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校六记·下放记别》章楚英译本增译效果研究

2017-07-31卢婷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英译效果

摘 要:文学翻译具有复杂性,因为文学作品在理解和阐释时各有不同。增译是阐释方法的一种,合理的增译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在理解时扫除障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倡扬,但是过度增译会适得其反,应该避免。本文将从正反两反面研究《干校六记·下放记别》章楚英译本的增译效果。

关键词:《干校六记·下放记别》;英译;增译;效果

《干校六记》杨绛先生的纪实散文集,记录了“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时期,知识分子在干校的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其中《下放记别》写的是丈夫钱钟书下放干校之事,表现了政治运动对人性和生命的践踏,但是字里行间并没有表达出强烈的愤怒。作者通过淡雅细腻、平实朴素的语言透露出淡淡无奈,以及婉转的讽刺,正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增译法是指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在翻译时必须增加一些词语(林万平,2002)。恰到好处的增译会为目的语读者指点迷津,多此一举的增译则会喧宾夺主。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探讨章楚《干校六记·下放记别》英译本的增译效果。

一、增译效果之画龙点睛

好的增译既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又合乎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可成为点睛之笔。

例1:……准备的衣服如果太旧,怕不经穿;如果太结实,怕洗来费事。

译文:Selecting clothes to bring, however, presented a problem. If ones clothes were too old, they would not last. If they were brand new, they would be difficult to wash.

例2:我们等待着下干校改造,没有心情理会什么离别仇恨,也没有闲暇去品尝那“别是一番”的“滋味”。

译文:While we were waiting to be “sent down” to the cadre schools to remold ourselves, we dis not have the incliination to savor that “peculiar, melancholy sentiment of departure” celebrated in a poem by the Emperor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例1中,原文中“准备衣服”与上一句并无多大关联,而英语是讲究逻辑的语言,增加 “准备衣服是个难题“一句,起到提纲挈领,衔接下句的作用,使目的语读者阅读时不会觉得突兀。例2中“别是一番滋味”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一诗,表达离别的孤寂愁苦之情,英语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读到此处无法深有感触,译者在翻译时增加该背景知识,既渲染了气氛,也传播了中华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二、增译之画蛇添足

过度增译会破坏原文的基调,降低作者的“声音”,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

例1:“为什么你要先遣呢?”“因为有你……”

译文:“But why are you assigned to the vanguard group?” I asked in desperation. “Because of you,” he answered in a matter-of-fact way.…

例2:我们到了预定的小吃店,叫了一个最现成的砂锅鸡块——不过是雞皮鸡骨。

译文:When we arrived at the restaurant that day, we ordered a ready-cooked dish of cut-up chicken in a crockery pot. The dish was a disappointment, consisting of a few pieces of chicken bones and burned skin.

例1中,译者增加了两处作者并未表达的情感色彩,杨绛提问时的“绝望”(desperation),似乎有些凭空猜测,因为有可能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比如好奇震惊等;钱钟书回答时是否“平淡”(matter-of-fact way)也不得而知,也许是无奈。例2中,译者替作者说话,增加“失望”(disappointment)一词,过度的情感明晰破坏了原作含蓄内敛的风格。曾有学者(钱冠连, 1997)指出,原文作者的隐含意图必须保留在译文中,不能没收和取消语言表达式的某个隐含,不必将原文里的隐含变为译文里的明说。

三、结语

从上文中可知,章楚在《干校六记·下放记别》英译本中,大量使用增译策略,就其效果而言,既有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也有画蛇添足的失败之处,所以译者在增译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的同时,切不可让自己的解读遮掩原作的意图,而越俎代庖。

参考文献:

[1] 杨绛. 干校六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 钱冠连. 翻译的语用观———以《红楼梦》英译本为案例[ J],现代外语, 1997(1):32-37.

[3]林万平.《苔丝》及其汉译本的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2):108-110.

作者简介:卢婷(1993-2-),女,陕西师范大学,2016级翻译硕士,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英译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