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屋砖瓦田园韵 侯北人家碧玉妆

2017-07-31邱汉章

源流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民居进士科举

■ 邱汉章

老屋砖瓦田园韵 侯北人家碧玉妆

■ 邱汉章

1. 百侯侯北新貌

2. 侯北大屋“笙曹筱筑”

侯北村是百侯名镇旅游区的“侯北人家”片区。“侯北人家”四字,让人想象到平畴碧绿、毗屋祥和的客家村落图景。的确,这里有明朗的天空和广袤的田野,还有许多坐落有致的青砖黛瓦古民居。而且,小村庄的所有景致都完完全全地包裹在梅潭河的溪光里,恰似一块美玉嵌镶在翠烟渺渺的梦境中。

美丽的梅潭河自东南向西北奔流,把百侯镇大约1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划分为侯南村和侯北村。作为侯南村人,我从小就对侯北村有着美好的印象。小时候,常与伙伴们走过摇摇晃晃的长长木桥,到梅潭河北岸的侯北村宽阔的白沙滩和热闹的骑楼古街道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侯北村的感觉逐渐浓厚起来,除了山水田园自然风光不断地在我大脑里展现美丽画卷外,那星罗棋布的一座座老屋所积淀的厚重历史感也让我日益沉醉其中。我所熟悉的侯北村特色古民居主要有椒远堂、心臧堂、衢亨、久大堂、保定楼、崇德堂、笙曹筱筑等,其檐牙高啄、高墙深院,气象恢宏;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精巧别致。

说到百侯镇,许多人都知道该镇明清科举文化鼎盛,崇文重教蔚然成风,盛产翰林、进士、举人等良才俊彦。百侯明清两代就有翰林5人,进士23人,文武举人134人,“同堂七魁”、“同榜三进士”、“一腹三翰院”等佳话流传海内外。侯南村清初以来科举兴盛,全村先后考取进士17人,其中翰林3人,另有举人110人,被称为“进士村”。在侯南村长大的我,对村里黑压压的官厅式老屋群似乎已熟视无睹了,而且对“进士村”的历史缘由也习惯性地未作深入探究。然而,当我了解到百侯镇第一个考上进士的是清初顺治年间侯北村的萧翱材时,对承载侯北村历史文化的那数十座老屋开始崇敬起来,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侯北村的萧翱材,不单是百侯镇第一个考上进士的人,也是粤东地区第一个考上进士的人,被称为“粤东进士第一人”。萧翱材故居“既勤堂”,也叫萧氏家庙,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至今约250年历史,系百侯萧氏五世祖伟公专祠。其典型的官厅式结构及建筑风格与侯南“通议大夫第”相似。伟公派下至九世萧以继,其继妻茶阳人邬氏生日宁,日宁生五子,长子翱材顺治戊戌登进士,名冠一时,仕巴陵知县。翱材外甥杨之徐亦中进士,任河南光山县知县。杨之徐娶茶阳人饶氏为妻,饶氏“一腹”生下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三翰院”,即为著名的“一腹三翰院”。乾隆丁已年,学院王丞烈批,给坊金三十两建“天褒节孝”牌坊于茶阳圣庙前,褒奖萧以继之继妻邬氏坚贞带子,操同松柏。一时,百侯人文鹊起,甲第蝉联,为国家柱石,其德行才献,忠孝节义,堪与古人,并传不朽。既勤堂更是名噪一方。现在的茶阳镇,“父子进士”牌坊旁边还立有一块牌坊,叫“天煲节孝”牌坊,这块牌坊正是当时为了表彰百侯萧以继之妻邬氏而设立的。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百侯镇侯南、侯北与茶阳镇文脉相连,科举文化曾共为鼎盛。

科举人才涌现,对百侯乡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粤东进士第一人”萧翱材大力倡建宗祠,还确立了箫氏大小宗祠的制度。“椒远堂”、“心臧堂”二座宗祠并排肃立,位于梅潭河北岸的侯北村,称为鸳鸯祠。鸳鸯祠屏山环河,千峰叠翠,百水朝宗,堪为侯北古建筑之代表作。其大门联:“江西衍派,侯北开基”和“乐于斯地,耕在其中”,展示了客家源流之久远和耕读文化之深厚。

“保我孙子,定橛邦家”,这是保定楼大门对联。保定楼,建于南明永历五年(1651),占地面积7162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的碉堡状围屋。外围楼寨高三层,墙厚近一米半,只开有一个用铁皮加固的大门进出,大门及两旁的碉楼均设有数个枪眼,堪称“铜墙铁壁”,以抵御贼寇侵扰。进入大门,可见院落、天井宽敞,正面位置是一座殿堂式的三进院主体建筑,两边位置各有两排厢房。大屋的两侧及后墙,是既独立又相连的二层楼房,楼房内共有150多个房间。大屋内有水井,据说若遇贼寇来侵袭,可紧闭大门,二三百族人完全可以十天半月不出门。保定楼是很有特色的大型古民居,萧翱材曾题名“永锡堂”,堂联为“永居祖宅,锡子贤孙”。

值得称道的是,有一座古民居名为“衢亨”。从外表上看,它并不起眼,大门正面有高达三米多的照墙与外界阻隔。门楼处于侧门位置,看不见大门。先从侧门进入,穿过一道拱门,可见宽阔的门坪。这时,赫然现出大屋的一扇大门和二扇小门,屋顶四角高翘,庄严、神圣和气派非凡。屋内是“三堂出水”的客家围屋,中堂宽敞高深,气势轩昂,所见门窗、屏风皆雕饰工艺精湛。除了中轴线上的堂屋天井和横屋天井以外,堂屋与横屋之间还有许多小天井,是一个典型的深宅大院。衢亨的大门联:“衢通两大,亨运三阳”,祠堂联:“读相国世家名留千载,溯汉朝懋绩冠居群臣”。大门、厅堂对联之精妙绝伦,可看出侯北村的客家文化积淀相当深厚,实乃叹为观止。

我亦常去儒宗衍庆、久大堂等老屋游览。儒宗衍庆的大门联:“儒林森玉树,宗石巩金盘”;久大堂的大门联:“久长绵世泽,大有庆年丰”。其实,几乎全百侯镇的老屋,都有文辞精美的对联,细细研读,其味醯醢而隽永,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百侯镇如此众多的老屋多为明清科举文化鼎盛的产物,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有120多座,既有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也有各式各样大小祠堂和中西合璧建筑群落。百侯作为清代粤东地区的科举重镇,科举人才不断涌现。正是科举显赫,官厅古屋大量兴建,才有现在所看到的名人故居、仕宦官邸、书斋等古建筑星罗棋布。众多的官厅古屋,规模宏大,形式多样,雕刻精美,而且屋名、对联等文辞劲丽。凡此种种,塑造了科举重镇文翰荟萃之地的村庄文化形象。

每当假日闲暇时,我总会去侯北村看看,可谓百看不厌倦。那一座座沧桑古屋,让我觉得那里的一砖一瓦都萦绕着客家先人开基侯北、耕读永居的历史神韵。这神韵,弥漫、升腾在整个村庄的绿色田洋里,形成为侯北人家碧玉妆的美好形象,让人忘却那庸人自扰的烦恼,从而找回时常丢失的其实又是最素朴、最简单的人生快乐。

3.保定楼大门

4. 大屋“衢亨”的侧门楼

5. 大屋“衢亨”,又称“麟阁宗风”,屋内是“三堂出水”的客家围屋,中堂宽敞高深,气势轩昂

6.保定楼大门

猜你喜欢

古民居进士科举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