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之研究

2017-07-31刘成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思维能力

刘成军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学的普遍开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建设被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历史教学作为多个学科中的一门,有着知识量大、易形成思维定式、主观性强的学科特点。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历史”联系“实际”,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本文从教学方法、传达理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论述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包含内容广泛,从茹毛饮血的远古人类到科技繁荣的现代文明,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到源远流长的世界历史,历史所要讲述的内容涵盖了人类所有的发展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关于历史教学新要求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高中阶段历史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总体而言,高中历史学科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要得当

一个人所能接收的知识是无限的,但一个人所接收知识的能力和精力往往是有限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个人很难自始至终对特定知识保持很高的热情。但如果所学的知识和由此形成的能力可以被应用到实际中,那么就会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掌握科学方法,切不可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历史这一学科真正要带给人们的科学人文关怀、精神内涵、历史责任感、忧患意识、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等深层影响。只有真正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寻找科学的方法。

历史学科涉及内容众多,如果不把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条理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总结起来,所有的历史,都可以按照一些“节点”来区分,而每个历史“节点”都可以用几个基本要素概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影响。利用“节点”分析法可以清晰地梳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特定历史事件有一个基本但却清晰的认识。然而这种认识仅仅是浅层次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思考,教师并不是知识的复述者和搬运工,而应该是知识大门的引导者。要想方法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有很多成功的教育专家,针对高中受众人群和历史学科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不妨附加一些逸闻趣事来增加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新奇感,从而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全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

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述方法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自身的学科特点,切不可把一些虚构的古今中外、天下名人轶事等全部与课堂知识生硬地联系起来,罗列大堆,把历史课搞成故事课。另外,也不是每节历史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长越好。不必要的情境创设会使知识的传达显得牵强,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二、传达理念要正确

学习历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而且对于提高个人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改下历史教材内涵,准确把握每个章节所要传达的信息及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切忌以考试得分为目的的死记硬背式学习。

通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发展史,可以潜在地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历史的凝重感。通过中国近代所遭受的战争,可以培养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对历史中科学发展里程碑事件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热爱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历史中大小战争的剖析讲解,可以使学生树立历史分析思维和对战争下人民苦难遭遇的悲悯情怀。另外,由于历史事件有时会以现代影视作品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在教学时要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如一些严重扭曲历史事实的热播剧等),辩证地分析,纠正谬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维护历史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真正的历史教学,绝不仅仅是使学生记住某某事件是在何年何月何日在何地由何人主导发生的,其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其潜在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传达的理念是否正确。

三、教学模式要灵活

新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相结合,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历史知识内容、教学的目标设计合作探究模式,对于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或难以完成的重点内容及环节,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学习。合作教学是为了充分提高自主积极性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是多边活动 ,提倡师生、学生、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合作 ,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密切合作性……从而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特征,构成一个教与学的立体网络。开展合作教学 ,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激活学生自学与设疑的兴趣 ,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锻炼和提高。

四、宏观、微观要结合

历史本身是一非常宏观的知识学科,但它又是由一系列的微观事件所组成的。在教学时注意宏观描述和微观剖析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出事半功倍效果。例如,针对近代洋务运动的授课。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从鸦片战争起,以甲午战争告终,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引入以及近代中国工业的初步建立。但是,如果放眼宏观,明智维新运动却成功的使日本从一个弱国变成了一个强国,并打败了早于其开展洋务运动的中国。此时不妨向学生抛出恰当的问题:同样是变革求新的运动,为何在日本和中国会出现两种不同结局?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并归纳汇总。使学生跳出洋务运动本身的微观学习,進一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宪法、军事的制度,社会的组织,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做一全面的思考。

通过对问题进一步思考,学生们进而会发现:日本的建国建军,自始即着眼于基本精神,故其维新的基础颇为深厚。相反的是,中国(清)李鸿章则深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只知道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以为“中国但有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而对于立国建军的大政方针和科学文化的根本之图,尤其科学的基本精神,则未能有所重视。因此,他主持洋务几十年,亦仅止于聘请顾问、训练洋枪、抽取关税厘金、设立机器制造局、造船厂、招商局、矿务局,求其“船坚炮利”而已。结果,海军毁于中日黄海之战,陆军败于中日朝鲜之役,关税主权旁落于外人之手,内忧外患,祸乱纷乘。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层层深入,不仅增强了学生分析能力,而且学会了从宏观角度对比分析,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佳新等. 历史科学[ 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龙至强等. 新课改教育下历史教学的研究[ M] .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3).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