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7-07-31张先芝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民画日照画家

张先芝

日照农民画新兴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短,涉及到的绘画题材内容多为田园生活中的人物和情景。内容多为描绘的是收获的景象,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田园生活的幸福。注重现实,不刻意雕刻,呈现简单,健康,阳光、快乐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风格。创作题材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更重要的是包含文化本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

日照农民画造型,早期作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年画的勾线,着色,渲染等技术,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工笔。现在的作品大多是非立体的、平面的,借鉴了西方抽象绘画元素。色彩上,引用了西方色彩构成理念,采用民间色彩平涂画法。其中隐含的民间性、当下性、抽象性昭然若揭,如宋真理的《牛》。但是农民画中透露出的纯真、质朴才是重要的、不能泯灭的。这其中的意义昭示着艺术的本质。以下文章从题材、色彩、构图、线条等几个方面对日照农民画的视觉元素进行概括和分析:

一、海洋主题的生活题材

日照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具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两种不同文化,这些都为农民画家的画作取材提供了大量素材,其中,海洋文化更是为日照农民画的取材注入了不一样的地域特色,成为日照农民画有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画作的典型特点。徐茂松创作的《打海米》(图1.1)、傅成峰创作的《大蓬歌》(图1.2)等描绘海洋生活的作品都是极为优秀的农民画作。

其次,日照农民画创作受传统民俗和海洋文化影响,内容带有强烈寓意。通过调研究发现,日照农民画家在创作时一般不会表现出悲观、消极的生活场景,呈现在他们现场的画作中,往往是节日,温馨的场景,表达自己的美好生活向往。在农民画《鼠年乐趣》(图1.3)中,魏本合以“鼠”为主题,通过描绘了小老鼠的收获,来寓意农民丰收的盛宴。 我们可以经常在日照农民画中找到这些隐含而深刻的代表性意义的东西,比如在一些农民画中,经常用“公鸡”来表示“吉祥”,“蝙蝠”来象征着“幸福”等等。日照农民画的创作者并没有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只有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定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画中的图像往往与“现实”和 画家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愿望等情感思维来自由组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出“诗意”的气氛,给人一种替代和新颖的感觉。

二、富有情感的色彩搭配

农民画的色彩运用是农民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为色彩鲜艳、大胆泼辣,以大红大绿为主调,强烈对比,鲜明跳跃,不仅具有强冲击力的装饰性视觉效果,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内涵。各地的色彩运用并不全然相同,但都是能够传达出农民炙热而朴实的情感诉求。日照农民画作为民间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概念,特别是善于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日照农民画在选择和使用颜色上,主要以互补色,高纯度色彩为主,色彩艳丽的表现,对比。由于其发展过程由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特色的颜色和形成的观念形成了明亮而强烈开朗,饱和度和纯度高的色彩,呈现出吉祥的景象特色,红,黄,蓝,绿,紫等颜色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学观念,经常出现在农民画画中。傅成峰的作品“大篷歌”(图1.2)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用蓝色的大海衬托掀起了红色的海帆,又用黑色的船体和白色的海鸥和波浪调和,使整个图片看起来鲜艳对比,向观者传达渔民丰收的喜悦充满欢乐和快乐的乐趣。宋全国的《晒粮》(图2.1)是在吸收了沂蒙老区的民间刺绣——“割花鞋垫”的重底亮花的特点,色彩对比强烈,呈现出清晰明快、丰富和谐的艺术效果。

三、夸张抽象的造型特点

日照农民画在造型上采用有意夸张和高度变形、抽象的处理方法,尤为注重人物动物等形体动态在画面中的张力。对象的表现特点进一步加强治疗,突出个人风格,例如,使较大的物体更大,侧面物体等,这些夸张的变化可以使画面美观更加装饰我们 可以看到阳光农民画比树木还高,高粱和玉米等作物; 在鱼,虾,螃蟹等海洋动物看到运气符号和传统的图案和形状;小鸡或老鼠头上看到用方巾、蝴蝶结、帽子等来修饰的卡通人物造型。如在魏本合所画的《瓜前童趣》(图3.1)中,所有的花以红、黄的颜色来填涂,西瓜比孩童都要大,孩童趴在西瓜上玩耍。农民画家在画时一般不对事物进行定点观察和处理,而是从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出发,对其造型进行有意的夸张和变形,因而所画的形象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

绘画中的农民画家一般不会观察和处理事物,而是从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性质的理解,故意的夸张和变形的形状,从而形象丰富的幽默感和乐趣 的。

春耕收割,钻井,养鸡鸭,收集桑树钓鱼等生活和劳动场景,在画家的创做绘画下,永远表现出日照人真诚的诚实感。 民间艺术的丰富而壮观的氛围是这个民间艺术最有吸引力的一面。 日照农民画以其简约的画面风格被国内外广泛喜爱,作品充满浓郁的当地风味,赋予了强烈的视觉美感。

四、形式感超强的构图方式

日照农民画在构图上饱满而丰富,画面满而不乱,多而不塞,采用完全平面画的构图方式,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一面。这种构图方式不同于我国传统国画构图中讲究“留白”的形式美,这也切合了创作者“求全”的创作理念。如徐茂松的《打海米》(图1.3)、乔诺的《织网》在构图时都是满满的。日照当地的一位农民画画家说:“画画和种地是一样的,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时,我们会种得满满的,不浪费一寸土地。”这可能是一个玩笑话,但分析日照农民画的固有原因,漫长的思想和习俗确实会影响到数千年的心理层面,使他们在自己的这个群体中被描绘出来, 经常与“更多”和“全部”相联系。日照农民画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表现出同情的构成特征。 农民画家不受逻辑和现实的约束,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空间和物体相对自由的布局和排列到二维空间来表达真实的三维空间,或平面组成和尺寸组成 结合使用十字架。 例如,年轻画家乔诺在她的作品《赶小海》中,将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和天上飞的地面跑步,中间的水和天空飞过这些实时空间不能将东西融合在一起,以此突出赶海的欢乐气氛。

日照农民画多采用意象和抽象的绘画方式,对于场景选取、人物形象动作、物象色彩、外部形象都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这与当今的裝饰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绘画的技巧上与 素描、油画等西洋画不同,它并没有严苛的绘画要求。如宋真理的《牛》乍一看跟现代的装饰画无任何差异,仔细看来农民画的质朴表现了画的本质,画中的牛的造型简洁,但却形象逼真、动态鲜明。

五、粗狂不失柔美的线条

农民画以线为造型基础,以色填形,即线为骨架,以色为肉,以色助形,所以线条在农民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线造型的农民画中,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照农民画早期的线条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铁线描、游丝描。

日照农民画从六十年代至今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形式。构图方式是日照农民画的重要造型基础。日照农民画构图饱满,物像结构完整,表现出来的内容具有象征意味。由于日照农民在海洋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积极向上、活泼乐观的生活态度,导致日照农民画对其表现的事物的外形特征、外部轮廓基本上都采用完整的形象表现出来。日照农民画用色靓丽,构图饱满、线条细腻,由于山东农民受孔孟思想的影响,他们渴望团圆。大多数日照农民画中主体物就是运用整体写形的方式,绘面造型拘谨,用色用线大胆豪放。由于日照是滨海城市,农民画深受渔业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专门描写海洋及海洋生活的特写类农民画,这也正是日照农民画不同于其他农民画的最大特点。

猜你喜欢

农民画日照画家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酷炫小画家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在日照(节选)
日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