是一位真正的专家。
我们在阿老师的指点下来到铁路医院(现在的医大四院),他指点我们看了已经消失的一些老病房的位置,还告诉我们屡屡在老照片上出现的门诊部的原貌是什么样子。
正沿路拍摄,阿老师对我说:“你又要有巧遇了,快看!”我抬头望去,只见我的老朋友科利亚正陪着几个日本人从对面走来。科利亚也惊喜万分,他指着上天说:“这是他,是他让我们见面了!”三个日本人是研究哈尔滨俄侨的学者,一个女士问我:“伊莎贝拉?”然后便用俄语向我问好,并说她很想认识我。
这都巧的不能再巧了(阿老师看过我写科利亚的文章,因此一眼就认出了他)。
跟科利亚合影后,出了铁路医院,一半以上的人已经冻得手脚麻木。急忙找了一家饭店,毕竟是正月初四,过年。席间阿勒锦老师一再说:“这么推辞还是跟你们遇见了,看来,是缘就躲不过。”
大家其乐融融,不停地向阿老师请教,最后被安路抢先买单。
由于阿老师提供了新的拆迁线索,大家决定饭后要去拆迁现场拍摄。阿老师又留了作业,看我们能不能在现场找到。
跟阿老师道别后,我们五人直奔王兆新村而去,在那里,又有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