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时期高中美术的教学优化思考

2017-07-31郑强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的产物,属于教育层面上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深化课程改革、立德树人最基本的目标,“核心素养”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依据,依托于日常发现的问题,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的,对于传统的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为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也为高中美术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应当具备的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是最关键核心的素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学科素养,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学科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

一、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对图像符号的认识、比较、辨别。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它是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体、技术、美术语言,创作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它是因交流、表达的需要提出的,是人们交往、表达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感知、分析、比较和诠释。它是人们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少的又一种素养。“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可进行创造和实践。它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素养。“文化理解”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它是为了尊重、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需要,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美术的学习便可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会成为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因此,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

1.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全面性的美术学科素养。教师对每个教学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感受、体验美术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第三,教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建立良好師生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得到提高。第四,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2.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多欣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应用。

3.参加美术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如:色彩对比调和、黑白灰分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用笔、线条组织、构图安排、造型设计、元素融入、托物寄情等,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4.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们会去干点什么?然后展示自己孤独时候画的一张国画小鸟,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重要。高中生作为个体,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因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受到阻碍,师生情感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三、结语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 “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当重视地方文化的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形成有效的校本课程,唤醒人们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活、生命、社会,以及身边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身边文化的存在,不忘历史、文化史,延续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文化,让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生根发芽,不断传承。作为一名高中的美术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提高民族文化的素质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的性格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开放民族的胸怀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的理想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推动民族的创新同样需要美术文化教育。美术文化教育在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知凡. 基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评[J]. 教育参考,2016,04:9-17.

[2]李艺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千年历史文化古镇贡川[J]. 学周刊,2017,10:232-234.

[3]钱丽丽.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教学思考[J]. 美与时代(中),2017,03:102-103.

作者简介:郑强(1988-),男,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民族:汉 职称:中学二级 学历:大学本科,单位:浙江省苍南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