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郊野公园发展研究综述*

2017-07-31尹玉芳

中国名城 2017年3期
关键词:郊野公园建设

尹玉芳

我国郊野公园发展研究综述*

尹玉芳

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郊野公园的计划,在梳理国内学者对郊野公园的研究之后发现,相关研究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借鉴、选址、规划、管理模式、功能、分类、客源、旅游评价等方面。在我国城市注重环保和发展市民休闲需求的背景下,针对我国城市在建设郊野公园方面的需要,提出了加强郊野公园的法制建设,注重资源保护,加强游人安全保护,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发展模式,建设配套交通设施等多方面建议。

郊野公园;研究综述;管理模式;功能;建议

1 引言

随着大城市中心城区人流的拥挤、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旅游环境容量趋向饱和,居民生态用地日益减少,郊区旅游逐渐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和城市旅游规划部门的重视,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愈发受到国内众多城市的重视。

2000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意见》,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郊野公园环”,不仅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还解决了当地2万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1]。2014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14]30号文件《关于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郊野公园是上海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政府非常注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建设郊野公园可以拓展城市绿化隔离带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市民游憩空间,让市民更直接、方便地接触大自然和郊区乡村风貌,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是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

2 郊野公园的定义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很多学者对郊野公园(Country Parks )的概念进行了阐释[2-13]。

在借鉴众多学者对郊野公园解释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本文对郊野公园的定义:郊野公园一般位于城市郊区,有的位于城市远郊,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郊野植被、田园风貌和当地人文气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展现自然景观、还原人文风貌的作用,并以广大市民的郊外游憩、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是开放性公园。

3 按地域划分的郊野公园研究

3.1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的研究与借鉴

3.1.1 英国

(1)英国郊野公园的发展

郊野公园最早出现在英国。1929年,出于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角度,英国设立了国家公园与郊野公园,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园[14];1966年英国政府发布《郊野休闲指引》(Leisure in the Countryside )白皮书,提出建立郊野公园和野餐场地,开启了英国郊野公园的发展;1968年,英国《乡村法》(Countryside Act))出台;2000年乡村白皮书(The Rural White Paper)把郊野公园复兴计划纳入政府实施计划。(朱祥明,孙琴,2009;方小山,梁颖瑜,2014)。英国“绿旗奖”(green flag award)影响了许多英联邦国家的绿地发展。

(2)英国郊野公园的功能

朱祥明,孙琴(2009)认为郊野公园发挥了保护郊外环境品质、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提供教育学习资源的功能。

3.1.2 美国

徐晞,刘滨谊(2009)介绍了美国郊野公园中常见的游憩活动包括徒步、山地自行车、骑马、动植物知识、溜旱冰、环保教育、野餐、野营、空中索道、攀岩、丛林野战、游泳、垂钓、舟船类运动等;并在路径、餐饮、住宿、会议设施、博物馆、展馆与艺术文化设施、访客中心、礼品店、信息服务的设计方面举例[15]。

3.2 香港地区发展郊野公园的经验

香港自然环境保护的类型分三类: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特别区。

1976年,香港政府颁布《郊野公园条例》,并设立了郊野公园管理局,当时建立郊野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向市民提供郊野康乐设施和教育设施。后来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白皮书》,促进郊野公园发挥在保护自然方面的作用。目前香港有24个郊野公园,11个特别地区,覆盖全港土地面积的40%以上。

3.3 国内各地郊野公园的研究

3.3.1 北京

图1 北京市郊野公园分布图①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发改[2007]1216号)和《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文件的意见,北京市开始于2007年6月启动“郊野公园环”建设,已经完成对第一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进行近自然化、公园化的植物林木结构调整,形成具有游憩功能的景观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带,实现了郊野公园环绕北京。“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增建20处郊野公园,总数达101处,免费向市民开放。王军(2012)指出加快首都郊野公园建设可以促进建设“绿色北京”,是北京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并且是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刘传安,齐童,李雪莹,张国庆(2016)通过对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和东坝郊野公园中的游憩者实地调研后发现,政府力推之后郊野公园的名气逐渐扩大;平日游憩者以老人和带小孩的家庭主妇为主,节假日期间,以青年人为主;自然与放松动机是郊野公园游憩者的主要出游动机[16]。

3.3.2 上海

201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启动的郊野公园建设。2014年6月1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规划了总用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的21座郊野公园,首批试点占地103平方公里的5个郊野公园,2015年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实现第一个开放[17]。陆健健,王强(2013)指出上海郊野公园的选址原则有:聚焦自然资源;聚焦生态保护;优选邻近新城和大型居住区周围;优选交通便利之地。闵行浦江郊野公园位于上海南部,离市区很近。鲍承业,岳忠海(2015)对上海浦江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介绍,提出郊野公园内建成梵、闲、野、隐、悦五大主题特色片区,景观方面集中于田、水、路、林、村五大要素的改造。针对上海市建设郊野公园的举措,陈敏,李婷婷(2009)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根据城市发展趋势,阐述了郊野公园的建设意义。吴沅箐(2015)以嘉定区外冈镇郊野单元、松江区新浜镇郊野单元和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为例对郊野公园的类型进行了比较说明。马震陆(2015)在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意见,并指出了郊野公园建设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占用比例过大、建筑设施过多而存在生态不足等问题。

