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信息化构建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2017-07-31李德平
李德平
摘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以它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再辅以网络教学优势,则更能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现代文学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探究,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研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中学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成为了实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根据从事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认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就必须积极鼓励在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实施减负、改革教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减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是素质教育向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日常教学中“课堂不会课外补”的“灌输”式教育亮起的一盏红灯,更是给引起学生厌学现象的至今仍寄存在基础教育中一些教学弊病敲响了警钟。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教学的深层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大的突破口,在此前提下我结合现代文教学展开了探究。
二、提高技能、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一线教师,在于有效改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于他们能否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展研究必须有的放矢。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培训骨干教师掌握基本的微机操作基础,并加大教师网络搜索和教育软件运用力度。通过这些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准确利用网络快速制成一些课件,并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仅有这些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课件应用还仅仅是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而非真正去开发学生智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让学生自主地动脑、动手学习。在观念上,仍停留在教师悉心描绘,学生机械记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课题小组成员集体参加“Intel未来教育”培训,首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勇于构建,大胆尝试,真正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主导—主体”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认真思考过问题后,自己先利用网络查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拿出相关依据,形成大讨论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实验对比,已显示出一些成效。由于三中的便利条件、设备齐全,在课余时间,学校专门为我所担任两个班级开放微机室,使学生能够查找相关资料,并会简单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软件。比如我教学语文第四册《气候威力》时,就让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关于南极洲的問题,并运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网站,并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自行命名,从而把南极洲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出来,顺利完成了教学。
在这一系列利用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促使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三、兴趣激活、技能提高
在整合研究实验之初,我在所承担的两个班做了问卷调查。统计后显示,在搞实验之前,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的人很少,而甲班与乙班的对比中发现,甲班利用网络学习的人稍微多一些,于是我就选择了甲班做为重点实验班,即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探究式教学,乙班的教学方法,仍为常规教学。三个月后,我又做了类似的问卷调查。统计后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使用计算机增幅较大。但是,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机会还很少,每月仅占22%。此时两班的语文成绩,已经由原来的基本一致,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的实验班,语文整体成绩有一定幅度提高,这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显著作用,这使我信心倍增。
又经过半年多的对比教学,以上统计数字又有所变化。实验班学生利用电脑,网络学习比例,有大幅度增加,交互式学习的同学也由原来22%占到58%。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仍然占居优势。这些对比材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这种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在实用、形成模式
实验成果中在检验。我在讲第一册《木兰诗》时,是整个实验的摸索阶段,利用Powerpoint,把卡通片《花木兰》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并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
又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宝贵遗产--安塞腰鼓”网页。并通过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体验到“什么是生命的律动,力量的宣泄。”但是,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这个案例的设计还是间接地给学生们去展示老师的思想。
为了检验试验成果,我在学年初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探究性题目:“沙漠VS人类”。主要结合课文《向沙漠进军》,以及我们张家口地区每年都要经历的数次沙尘暴袭击的所见所闻讨论: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并且收复失地出现沙退人进的奇迹呢?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心,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有时还发生激烈的辨论。为了能在辨论中站稳脚,大部分学生在网上查找许多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经过三个星期紧张准备,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有几位电脑运用好的同学还做了些网页。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的努力学习、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模式,即采用以“主体——主导”为中心的模式,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式学习,经教学检验证明效果明显,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也由过去不喜欢语文,到积极主动去思考、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了语文成绩,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