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琴童需要点偷学精神

2017-07-31吴跃华

琴童 2017年7期
关键词:亨德尔琴房琴童

吴跃华

勤奋对所有琴童都是必要的。如果说勤奋不一定使人成功,但凡成功的人没有不勤奋的。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走专业道路的琴童来说,还得需要点偷学精神。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巴赫月下偷抄乐谱的故事。巴赫在10岁时父母均离世,只得由音乐家哥哥来抚养。巴赫非常希望能学习到哥哥收藏的乐谱,尽管他苦苦哀求,但这位专横的哥哥却断然拒绝。巴赫只得趁哥哥在夜深熟睡之时偷偷地拿出乐谱到月光下进行抄写。这种可贵的学习精神正是巴赫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偷学”在本质上仍是勤奋,但这境界更高。西方音乐史上还不乏这样的例子,又如作曲家亨德尔,他爸爸当初并不希望他学音乐,于是就把钢琴藏在自家阁楼上。妈妈看到亨德尔因为不能弹琴而整天闷闷不乐,便偷偷地把钥匙交给了他。于是,亨德尔就趁爸爸睡着的时候悄悄地爬到阁楼上偷练。再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爸爸也不让他练琴,希望他从事更好的职业,后来他也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得到了偷偷练琴的机会。

中国同样有凿壁偷光的动人故事。中国民间甚至还有“无偷不成艺”或“无艺不偷”的谚语,“偷戏”俨然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由此而成名的音乐家很多。如豫剧名家常香玉常扮成男装去偷戏;京剧名家程长庚常躲在戏台的前台柱下偷学名角;京剧名家马连良常带着口罩偷戏;京剧名家程砚秋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偷戏;越剧名家王文娟、沪剧名家丁是娥甚至为了偷艺还扮死人;骆玉笙因常向“鼓界大王”刘宝全偷学还落了个外号叫“小偷儿”;民间音乐家阿炳被称为“贼手”,意思是说他的手巧得像贼一样,只要听到人家的东西,他很快就能偷学过来。京剧程派女演员新艳秋甚至完全是靠这种偷学式自学成才的。

旧社会“偷学”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旧社会各艺术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加上艺术团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各艺术派别各立山头,“秘不示谱、谱不外流”且“徒不二师、艺不外传”的传统,即使行内也存在保守现象。俗话说“带出徒弟饿死师傅”正是这种利益观的反映。当然,也还有其他原因,如清道光年间,清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八旗子弟学戏。但总有一部分八旗子弟很喜欢京剧,于是,他们就聚在一起偷学。后来,清政府也只好改禁令为颁发类似“票”的“准唱证”准许其在规定的地方唱戏,后来八旗子弟把这种经过官方允许的演唱活动称之为“玩票”,相互间便称之为“票友”。

现在,尽管不像古代那样保守,但学习音乐却越来越成为富人的职业。尤其对一般工薪阶层子女,“偷学”仍不失为一种经济的学习方式。如:老师正在教前一个学琴的孩子,这时就是其他孩子一个可以偷学的好机会。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当年上大学时,当唱得好的同学上专业课时,他就偷偷躲在琴房外面听。因此,当老师上课时,即使老师不讲的地方,你也要学会多问问,多去偷偷琢磨老师的言外之意。同样免费学到更多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通过网络学习早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了,且更省钱、更自由。这种自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偷学”。

此外,“偷学”还是一种学习智慧。“偷练”“偷学”“偷戏”之“偷”,这个字听起来确实不大好听,但正如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在其《告窃画人》中说,“偷画”与“偷书”类似,但不是寻常的扒手能比的。我们人类要进步离不开学习,“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语)。但要学习得有效率就要学会学习,“偷学”无疑是最善于学习的表现:(1)学琴要有明确的目标。可不是吗?小偷下手前绝不含糊的。如果认不准目标,明明想偷的是錢包却把警察招来,这可不就得不偿失吗?所以,一般惯偷似乎都练就了一双贼眼,看得准,下手稳,讲究效率。我们常常要教学讲究效率,如真能“看得准,下手稳”就好喽!(2)学琴要善于勤学苦练,方能练就出一身好本领。看看那些电视上的小偷训练,油锅里捞钱甚至捞肥皂,忍常人难忍之苦,其实很不容易的,只不过他们学错了地方。学音乐如真能拿出这种练习精神恐怕没有多少东西是学不会、学不好的。(3)学琴要主动。真正的小偷没有被动行窃的,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学习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强调的正是这种主动性。(4)学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偷偷东西时能专心致志地盯住一个人,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直到得手,并且偷完马上就能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我们音乐演奏时也能做到这样,倒是很好的艺术和心理素质。

如果以上举例还属于“暗偷”的话,还有一些刻苦学习的例子简直就是“明偷”或叫“抢”,如音乐圈子里常有人调侃的“抢琴房、抢琴点”“抢座位”现象也属于勤奋的代名词。这方面也有好多值得琴童学习的榜样。如钢琴家吴铁英当年上大学时经常怀揣一个馒头抢琴房练习;钢琴家李嘉禄当年半夜起来抢琴房练习被传为佳话;就连男高音之王帕瓦罗蒂当年上学时也干过抢座位的事;连彭丽媛也曾参与抢琴房,她说:“当年我就读中国音乐学院时,五六个人用一个琴房,为了抢琴房,我还曾经跟器乐系的同学李树萍‘打过好几次架。”为此,同学们还送了她一个外号“三点一线”,就是“琴房、宿舍、食堂”。她还感叹那时的学习风气实在太好了。(见《环球人物》,许陈静,2014)她的言外之意是说今天的学习风气大不如前了。如果我们学习时,还能拥有些偷学精神,也许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亨德尔琴房琴童
试论“智慧琴房”对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琴房管理模式探索
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音乐圣殿的领路人
——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