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控条件下米象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粳米品质的影响
2017-08-01肖建文万红艳魏成林黄文浩金帅坤
肖建文,万红艳,魏成林,黄文浩,潘 尧,金帅坤
(1.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储备分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2; 2.深圳市深粮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2)
不同温控条件下米象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粳米品质的影响
肖建文1,万红艳2,魏成林1,黄文浩1,潘 尧2,金帅坤1
(1.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储备分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2; 2.深圳市深粮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2)
以人工智能气候箱作为控温设备,观察密实袋包装粳米中米象在5、10、15、20、25℃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并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供试大米的品质变化,经过1 a的跟踪分析,结果发现:在25℃条件下,米象种群生长速度最快,对供试大米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碎米、杂质以及品尝评分值3个指标上,而对供试大米的水分及脂肪酸值影响不大。
大米储存;米象;控温;大米品质
米象俗称蛘子,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是贮藏粮食的主要害虫。因其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繁殖能力强等特性,在包装大米储存期间是造成包装大米品质下降的主要害虫之一[1]。
深圳市粮食储备库作为国家的成品粮储存基地,米象防治是日常保粮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通过掌握米象种群的生长规律来制定一种防治米象的方案至关重要。本试验研究的是米象在不同温控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粳米品质的危害,目的是为华南高温高湿地区储备粮库制定有效的米象防治方案,同时也为其他储粮地区的米象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大米
供试大米为2015年产谷之香黑龙江东北珍珠米,试验前已对供试大米进行连续2次常规熏蒸处理,揭膜散气后1个月内没有发现米象幼虫滋生。
1.2 供试仓房
以平湖库区L1号楼房仓4楼工作间为供试仓房,供试仓房包括控温仓和常规仓两类。
1.3 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包括2类,具体分为控温设备和检测设备。控温设备为5台智能人工气候箱RTOP-2689。检测设备为1套谷物害虫专用选筛、1台碎米分离器、1套脂肪酸值测定仪和1台105℃恒温烘箱。
1.4 供试米象
试验所用的米象为广东省粮科所提供,经仓库后期培养筛选出的二代米象。
2 试验方法[2-3]
供试大米于2016-01混匀后用5 kg密实袋装好密封,密封期间在编号为P1、Q1、R1、S1、T1及CK1的供试大米中,每袋放入5头经培育筛选的二代米象(以下称:试验样品);而编号为P2、Q2、R2、S2、T2及CK2样品不放入米象,做空白对照(以下称:对照样品)。密封完成后将供试大米对应放入5、10、15、20、25℃的人工气候培养箱及常温仓中储存。储存期间,每间隔2个月检测1次,检测项目包括米象及其幼虫的害虫密度、水分、碎米、杂质、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等6项指标,检测完毕后将相关检测数据填入试验记录表中以便最终汇总分析。试验周期为1 a。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米象及其幼虫的害虫密度情况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①米象在5、10、15℃温控条件下,从第2个月开始米象已经死亡,并维持全年没有虫害滋生,死亡率达到100%。②米象在20℃温控条件下仍有存活,繁殖速度较为缓慢,5月份和11月份米象种群密度略有增加,因此在20℃温控条件下,米象一年繁殖2~3世代。③米象在25℃温控条件下,繁殖速度明显加快,米象种群密度以60日为周期呈趋势增加,因此在25℃温控条件下米象一年繁殖5世代。④常温条件下,5月份和11月份米象种群密度都出现明显增加;因此在常温条件下,米象一年繁殖2世代左右,对比20℃温控条件下的米象种群繁殖情况,常温条件下的米象繁殖周期与其相近,但每一世代存活率更高。
表1 试验期间米象种群害虫密度检测结果 头/kg
3.2 供试大米各项品质指标检测结果
3.2.1 供试大米水分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期间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的水分都略有增高,但变化趋势一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米象种群的繁殖对供试大米水分的影响不大。
表2 试验期间供试大米水分检测结果
3.2.2 供试大米碎米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整个试验期间,在5、10、15、20℃条件下,试验样品和所有的对照样品碎米基本没有增加,但试验样品在25℃和常温条件下,碎米从5月份开始增加明显。因此米象种群的繁殖到一定程度时会增加供试大米的碎米率。
表3 试验期间供试大米碎米检测结果
