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要改善人心实现教化,而不是补课

2017-07-31郭林涛

决策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有偿芬兰学校

郭林涛

中小学补课乱收费是多年来群众反映、投诉最突出的教育问题,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各项措施进行了长期治理,但仍是屡禁不绝。据有关部门日前一项关于中小学补课的调查表明,高中生要求补课的比例接近80%,初中生的比例接近70%,小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5%。为提高升学率,补课或变相补课比比皆是,现如今如果不上一个什么补习班跟“中大彩”一样稀奇,孩子和家长都会坐立不安、心里没底,因为怕被“穿小鞋”,怕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家长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补课费,但学校又明确禁止补课,社会补习班随之兴起。教师不能从学校补课中获益,就开了收费小灶,做起个体户的生意。“禁补令”禁得了学校,却禁不了培训机构;此处禁了,彼处却没禁,按住葫芦浮起瓢。尽管教育部早就下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各地也早已纷纷下发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该规定的实施办法,各地都在以“最严规范、最严检查、最严惩戒”为原则,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及其乱收费。但在一些地方,乱收费仍然在继续,只是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如何治理中小学补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芬兰,人口仅50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其教育发展水平在短短几十年跃居世界前列,芬兰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芬兰的课堂教学节奏缓慢,教学内容也比较少,更没有什么功课负担。一般只上午上半天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非强制性的。一般一堂课只讲一两个概念,或由某个生活现象引出话题,布置学生讨论,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相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芬兰的课堂更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深度体验,重视小组的合作探究。在芬兰有一种说法叫“少就是多”。教得愈少,学得愈多;考得愈少,学得愈多;愈多元,愈平等。这样的慢,是慢在兴趣培养,慢在自我建构,慢在润泽生长。开放的评价给教育注入了自由飞翔的力量。在芬兰,只有将近20%的中小学生会出现短暫学习困难,老师也会介入辅导,但不是办补习班,也不是把学生“请”到家里,而是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世界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美国也有相关法律规定,老师为差生补课是职责,帮助“差生”跟上大家是老师的义务。而德国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等等都被禁止。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会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这或许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

从这些国家教育成功的启示来看,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疏”“堵”结合,“疏”,就是整治有偿补课,这是一道社会共治题,仅靠高压严打并不够。有关政府部门应细致分析补课现象背后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如,通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的职业尊严、荣誉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把“有偿补课”变为“无偿补课”。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本应该在课堂上履行、完成相应的责任。任课教师不能参与“有偿补课”,这应该是一个常识。当然,政府和学校也应当研究教师“无偿补课”的激励补偿机制,不让有师德、多干活的教师吃亏,要加大师德考核力度,一定要让在补课方面表现好的老师优先参与各种评选晋级,尤其是在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的重要环节,实行“有偿补课”一票否决,“无偿补课”优先晋级,让补课合法化、公开化,形成一种好的风气,拾回教师“比、学、赶、超、帮”的优良传统,让更多的教师不仅看到“无偿补课”给自身带来的“光环”,也自愿地走进“无偿补课”的队伍中来。“堵”就是坚决查处课上不讲课后讲、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藏着掖着,课下让学生去家里才讲“真经”的教师。在这方面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行公开实名曝光,甚至开除,让“有偿补课”的老师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并严肃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唯有强化老师的纪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辅之以校长的相关责任,“有偿补课”才有可能得到彻底根治。二是抓紧深入研究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大学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要把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而不是让家长和学生唯一的目标都定格为考上著名大学,要改变唯分数的高考选拔机制,同时也要改革学校和教师相关评价考核机制,从考核上减少政府对学校高考效果的评价,学校减少对教师的成绩任务考核,初中及以下学校不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三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而不是枯燥学习。不要再走让学生牺牲个性、兴趣去获得升学分数的老路。目前,教育的过程正在逐步被异化为应付考试训练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正在向低龄化阶段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教育中不能享受到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是课本上的语句,教育越来越难以使人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平和。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良知、理性、判断力、独立思考、精神自由,还有人格独立,这些理应成为下一步我们教育的核心内容。

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他认为,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所谓友,指的是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众所周知,只有教育才能保持一个民族长久的兴旺和发展,教育改革是一件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极其复杂的大事情,随着这轮互联网革命的势不可挡,下一轮革命一定会发生在教育领域。百年后中国的昌盛一定是教育所带来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有偿芬兰学校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学校推介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