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三次创业” 构筑转型发展新格局
2017-08-0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开启“三次创业” 构筑转型发展新格局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沿江湿地生态园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部署,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推进“一转四创”,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以及杭州市借力“后峰会”“前亚运”效应,大力推进“两区”建设,着力打造“两廊一湾一带”,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推进“东部人才港”和“东部科技港”建设,创新要素不断聚集,产业质效快速提升,到2016年,开发区建成投用创新平台13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整建制引进中科院理化所4个团队,激光显示项目正式投产,新增省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等领军型人才13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新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比达到29.3%,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14.1%,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新产品产值率31.7%,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增长3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6.3%,提高4.4个百分点。
在全新发展阶段,开发区将加快推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转型升级为核心、产城融合为支撑的“三次创业”,以“三镇两区一基地”六大发展平台为载体,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有机融合,充分释放创新能量、激发创业活力,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港湾、高端制造基地和开放合作高地,努力建设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引领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
一、突出提存增优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
1.注重提升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以促转型、优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改造提升,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质效。一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研究制定“下沙智造”相关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以及产品销售、终端维护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实现制造业高端转型。深化“两化融合”,加大“互联网+”“机器人+”推进力度,大力支持三花智能工厂、松下家电自动化生产线、九阳工厂物联网系统等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智能化改造样板项目,全面加快制造业智慧化转型步伐。二是加快做强服务业。根据产城融合发展要求,编制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加快培育打造服务业发展载体,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商业楼宇特别是社区留用地项目走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市级以上服务业百强企业10家以上,新增拟上市或新三板挂牌重点培育企业10家以上,全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标准+”战略行动,支持区内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推动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杭州质造”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积极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化“三名”工程,引导企业注重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名企、名品、名家,进一步增强开发区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金沙湖生态园
2.大力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
研究细化产业发展具体规划,强化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加大项目引育力度,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后劲。一是积极引育重点产业。围绕打造“4+1”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链和产品链上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加大项目引育力度,补齐培优产业链条。其中,装备制造产业要重点引进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智慧家电家居等智能制造领域项目,全面深化“两化融合”,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要围绕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先导区、高端人才聚集区、全球生物技术首要承载区的目标,重点引进医药研发、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类项目,加快建设“东部医药港小镇”,着力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以“信息港”建设为抓手,重点引进集成电路、量子通信、物联网等领域项目,努力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要重点引进新型显示、高分子材料等高转换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显示产业基地,努力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高端服务业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着力打造“都市经济”“楼宇经济”,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0%。二是大力招引高端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三个500强”项目5个以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个以上、投资2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1个以上,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全面优化招引机制。加快转变招商工作理念,优化完善招商机制,坚持政府招商、市场招商、社会招商并举,注重整合功能平台、驻外招商机构、专业招商中介等资源和力量,不断丰富招引手段和渠道,完善和优化招商考核办法,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3.谋划整合一批落后产能项目
坚持亩产效益为核心,加强内部空间挖潜,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开发区集聚集约发展。一是推进六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一个平台、一套方案、一组专班、一抓到底”机制,全速推进“三镇两区一基地”建设。如东部医药港小镇要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推进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科惠医疗、圣石科技等落户项目加快建设,力争3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有效投资;大创小镇要加快完成小镇城市设计和产业规划编制,尽快盘活浙大数码港项目,加快投用新加坡科技园二期,落地一批高端创新项目;金沙湖中央商务区要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湖体开挖,并推进一批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出口加工区要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争取设立多家龙头电商结算中心和运营中心,持续做大跨境出口业务规模;东部湾总部基地要加速推进总部基地大楼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招引区内外企业总部项目。二是加强空间资源整合。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优地优用导向,健全工业用地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推动实施容积率倍增计划和零土地技改,推进低效利用土地和厂房“二次开发”,进一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完善政府集中收储与开发机制,积极推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收购工作,严控企业土地私下交易和各类圈地行为,大力推进产能落后企业关停淘汰,为创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环境和能耗容量。
▲▲体育公园
二、突出人才引领 激活创新创业发展源动力
