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霾批判书

2017-07-31杨文丰

中学生 2017年18期
关键词:雾霾伦敦空气

◎杨文丰

雾霾批判书

◎杨文丰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恩格斯

癸巳的立春,北京又被浓浓的雾霾严实覆盖。春,被挡在城外。这个春天,最不能算作春天,中国国土的许多版图,都被锁入雾霾。雾霾内,是大地上艰于呼吸的人。遮天的雾霾已留下数亿中国人空茫忧恐的目光。雾霾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引起了世界的热切关注。

有好水游泳是鱼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安全的天空飞翔是鸟的基本生存权利,那么,有洁净的空气呼吸,没有致病的“雾”与“霾”,不同样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吗?那何以许多发展都与盲目、短视、破坏我们的基本权利“血肉相连”?

是否只为当代人的幸福就可以肆意耗尽子孙后代的资源?雾霾已使空气走向商品化,多久后将爆发列强抢夺空气之战?多久后空气会变成“火药库”?如果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GDP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雾霾已经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迷离沟壑,成了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坚硬阻障。

我们应该迅速转型。转型哲学世界观,走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误区,消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幻觉;转型价值观,牢固确立“地球村”大观念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价值观;转型生活方式,回归低碳、循环、生态环保的生活;转型资源利用形态;转型体制。发达国家成功以法治霾、民间协同治霾的他山之石,难道不能尽快攻玉?人类历史上的雾霾“前车”,就不该令人警醒?

我想起至今仍令知情人心悸的1952年12月5日的“伦敦雾霾”。

当时,伦敦全城烟尘弥漫,黄褐色的烟雾简直无孔不入,地铁以外的所有交通工具全部瘫痪。英国政府随后公布的雾霾报告显示,这场“伦敦雾霾”至少导致了4000人死亡,至当年底,死亡人数飚升到1.2万。

假如我们不实行行之有效的治霾模式,不砍断雾霾背后隐藏的黑幕大操手——精神雾霾,谁敢担保“伦敦雾霾”的惨剧不会在中国重演?在大自然面前,我以为所谓的精神,已是悲悯、物我平等的姐妹,是与自然万物长相厮守共同荣辱的情怀,是慈爱、友善、远离杀机的善行,是无私纯净自在陶然的境界。今天反而是人类坠入了低级的“动物世界”,精神家园日渐荒芜。精神雾霾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精神,有的只是人的私利、人的欲壑。

根治物质雾霾易,消除精神雾霾难。

身为华夏儿女,我深知在中国根治精神雾霾尤其难。

治霾是国国有份的事,因为有风,治霾还是大气圈里没有国界的事,是高级的全球化的事,尤其对各国民众的文化素质已构成严酷挑战。然而,我们的民间文化长期以来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庸哲学讲求不瘟不火,缺少紧迫感,更缺乏危机意识,何况中国的法制尚未健全。但倘若连雾霾都无法快速地治理,我们有何资格谈“幸福指数”,凭什么言“美丽中国”?

治霾之路,荆棘丛生,蒺藜遍地,任重道远。

李博文选自《北京文学》

点读

这是一篇有开拓、有创新,兼具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作品。当我们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对雾霾的担忧层面时,作者已经在寻找原因了。当一些人将雾霾归因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时,作者提出了精神雾霾的危害。本文从现象入手,控诉人类害人、害己、害自然的行为,探寻国人精神层面的本质问题。文笔犀利中肯,资料丰富,给人拨云见日之感。文章感染力强,引人共鸣,发人深思。

猜你喜欢

雾霾伦敦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去往伦敦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模拟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影响的试验研究
伦敦畅游记(一)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