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017-07-31史秋爽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人文学科古典文学

史秋爽

摘要:我国将“人文底蕴”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项,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人文底蕴”一词诠释为:对于本民族文化现象、文化内核了解并认同,将其内化为个人品性及人格气质。文章从小学语文与人文学科的整合、与古典文学的“联姻”两个方面,论述人文底蕴这一素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人文底蕴;小学语文;人文学科;古典文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到六大素养的每一项,应当如何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尚未有先关研究。所以笔者抛砖引玉,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小学语文与人文学科的整合、与古典文学的“联姻”和与比较文学的接轨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实现。

一、小学语文与人文学科的整合

我国将“人文底蕴”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项,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教育学的定义,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普及,世界各国的青少年都能通过教育获得知识技能,而如何培养适合本民族发展、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人才,就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具体到小学阶段,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对语文学科的作用有如下论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语文课程功能的实现,仅仅依靠课本课文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部分课文有较深的历史背景,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七律长征》等,学生如果对中国近代史缺乏了解,就无法进入情境,甚至根本不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感;《看雪》《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讲述了大陆、台湾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学生必须了解半个世纪以来两岸的分分合合,才能更加透彻地感悟这份沉甸甸的情谊;《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的民族小学》等课文,需要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和我国民族大团结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入“人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根据目前主流观点,人文学科的主干可以理解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而广义的人文学科则包括诸如语言学、考古学、社会科学等学科。

我国目前急需将历史、政治哲学、社会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广义上的人文教育。具体来讲,实现学科整合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修编小学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在课文后以资料袋或文本链接的形式,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渗透人文知识,尤其是中国历史。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人文学科,只要比例合适、方法正确,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能够增长学生阅历,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只有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唤起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热爱,进而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小学语文与古典文学的“联姻”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对古典文学的引入集中于以下几种形式:每册教材两篇《古诗两首》,收录四首古诗,以唐、宋著名诗人的诗歌为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根据单元内容收录诗歌、对联、名言警句等内容;部分课文以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典故为主题,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孔子拜师》《亡羊补牢》等。

然而笔者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古典文学的引入较为死板,学生大多迫于压力对诗歌进行背诵、默写,没有从内心深处对古典文学产生了解、认同;学习神话、寓言时,也仅仅是学习字词、了解故事梗概,对神话传说的第一手资料没有直观感受,也就無从体会古典文学的神秘之美。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解决措施有二:

1、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前导言、插画之中点缀合适的诗句;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引入一到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古代诗词或散文。例如:

写景类:《黄山奇石》:“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观潮》:“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写物类:《雷雨》:“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画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蜜蜂》:“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燕子》:“低飞绿岸和梅雨, 乱入红楼拣杏梁。”

风俗类:《找春天》:“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风筝》:“只因一线引鸢孤,跑过村乡第几都。”

还有在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课文后面,附上古文原文或部分原句,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2、对于古文原句,不需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一带而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感悟。古文和现代白话文差异很大,虽难以理解,但简洁精辟,结构均齐,韵律优美,神秘古奥,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读罢即便不懂,也会对古代文化产生敬畏、仰慕,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自豪,而这种直观感受正是人文底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古文选段必有出处,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写文章引经据典,绝不信口开河。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这一素养方面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安玫.引得源头活水来——略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李小芹,杨存昌.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李秋慧,孙淑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编选比较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5.

[4]张丽嫦.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的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5]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人文学科古典文学
“人文价值再思考与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
更正说明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人文学科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