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和新的世界史观

2017-07-31李大巍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7期
关键词:彼得倡议全球化

李大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不想成为只有中国投资的国家,如果只有中国的投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遇到阻力。

第十届阿斯塔纳经济论坛近日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在论坛期间采访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弗兰科潘一直专注于中亚历史、世界古代史研究。他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以东西方文明博弈的焦点区域——丝绸之路地带的中亚和中东为主线,为“一带一路”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全球化的新历史观解读

中国经济报告: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你多次提到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能否比照历史评价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彼得·弗兰科潘:中国领导人把“一带一路”倡议称为“世纪的计划”。这无疑是一个好的计划,而越了解它的人会想方设法把它变得更好。所以我现在无法预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轨迹,毕竟周围的世界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现在英国脱欧、中东和中亚地区局势动荡,不确定因素始终存在。但是“一带一路”的最根本观点无需怀疑,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大量脱离贫困的机会就摆在人们眼前,政府投入巨资可以将这些地区和外界联系起来。中国的投资规模不可谓不大,是西方国家在意愿或能力上难以匹敌的。所以我很乐观并且满怀期待。

当然挑战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印度等很多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即便是那些想要合作的国家,也要从长计议。如此巨大的投资额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蛇吞象,食物虽味美但一口吃不下。这个问题归结下来是一个改革步伐的问题。中国政府雄心勃勃,很愿意帮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是大规模投资必须把握好节奏。

中国经济报告:历史学家能够为人们提供观察世界的视角,有人说世界是平的,有人说历史已经终结了,有人说全球化是伪命题。你如何评价当前逆全球化现象?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吗?

彼得·弗兰科潘:全球化背后贸易、货物的流动和思想、文化的碰撞是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丝绸之路在几千年前就是一个贯穿亚欧非大陆的网络。所以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真正有难度的是事物改变的速度,我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传递想法、递送货物。低效率的行为更容易被发现,所以在其他国家进行的雇佣、工作、生产和制造可能更加高效。我的电脑就能让我能了解这些事情,我可以订购玻利维亚或南非或孟加拉生产的货物,最低价的记录能不断被刷新。

但高度的全球化导致的是极度的不平等。那些被施加不平等的国家和政府,是今天最担心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现在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就像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提到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西方国家需要在低生活成本和低失业率之间做出选择。

中国经济报告:目前美国和英国在全球化方面开倒车,中国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彼得·弗兰科潘:是的,中国未来也会面对很多问题,当下的中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行为方式都在改变。中国人也将要经历工作岗位从国内流向印度和孟加拉等国的过程。所以应当从中学习如何应对,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类似的问题很快会到来。

地区史的局部与世界史的整体

中国经济报告: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之间是有冲突的。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彼得·弗兰科潘:两个文明之间当然有冲突,但也有联系,有相似之处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很多学者只关注不同文明(比如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负面的部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也有一些恐怖袭击造成很多伤亡。但这并不代表大多数人。而且你看现在的ISIS和塔利班这些恐怖分子,他们的恐怖活动鲜少与宗教有关,大都是一些人希望在国家制度崩溃之后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所以我认为恐怖主义和宗教无关,他们的目的还是希望掌权。

中国经济报告:所以你认为这些文明之间的冲突并不明显?

彼得·弗兰科潘:是的。冲突通常是因为权力、金钱或是人们的自卫心理。自卫心理是说人们可能因为担心自身安危而做出激进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人们发起抗争是源于对未来的负面预期,而贸易、联系、繁荣和稳定对防止这类抗争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十分欣赏“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一带一路”倡议谈的是互利共赢,它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贫困。修建基础设施的工程惠及的不是几百万人而是几十亿人。我认为这应是全世界努力的方向。

中国经济报告: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你对这些企业有什么建议?这些国家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彼得·弗兰科潘: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尽管和政府并无关联,但很多人会把它们看成中国政府的代表,把中国政府和企业混为一谈。中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不想成为只有中国投资的国家,如果只有中国人投资,这个倡议可能会遇到阻力。所以,互利共赢才是大家都想看到的结局。中国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向周边国家施压,不管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投资的方式都是如此。只有保持平衡才能避免出現一些中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问题。

大国博弈与国际合作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彼得·弗兰科潘:这是古老的资本主义想法,很多美国学者对此着墨颇多,但我不认同这个命题。如果把这称为一个陷阱,那么它预设了如果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的前提。我并不相信世界是这样运行的,我不认为中国崛起会给美国带来负面影响。

一部分美国人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中很关键。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特朗普把责任全部归于中国。对美国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难问题,它不能既保持物价低廉又让失业率降低,在两者之间需要权衡。中国的“修昔底德陷阱”有两个讨论的分支,一是中国崛起的过程,这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假如中国崛起了,中国是否会做出一系列激进的损害别国利益的决定。特朗普的智囊团中有人撰写了《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死在中国手中》等相关书籍,讲述中国如果想要崛起美国必须采取遏制措施。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猜你喜欢

彼得倡议全球化
彼得与狼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彼得潘
彼得潘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全球化陷阱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