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鲁瓦村精准扶贫工作

2017-07-31斯那拉宗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村基础设施贫困户

斯那拉宗

鲁瓦村藏语意为石膏村,隶属于佛山乡,位于佛山乡南部,西与西藏接壤,东、北、南 分别与江坡村相隔,海拔低至2200高至3300米,地形结构较为复杂,山高沟深,沟壑交织,地势倾斜严重,一到雨季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全村共有鲁瓦、美丽石、瑞瓦、说美 、尼水、许贡6个村民小组,93户487人,全村为藏民族,共有72 名党员,下设3个党支部,耕地面积378.12亩,粮食主要为青稞、小麦和玉米,农作物一年两季。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90人。其中:鲁瓦组3户16人,美丽石4户25人,说美2户6人,瑞瓦组4户19人,尼水组2户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学致贫8户11人,因病致贫6户8人,插花搬迁3户16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群众稳定增收难度较大,贫困发生率为18.6%,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一、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少,建设项目受到诸多因数制约。鲁瓦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因村民对项目实施的意义认识浅薄,支持力度差,协调工作难,使得协调资金投入成本增加。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在鲁瓦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及有力保障措施,规划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

2.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 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二是劳动者素质偏低。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导致不能形成带动性规模化产业,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3.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

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在市场价格互动的作用下,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相应地上升,农民增加的收入与上涨的成本两者相抵。并且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营,使得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农民的收入也较少。二是上学致贫。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三是因灾因病因残返贫。经济状况差的贫困户,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自然灾害,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导致贫困或是返贫。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四是文化低观念落后。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更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

4.生存环境条件恶劣

由于该村几个村组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并且几个村组户数及人口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鲁瓦村村社道路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有几个村组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2.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适合鲁瓦村农村群众致富脱贫之路。政府的财政投入只是外在推动,核心还是要靠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畜牧、林果等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鲁瓦村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核桃种植,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引导困难群众加大核桃种植力度,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科学种植指导。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

3.提升人居环境空间

一是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村委干部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二是农村新能源建设。落实新能源代替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减少薪柴消耗,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降低农村居民用电成本。三是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人畜分开、厨卫入户”建设工程;四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4.基本公共服务工程

一是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确保贫困户掌握1-2门技术。二是教育工程。鲁瓦村因学致贫8户11人,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要认真落实14年免费教育政策,加大“控缀保学”和9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办法,对在校贫困学生每年学费补助。三是医疗卫生。鲁瓦村因病致贫6户8人,要继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村级卫生室建设工程,落实贫困户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医疗救助,并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创造条件会诊治疗。

猜你喜欢

全村基础设施贫困户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全村唯一收件人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