1.加快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先位置,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示范区。一是提高人才质量。继续抓住“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模式,启动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积极引进和培育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并鼓励其申报各级领军型人才计划和人才培养工程,争取全年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全球引才‘521’计划”等领军型人才25名以上,新引进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50个以上,力争5年内新引进和培育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100家以上,广聚全球英才为开发区所用。二是提升人才总量。围绕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关键领域,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校创业人才的引育力度,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促进本科以上学历就业和落户人数明显增加,不断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三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以人才科技局设立为契机,建立健全开发区“人才+科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海外引才联络站、国内大院名所等载体作用以及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创新人才企业、人才项目评审落地和评价机制,努力吸引、培育、留住更多“高精尖缺”人才。
2.加快构筑优质创新创业平台
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创新要素集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切实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整体效能。一是全面强化平台孵化能力。目前,开发区已建成投用创新平台100多万平方米,将树立“全域孵化器”理念,按照“品牌化、专业化、高端化”原则,大力实施平台建设“双百”工程,加快推进创智天地、加速器等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省市级孵化器扩容升级,积极创建特色众创空间,争取全年新投用创新平台3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5年内新增创新载体100万平方米以上,切实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同时,围绕平台的高质发展,着力引进一批精通专业技术、掌握项目资源、擅长园区管理的品牌孵化器和专业团队,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运营和服务水平。二是全面强化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施协同创新“双百”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加快建设各类研发机构,积极扶持企业申报重点创新计划项目、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以及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各类创新项目,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0家以上,申报重大创新项目20个以上,5年内累计申报重大创新项目100个以上,更好体现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同时,要全面启动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15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合理的创新企业梯队结构;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强化扶优扶强,力争5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50%以上,不断引领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全面强化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进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浙大医药创新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支持中科技光、FDA标准检测等重大项目发展,助推项目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加强与名校、名院、名企的战略合作,继续加大国内外高端平台的引进力度,做好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产业化中心、中科院杭州创新园等一批签约项目的后续建设,力争5年内新增高端创新平台100个以上,其中全球前100名高校(院所)平台不少于10个,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源和人才基地。
3.加快优化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完善创新政策,强化资本对接,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全要素配置、全链条融合、全区域协同、全方位保障、全社会动员的创新创业生态,切实增强创新生态的吸引力与黏合力。一是凸显政策“含金量”。要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有关人才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生物医药五大领域,进一步健全完善开发区“5+X”政策体系,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力求将优质的政策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竞争力。二是强化金融“助推力”。抓住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契机,以“双创金融谷”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资金助推“双百”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母基金的杠杆效应,重点培育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着力形成母基金50亿元(首期2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以上的投融资规模,努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高效率的融资体系,为科技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支持。三是提高两区“融合度”。以共建“大创小镇”为载体,以全省高校联盟下沙中心为依托,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区校战略合作,大力推进中国计量大学汽车零部件智能检测平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大楼等一批合作项目,持续深化区校在学科、人才、设备、人文等领域的资源共享,鼓励引导高校师生创业和优秀校友回归,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的合作,真正实现高校、企业、创业者及开发区的共赢发展。
三、突出品质提升 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吸引力
1.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继续牵住“放、管、服”改革“牛鼻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效率。一是继续简政放权。着力深化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特别是针对投资项目审批慢的问题,要采取实质性举措确保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以审批提速来推动投资加速。二是着力强化监管。建立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信用下沙”建设,打造一站式征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三是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努力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好办事”。
2.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顺应深化产城融合发展新要求,注重吸纳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加快编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努力做到以一流规划引领一流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推进下沙副城分区规划编制,做好东部医药港小镇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进一步健全完善开发区规划体系。注重规划实施的时序研究,提高规划间的协调性、可操作性。
3.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坚持新建和有机更新两手抓,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立足建设杭州东部枢纽交通,继续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公交线路优化、公共停车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内对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金沙湖、沿江景观公园、东部医药港小镇区域道路绿化等景观项目建设,全面消除建成区缺绿现象。围绕“教育现代化区”“健康下沙”“文化下沙”建设,加快推进大剧院(含文化宫)、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大公建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进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国际诊疗中心、教育国际化学校、朗诗和滟澜2个国际化试点社区建设,实施国际化标识改造工程,规范城市公示语标志,着力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创新开发方式,积极引入PPP、EPC等建设模式,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品质和效益,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4.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社会治理,切实提升开发区全域环境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美丽东部湾”建设为抓手,按照标本兼治、治保并举的原则,着力优化七大生态功能区,加快构建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围绕五水共治、空地管理、社会治安、交通治堵等领域,实施一批针对性强、运用效果好、社会效益高的智慧化应用项目,更好地发挥智慧平台在城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美丽东部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