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2017-07-31周同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学校

周同华

摘 要:近年来,中学校园内自杀、和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反映出中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冷漠和对生命意识的缺乏。生命教育作为培养中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人通过探寻中学生命教育内涵,分析中学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中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中学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近年来,媒体关于中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从中反映出一些学生在认识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也折射出中小学教育中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还较为不足,且容易冲动、不理智,因此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特别是遭受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他们往往采用偏激的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

1.生命教育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近年来,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尊重、不珍惜,有关中学生自杀及伤害他人生命的报道屡见不鲜。然而,目前除仅有辽宁、上海开始启动生命教育外,生命教育仍然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当局,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

2.生命教育研究没有积极开展

国内的生命教育研究多是学者自己展开,研究内容各有偏颇、系统性不够,同时研究内容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性不强,不能有效的指导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与大陆相比,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台湾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台湾教育当局倡导实施生命教育的同时,还经常组织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等就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教材、实施状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都有力地促进了台湾地区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台湾生命教育取得的成绩值得大陆学校借鉴。

3.缺少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师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均未把生命教育课纳入学科教学计划中,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生命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设置专门科目、课时,编写教材,培训和配备专任教师,而当前极少数中学即使设置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以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课程,使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生命教育这一教学内容。此外,绝大多数中学根本没有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或者是别的科目的教师兼上这门课程,教师本身就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可想而知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1.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

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特别关注那些易冲动、易产生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少数“问题孩子”及受欺侮者。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受拒斥现象,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育方法

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它在现实的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須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3.实现教育的立体性

生命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家庭、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为形成教育合力,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学校”的方式来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又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命,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通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三、结语

总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在中学阶段有其特殊性,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导入恰当的生命教育内容,辅以有效的实施途径,不仅要有对生命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命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只要我们建立起对生命教育的充分重视与足够认识,身体力行,就能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达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蔚莉.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06:84+98.

[2]温静.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71+173.

[3]万志强,王晓青,张凯.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问题及对策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8:11-12.

[4]朱林.浅析中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学理论,2012,36:221-223.

猜你喜欢

中学生生命学校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