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511压裂封隔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7-07-31蒋庆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压裂公司压裂酸化技术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
蒋庆(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压裂公司压裂酸化技术研究所, 辽宁 盘锦 124010)
Y511压裂封隔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蒋庆(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压裂公司压裂酸化技术研究所, 辽宁 盘锦 124010)
目前,中石油长城钻探压裂公司研制的Y511封隔器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封隔器具有耐压耐温高、承压时间长、易解封的优点。通过近千井次的现场应用,出现过下入遇卡、封隔器胶筒损坏、反洗阀施工中意外打开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质量管理PDCA方法,改进优化原有的Y511封隔器,提高工具的可靠性和一次成功率。
封隔器;使用;存在问题;原因
1 工作原理
(1)Y511封隔器结构 Y511封隔器主要由水力锚组件、反洗阀组件、密封组件、换向机构、坐卡机构组成。
(2) Y511封隔器工作原理 该封隔器的工作原理是工具下到设计位置时,上提工具至一定高度,顺时针旋转3~5圈,下放封隔器并压重8-12t,完成坐封。压裂施工后,只需要上提一定高度即可解封。
2 存在问题
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统计技术,对从2003年以来施工的862口井进行统计,下入过程中途坐封6井次,0.7频次%;坐不住37井次,4.3频次%;封不严28井次,3.3频次%;反洗阀异常15井次,1.8频次%;压后提不动23井次,2.7频次%;其它异常5井次,0.6频次%;施工正常748井次,86.8频次%。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该封隔器现场施工一次成功率较高,达到86.8%,但也出现了一些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封隔器一次坐封成功率及验封成功率有待提高,失败率占现场应用井次的8%。②压裂施工结束后,工具不能提出的频次占现场应用井次的2.7%。③压裂施工结束后,反洗阀打不开的频次占现场应用井次的1.8%。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分析改进及返工作业,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施工费用,耽误开采进度。
3 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结合流体力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中途坐封 封隔器下入过程中,井内液体受到瞬间阻挡截断,导致对工具产生水击效应。水击压力促使封隔器上的零部件移动并压缩胶筒,使封隔器中途坐封。由流体力学理论可知,管柱内井液对封隔器产生的瞬时最大水击压差公式为[1]:
式中, ρ为井内液体密度,kg/m3;C为压力传播速度,m/s;v0max为管柱内井液上行的速度,m/s;E0为井液弹性模量,MPa;D为管柱外径,mm; δ为管柱平均厚度,mm;E为管柱弹性模量,MPa。
从式(1)可知,水击压差和下管速度正相关。计算下管速度为4m/s时,水击压差为10.68MPa,推动胶筒坐封。应该予以控制下速,推荐1m/s为宜。
(2)坐封及验封失败 对坐封失败的封隔器起出分析,卡瓦破碎13井次,20频次%;无法换向29井次,45频次%;胶筒损伤17井次,26频次%;本体损伤6井次,9频次%。
通过组装及检修发现,造成卡瓦破碎的原因是分瓣式的卡瓦太长,造成归位弹簧的疲劳,当然,应该通过优化卡瓦的结构参数予以消除隐患[2]。造成本体损伤的原因有卡瓦不归位导致的损坏,套管有台阶导致的硬碰变形,也有工具本身设计强度太薄弱导致的压裂时高压变形。胶筒损坏的原因很多,有操作方面的问题,如下速过快或者猛提猛放,管柱在井内剧烈震动,导致胶筒刮坏;也有井筒方面的问题,如7挂5的井身结构,封隔器在过悬挂器时有可能刮蹭损坏胶筒。无法换向为工具设计的问题,外换向槽的换向机构容易进入异物,尤其发生在一些严重结蜡或者未洗井就下工具的施工中,还有可能是外换向槽下入时的变形,都可能造成无法换向。
(3)压后提不动 造成压后提不动的原有有很多,有工具本身的问题,如本体损伤、变形;也有作业施工的问题,如防喷结束后未及时反洗,造成管柱沉砂,或者解封后未及时起管,地层出砂导致封隔器砂埋的情况。
(4)反洗阀异常 反洗井时,从油套环空加高压液体,高压液体推动反洗活塞,打开反洗井通道,高压液体由套管通过进液孔进入油管,最后高压洗井液经套管从油管返出,完成反洗井工艺。
原有反洗阀打开时,活塞向下运动,时常造成意外打开(如异物、砂桥等),或者压后打不开的情况下,打开后无法关闭,造成返工作业或者大修。
4 工具结构改进及优化
针对Y511封隔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①工具组合及结构优化。②可开关式反洗阀部件。③卡瓦结构优化。④研制专用检修工具。⑤用于复合套管井的下入保护装置研制。
5 结语
①Y511封隔器具有耐压耐温高、承压时间长、易解封的优点,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②针对Y511封隔器在使用时,出现的中途坐封、封隔器胶筒损坏、反洗阀施工中意外打开的问题,优化工具卡瓦等部件的结构,并且给出了施工操作的建议,应用流体力学计算表明控制下速(以1M/S为宜)可以有效避免中途坐封,设计专用的维修工具-锚牙起拔器,以提高工具维修效率和减少封隔器损坏。
[1]杨志涛,何祖清,刘斌,等.管柱入井时管内液体引起水击现象力学模型[J].石油机械,2007,35(9):46-47.
[2]腻红梅,徐国英,王维刚,等.可取桥塞卡瓦结构优化设计[J].石油机械,2009,37(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