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花情思

2017-07-31吴大勇

源流 2017年6期
关键词:爱莲说紫荆花情思

■ 吴大勇

赏花情思

■ 吴大勇

1.莲花

文友小温约我去华南植物园赏花。我拄着拐杖,他背着行囊,一老一少徐徐而行。春雨后的植物园阳光灿烂,蓝天,绿树,碧水间映衬着一片片、一丛丛色彩斑斓的花—花的路,花的谷,花的海,令我目不暇给,情思绵绵。

杜鹃花—血之性

杜鹃园依山临水,远望,火炬漫山,红霞澄潭;近看,花冠如漏斗,花叶似卵圆,殷殷如血,熊熊似火,显示着青春的火热,生命的血性。赏花人流中许多美少女争相在花丛中留影。我却选择一处山坡为背景请游客助拍。小温问为什么,我没直接回答,轻声哼起一支歌:“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旁……”解释说,这支抗日时期流行的歌,写一个山村小姑娘,头上插朵杜鹃花送情郎走上战场。次年春天,杜鹃花又开了,她“想起了战场上的情郎,摘下一枝鲜红的杜鹃,遥向着烽火的天边哥哥,你打胜仗回来,我把杜鹃花插在你的胸膛,不再插在自己的头发上”。看,多么热烈浪漫的情怀!杜鹃花装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岂容侵略者践踏?抗日时期的巾帼英杰如刘胡兰、赵一曼、“八女投江”,“八·一三”上海保卫战冒着枪林弹雨给八百壮士送国旗的杨惠敏……她们舍生忘死的精神,就是杜鹃血性的象征。小温听罢,激情吟诗:“巾帼钟爱杜鹃花,甘洒热血卫吾华”。

3. 杜鹃花

莲花—廉之魂

湖畔赏莲人多是中老年,他们神情专注,踯躅如醉,或指点品评,或靠近摄影。瞧,红莲,映日蒸蒸别样红;白莲,临风袅袅如仙女。为何爱莲成为当下风尚?因为肃贪反腐深得人心,大快人心,世人向往“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廉之魂”的品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著《爱莲说》,世代传颂,流芳千古,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后代出了许多廉正为官的杰出人才,也有不肖子孙沦为贪腐之辈,可见“君子之泽,有续有竭”。但愿世人将《爱莲说》置之案头,做必读的功课,奉节操的准则。

紫荆花—荣之尊

植物园中紫荆花遍布,要数双桥沿路开得最放肆,最恣狂,最闹热,嫣红,宫粉,紫白,繁花满树,灿若云霞。广州天河有紫荆一条街,游客如云;香港尊紫荆为市花,取其象征繁荣的寓意,海堤有金色紫荆花巨塑,成为地标,引众多游客留影。港澳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带来金融业、博彩业蓬勃发展,确是更繁荣了。可那些崇拜西式民主的极端分子,占中环,闹港独,面对繁荣如无视,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对美丽的紫荆花的糟践、亵渎。我躬身拾起一捧散树下的花瓣,闻闻它淡淡的清香,心中默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兰花—雅之灵

步入兰苑,只觉满室幽香,沁入心脾。一路细品:石兰,竹兰,文兰,米兰,剑兰,墨兰,君子兰,蝴蝶兰,凤尾兰,玉梗兰……不下数十种。有一种畹兰,寄生于树干,枝叶滴翠,花蕊金黄,不因寄生而失雍容。无论哪一种兰花,都是风姿绰约,花与叶都配搭得体,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谄媚,不自卑,芳华独尊,成为高雅灵魂的象征。

中国的兰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尊兰为“王者香”;屈原诗“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唐名相张九龄咏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抒发了他孤芳自爱的感情。古往今来,凡注重人格修养的人士,莫不寄情于兰、菊、梅、莲。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特爱兰花,因怀念爱妻伍若兰—一位红军指挥员,曾骑马举枪,抗击夜袭行刺的敌群,救出了陷于险境的他和毛泽东。他无论走到哪里,身边不离兰花,恩爱之情长无绝啊!祝愿世人以兰菊梅莲为友,修身养性,完善自我,造就高雅廉正的人生。

2. 莲花

4. 紫荆花

5. 兰花

猜你喜欢

爱莲说紫荆花情思
“紫荆花开二十五载”港珠澳大桥诗词交流会暨《紫荆花开二十五载》大型诗词作品集征稿启事
紫荆花 美丽的“误会”
爱莲说
紫荆花
一湖情思
十月情思
爱莲说
当归寄情思
爱莲说
紫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