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

2017-07-31吴晶锦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小学

吴晶锦

摘 要:我们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教育,首先就得让教育者转变旧教学观念,使教师摒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能力为主,以培养能力而传授知识为目的思维。因为当前德育教育的许多弊端,都与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观念有关。因此,为适应创造性思维培养,德育管理者应转变在学生中的角色。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就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在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中缺乏创新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需要的不仅是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对思想品德里的理论知识都是以教师单一的课堂讲解为主,并没有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在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下,小学生大多数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而且还有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没有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与启发,实现学习致用,从而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上,学习思想品德的资料一般都是教师在对其进行选择,然后学生再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选择,这就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的课堂学习上只是机械性地执行教师的指令,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际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传授思想品德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得注重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从而通过文化上的把握让学习材料中心思想的把握也得以实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但是,就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势来看,由于教师的个人能力以及教学水平有限,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形式上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内容上的教学。

二、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1.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识

教师首先要明确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思想品德是为了人而产生,同样也会在人类的不断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身的同时发挥着一种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处于整个教育的主导及统帅地位。只有通过良好、有效的的思想品德教育,才可以使學生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并成为学生们知识与能力的催化剂,并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内在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会在学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必要前提,更是学生们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以及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3.以微课形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面对新媒体环境给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我们要采取辩证的态度,理性对待,在对小学生进行新媒体不良风气抵制的同时,教师们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自身的教育,从小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其对新媒体环境产生正确的认识,避免过度沉迷,同时将新媒体环境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所用,才更应该是广大德育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例如,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发展小学德育微课教育,通过简短的视频对小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其对待新媒体的认识,使其能够对其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自省与监督,具备明辨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在防止小学生对新媒体下各种电子产品沉迷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这不失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教学策略。

4.实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的多样化

首先,积极发挥老师的模范、榜样作用。“为人师表”即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也是学生的师德示范者,因此,思想品德任课教师更要做好“带之以行,以行正人”的模范、榜样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及仿效性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影响重大而深远,教师在校内及校外都应做到言行一致、可敬、可亲的形象,在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之中,还应积极地亲力亲为,做好带头作用,并用无言的行动发挥出表率与带动作用。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学到更多的良好品行,以此为学习、仿效的榜样,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隐性目的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自己没有良好的品德是不会育人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为学生安排丰富的实践活动,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发现、自行判断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快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王德毅.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75+77.

[2] 高用勤. 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J]. 亚太教育,2015,(22):31.

[3] 厉萍.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 河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小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