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态审美的评价
2017-07-31张会标
张会标
摘要:新课改让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评价就成为主体和主导之间课堂有效沟通的桥梁。生态的审美的评价能让教师的评价起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神奇效能,这种理想的评价方式能引导学生深化学习,形成生成课堂,从文化发展的趋向可这样说,它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评价;生态审美;途径
语文学科具有重大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它应该是具有生态的审美的,是能够起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一、新课程改革需要审美的评价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展示所作出的评价既应是科学,更应是艺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积淀起丰富的文化底蕴,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纯熟的教学技巧,用富有美感和饱满蕴藉的评价将学生引向心灵敞亮自由的语文天堂。教师的文化修养的高低是决定语文课教学不失本真的关键,课堂中精彩的评价是效率和审美愉悦完美结合,它可以对学生起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濡养熏陶的作用,它将是学生受用一生。在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中的展示环节应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语文课堂的展示环节是师生、生生、组组互动的过程,此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更是知识生成的关键。而学生展示后,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评价职能,则是提升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实现语文课堂审美评价途径
(一)积学以贮宝,酌理以富才
语文教师要有厚重的文化储备,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是个杂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应扎扎实实地做到一个“真”:真读、真写、真提高。所以教师有崇尚“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学习理念,为了学生的才高心美提供源头活水,力求以尽可能多的知识武装自己,探幽发微,广览博闻,兼收并蓄,滋养自己,吐故纳新,用进废退,保证头脑中常有源头活水。逐渐形成自己缤纷摇曳,空明通透,趣味横生,简单实用,因文定法,新颖鲜活,以文载道,事事育人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二)理念与时俱进技巧游刃有余
语文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纯熟的教学技巧。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在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真真实实地取其优秀老师的教法精华,为我所用,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课堂评价,做一个真人,教学生真知。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语文教師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时机进行灵活的具有审美的评价,使课堂的生成性具有一种流畅的深度的审美空间,成为一种生态的审美的课堂。
(三)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真”人
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性情中人,不伪饰,不做作,不矫情,不欺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学生的展示中教师的点评也一样要做到求真,不能毫无原则的谀美学生,也不能对学生的展示无动于衷,不置褒贬。所以,语文教师的人品要正,师德要高。“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样才能底气十足。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如课件制作、网上阅读、筛选信息等技能都很重要。
(四)课堂审美评价要适时适度有方
寓教于乐,“美在愉悦”。它反映了在语文教学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重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性情愉悦之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积淀才藻,丰富文蕴,故在教师的审美评价也注意适时和有方。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适当的时机。教师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思维过程、知识体系、语言方式、答题技巧等综合方面的高度概括与评价,对学生的渴望被认同心理的保护起着巨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审美评价要适度,真正实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效率。在评价中,教师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的展示中出现的问题,一分为二,指出优劣,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答得很完美。教师应耐心地先肯定其优点,指出值得借鉴、参考、应该赞同的地方,然后再指出答得不够完善、应该改进之处。而且,教师言语应当诚恳,让学生感受到鼓励与关怀,转化为探求知识、力争完善的良好品德。
3.审美评价要有方。一是教师的形象、气质必须富有美感;二是教师语言必须富有艺术特色,极具语言美;三是必须在导入上有新意,创设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四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板书;五丰富课堂评价语言;六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更要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总之,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的评价作为课堂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师生之间和谐交往、互动合作的舞台的展现,只有不断探索和践行生态审美的教学评价,让课堂诗意地栖居,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多元智力发展,进而培养出个性张扬又不乏和谐共进的创新型建设人才,最终实现点石成金的优质教育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