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7-07-31肖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人才

肖北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形成,这一课程为我国的人才与智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支持。因此,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构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我国社会已经迈入转型时期,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同時人才的培养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人才质量及水平。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长时间的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加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衔接,更加注重职业规范的合理性,忽略了工作岗位的创造性,以致于培养出的可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较差,社会的适应能力差等。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化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

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其还是一个衔接较为密切的整体。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承接载体与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质量。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激发,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道路的规划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创造性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开展以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精神为中心的活动,并且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划分。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

微观上来讲,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成立一家公司即为创业,拓展公司的业务领域或者是创新新的知识与技术成果即为创业;宏观上来讲,创业教师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从属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从根本上来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开展的教育活动,采取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思维模式培养与创业能力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独自面对社会的过程中具备独立思想意识、抗压能力,这也是创业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

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国的本科高校学生具有知识扎实、思维灵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设定培养目标中应该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在培养上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创业人才的培养更加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其次是先天条件以及客观情况。在现实中,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只占据较小比例,而多数的学生最终选择就业,这对这一部分学生就更加应该加强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择培养模式时,要对多数的就业学生进行复合型模式培养,对极少部分的创业学生进行创业模式培养。具体内容为:

复合型。这种模式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单一的学科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提倡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知识,促进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业型。这是针对具备自主创业能力学生提出的培养模式。采取开设创业选修课的形式、组织创业设计大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外创业活动中,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复合型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为:其一,增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在当前的专业课、通识课之外,增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课,由低年级起开设。例如《创业基础》、《创业学》等;其二,增设其他专业领域的选修内容。一方面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例如《创业管理》、《创造力心理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等,将创新教育课程融入到其余的教学课程计划方案中;男一方面,增加会计、金融、法律、营销等选修课比例,以经济管理学为核心进行创业技能培训;除以上两点外,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教师可以采取选拔助理的形式,一同进行科研活动;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这也需要学校的支持与配合。

针对创业学生采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为:其一,强化对实践课程的设计开发。学校应该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合作方式创建创新创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可实践机会与地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技能,帮助学生使所学知识内化并且合理转化;其二,增加创业专家培训讲堂。学校选择邀请成功企业家到校客座的方式传授自身的创业经验,鼓励学生勇于创业。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设置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形式有培训、创业大赛等。

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培养具有实用意义的人才,各大高校的区别在于培养哪一类人才。本科院校应该坚持培养既能深造又能就业的人才,进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可应用型人才。

总而言之,强化对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本科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身肩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各大高校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校教学的核心内容,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可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