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程度

2017-07-31王征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提升

王征

摘要:历史的教学强调历史事件与历史的时序性,以及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对现代人的启发。我们把历史事件比作“点”,将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比作“线”,将历史事件对现代人的启发比作“面”,那很显然,在历史教学中就要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这样才能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程度。

关键词: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程度

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可谓是全新的起步,小学阶段自然积累的简单历史知识只能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而历史学习的规则,有效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等,均需要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理清点、线、面的关系,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少掉许多麻烦,在理解历史知识时可以更加顺畅。尤其是在比较了2001年的“实验稿”和2011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后,我们更容易得出这个结论。相比较之下,后者比前者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点、线、面的要求,比如说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阐述: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等。对这些论述的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出新版课程标准对点、线、面的明确要求。

一、点:历史发展的关键点

这里所说的历史发展的关键点,是指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呈现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将其称作一个点,是因为在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中,这些历史事件常常是以一个固定的点的形式存在的,学生的思维也是围绕某个事件进行前后发散的。举一个例子,在《大一统的汉朝》教学中,陈胜、吴广起义;西汉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东汉建立;外戚宦官专权;等,都是一个个明确的历史事件,2011版的课程标准对这些事件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

说其是点,还是因为这些事件在学生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会成为学生记忆的一些重要的理解重点,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每次在涉及到此知识的复习时,学生总是下意识地将这些事件——罗列出来。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明在这一知识系统中,这些历史事件充当了行进道路上的“站台”的作用,通过这些站台,他们将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

这些点的掌握对学生理解一个时间段内的历史进程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同行们还有印象,应当记得实验稿的课程标准在大一统的汉朝知识中,是忽略了其中一些历史事件的,是直接从陈胜、吴广起义过渡到汉武帝统一中国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普遍反应这样的跨度不适宜学生去理解这一时段的历史进程。这就给初中历史教学一个隐喻,即在历史教学中要尽量地走“短途”而不是走“长途”,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线: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仅有历史事件还是不够的,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将这些历史事件串起来的“线”,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时序性对于掌握并理解历史事件而言,作用极大。因为我们教历史不只是让学生去掌握历史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掌握中发现某种规律,而历史规律常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从时间的角度来梳理一个个历史事件,就可以通过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将历史上关键事件串起来,使得一段时间的历史史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仍然以“大一统的汉朝”教学为例,陈胜、吴广起义发生于秦朝末年,随后是西汉的建立,汉高祖刘邦“与民休息”并实行“君国并行制”;其后文帝与景帝,尤其是汉武帝刘彻,轻徭薄赋并设刺史监督地方政权,察举、征辟选贤任能,遂成“文景之治”,并成就了汉朝的大一统;此后至西汉末年,起义不断,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光武中兴;至东汉末年,宦官横行,于是外戚专权,遂乱。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又至公元220年,涌朝风起云涌的历史由此就可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当然,历史长河之浩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政治、军事事件自不能弃,而科学、文化如华佗、张仲景、佛教文化等,也是这段历史时序上的重要事件。于是,这些事件便在时间这条线上串了起来。

值得强调的是,将历史时序作为串起历史事件的线,千万不能沦为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发生时间的机械记忆,否则历史就失去了历史的厚重,只是一种知识的简单识记而已。

三、面:历史发展的启发性

用时间将历史事件串起来,严格来讲还不是历史教学的结束。因为历史教学不只是呈现历史知识,更要在历史脉络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站在历史的最后一点回眸历史的发展过程时,教师与学生看到的必然是以时间为纵线,以历史事件为横线的一幅历史秩卷。显然,这是一个面。那么,在面对这个面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些什么呢?

我们不妨先将目光回到学生的生活及社会中来,当学生面临着今天的事件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應?当前的中国改革与开放均进入深水区,能用来摸着过河的石头越来越少,加上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这种情形下,社会情绪如何?其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什么样的启发?笔者以为是值得思考的,当有学生在课堂上附和社会的某种观点,谈抵制外国商品的想法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抵制某国商品背后是什么样的思维?这样的思维能否解决当前的问题?历史上是否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背后暴露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性思维?时至今天这样的思维是否具有历史的价值?会不会导致闭关锁国?面对主权争端,我们应有的思维是什么?是抵制还是自强?

笔者以为,只有基于历史事件并着眼于当下,那学生所学到的历史知识才会具有生命力。如果忽略了当下这个最需要关注的“面”,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就只能是一种空谈;如果忽略了历史对当下的一种启示,即不能将历史的“面”与当下的“面”结合起来,那历史学习就失去了它本来的初衷。必须认同:仅仅了解历史事件是不够的,读史以明智,才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真正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紧扣点、线、面的结合,以历史时序串起历史事件,并在对历史事件的审视中获得对当下的思考,初中历史也就真正走向了有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