3.2.3 供试大米杂质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整个试验期间,在5、10、15、20℃条件下,试验样品及所有的对照样品杂质没有增加,而25℃和常温条件下的试验样品的杂质从5月份开始明显增加,引起杂质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害虫啮食米粒产生的糠粉、虫尸碎片及其排泄物等。因此米象种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会增加供试大米的杂质含量。
表4 试验期间供试大米杂质检测结果统计
3.2.4 供试大米脂肪酸值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仓供试大米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均呈增高趋势,差别明显,且与对照仓变化基本一致,据此可以说明米象种群发展对供试大米脂肪酸值影响不大。
表5 试验期间供试大米脂肪酸值检测结果统计 mgKOH/100 g
3.2.5 供试大米品尝评分值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品尝评分值都在下降,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在5、10、15、20℃条件储存下品尝评分值差异不大,而在25℃和常温条件储存下品尝评分值差异相对明显,而试验样品在25℃和常温条件下,米象数量都有显著增长,据此可以说明米象种群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加速了供试大米品尝评分值的下降。
4 结论
4.1 米象在不同温控条件下的生长规律
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米象在5~15℃下难以生存;②20℃条件下仍能生存,但繁殖速度较为缓慢,一年繁殖2世代左右;③25℃条件下繁殖速度会明显加快,一年繁殖5世代左右且繁殖周期约为60 d;④常温条件下,米象在5月份和11月份左右种群繁殖速度最快,6~9月份次之,1~3月份基本不繁殖。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米象种群的防控方案:采用控温储粮时,可将仓内温度控制在15℃左右来防治米象。在深圳地区,常温保管时,1~3月份不需对米象进行专项防治,其余月份尤其是5月份和11月份前后则必须进行预防和消杀。
表6 试验期间不同月份供试大米品尝评分值检测检测结果统计 分
4.2 米象密度对供试大米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密实袋中米象种群的发展对碎米、杂质以及品尝评分值3个指标影响明显,对供试大米水分和脂肪酸值影响不大。米象成虫在生长期间会啮噬米粒部分胚乳,形成碎米;同时还会用口器将米粒啮成深孔,并产卵于孔内,待幼虫孵化后,又以米粒为食,将米粒蛀穿成弯曲隧道并逐渐啮成中空,产生的粉屑连同粪便排出大米颗粒外成为杂质的主要成分。因此,被米象啮噬后的米粒由于胚乳遭到破坏以及米碎增多导致品尝评分值出现下降趋势。
[1] 白旭光.储藏物害虫与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吴爱国,尚英达.粮油检验[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3] 王若兰.粮油储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俞兰苓)
Growth patterns ofSitophilusoryzae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japonica rice
XIAO Jian-wen1,WANG Hong-yan2,WEI Cheng-lin1,HUANG Wen-hao1,PAN Yao2,JIN Shuai-kun1
(1.Reserve Branch of Shenzhen Cereals Group Co. Ltd., Shenzhen 518112,China; 2.Shenzhen Shenliang Quality Testing Co. Ltd.,Shenzhen 518112,China)
Using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limate box as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equipment, we observed the growth regularity ofSitophilusoryzaein the japonica rice with packed bag at the temperature of 5,10,15,20 and 25℃, and studied the quality chang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After tracking and analysis for 1 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25℃,the growth rate ofSitophilusoryzaewas the fastest, and the impact on the tested rice quality we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broken rice content, impurity and taste score, but little effect on moisture and fatty acid value.
storage of rice;Sitophilusoryzae;temperature control;rice quality
2017-04-26;
2017-06-23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4B070706001)。
肖建文(1971-),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油储藏与检测。
10.7633/j.issn.1003-6202.2017.07.002
TS212.7
A
1003-6202(2017)07-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