3.3.3 深圳

图2 上海首批郊野公园分布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受到香港建设郊野公园的影响,在我国内陆城市中最早引进郊野公园概念,于2002年编制了《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之后,开始建造并发展郊野公园(张婷,车生泉,2009)。目前深圳已建有塘朗山、马峦山、七娘山、羊台山、三洲田近郊公园等郊野公园,这些公园风景优美,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域。胡卫华,王庆(2004)认为深圳的郊野公园的旅游活动内容丰富,如观光、观鸟、野炊、垂钓、攀登、游泳、温泉浴、森林浴、球类运动、宗教活动、农事活动等等,可满足城镇居民周末频频出游的需要并具有生动的社会教育性;但深圳郊野公园开发面临建设速度滞后、设施不便利、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18]。彭永东,庄荣(2007)总结了深圳七娘山和三亚狗岭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提出郊野公园的规划原则[19]。叶常镜,陈德华,蒋华平(2007)分析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的规划之后,认为郊野公园在生态保护和游憩开发两方面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孙瑶,马航,宋聚生(2015)从土地利用模式、道路交通组织、设施配套、游客容量和废弃物管控4个方面分析了香港、深圳在郊野公园控制性开发策略上的异同,认为深圳在设计建设的整体性、精细化、人性化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

3.3.4 南京

2006年,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郊野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46个郊野公园。南京老山森林公园被认为是南京市名副其实的“绿肺”和“景观阳台”,王淼,徐晨,康宏兴,李卫正,丁山(2015)以其为例,说明了森林型郊野公园的规划与改造问题[21]。

3.3.5 其他

成都从2005年起陆续建成10处规模较大的郊野公园。天津市到2020年将建成16个郊野公园,总面积867平方公里。国内其他正在建设郊野公园的城市包括昆明、合肥、广州、太原、重庆、厦门等。

4 按研究内容来划分的郊野公园研究综述

4.1 选址

郊野公园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公园类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和设计体系,其建设需要借鉴以往公园和游憩设施建设经验。吴必虎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出游多数集中在近距离范围内,市民60%的出游集中在50 k m范围以内[22]。根据英国的发展经验,65%的郊野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并且大部分郊野公园位于交通便利之地,如交通主干道和高速公路附近[23]。高玉平,王希华(2007)也认为郊野公园应位于城市郊区,并且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为两小时车程之内,大约80公里之内[24]。田园,王树栋(2013)认为郊野公园多处于城市近郊和城市绿带范围内,有助于发展当地的城市旅游业和市民休闲业,完成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发展[25]。

4.2 规划设计

朱祥明,孙琴(2009)认为郊野公园的设计要求面积比城市公园大,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游憩设施,提倡使用生态、环保材料,管理和布局要人性化,有安全保护措施。方小山,梁颖瑜(2014)总结了英国郊野公园在选址、游客容量设定、资源利用、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游览区域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英国郊野公园在道路体系和游客服务中心方面的建设很完善。

香港郊野公园建有完善的路径体系,包括树木研习径、缓跑径、健身径、郊游径、野外均衡定向径、远足研习径、家乐径、轮椅径、自然教育径、地质步道、古道等。石崧,凌莉,乐芸(2013)总结出的香港郊野公园经验包括,在密集使用地区设立烧烤及郊游地点、公厕、资料版、避雨亭、垃圾箱、停车场、护理员站岗等,邻近市区的地方开辟健身径和缓跑径,设施应与大自然环境融合;游客中心内部设接待处、演讲厅、展览馆等部分,管理人员通过照片、视频、资料、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游客了解郊野公园[26]。

胡卫华,王庆(2004)提出在郊野公园建设中应采用低容量、少设施、高自然度的策划,运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运行和管理。王淼,徐晨,康宏兴,李卫正,丁山(2015)以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为例,说明了森林型郊野公园的规划与改造问题,提出划分生态保育林、景观风景林、田园风光经济林、道路风景林四个功能分区。郊野公园的建设要注意避免建设项目过多而生态不足的问题,土地整治方面坚持保护原生态、原居民、原民俗、原产权,尽量结合农村居民点和景点规划的需要进行建设(马震陆,2015)[27]。

4.3 管理模式

香港郊野公园的行政管理体系包含立法、决策、执行3个层次,各层次之间关系清晰、权责明确,能够确保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游憩利用的合理性(张骁鸣,2005)[28]。香港郊野公园内如果要进行大型工程和私人开发项目,必须咨询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管委会(石崧,凌莉,乐芸,2013)。香港郊野公园的管理形式主要分为7种:防止火山,植树造林,保持清洁,服务游客,增加生态价值,执行法规、管制发展,其中防止山火和垃圾处理是环境管理的重点(张婷,车生泉,2009)。李婷婷,密亚州,张辉,任宝(2009)指出香港郊野公园管理委员会和《郊野公园条例》对于保护城市郊区绿地和旅游景区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出国内郊区旅游用地应该由土地主管部门牵头, 旅游主管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配合,政府参与的土地管理模式[29]。香港郊野公园中的护理员归编香港公务员,香港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隶属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郊野公园的日常管理由以下两个机构完成:护理科负责为游客提供信息及服务、推广自然护理保育的知识;管理科负责管理建设及维修设施[30]。政府每年拨出约2.5亿万元的管理开支用于保护香港珍贵的自然景观(官秀玲,2007)。

在我国国内的郊野公园建设方面,胡卫华,王庆(2004)认为郊野公园的建设方面可以政府和企业共建,实现多赢,如企业捐助配套设施并可小范围冠名,也可解决市政投入不足的问题。王军(2012)提出在郊野公园融资方面,应引入企事业单位、社会和个人资金,相应给予认建认养单位以郊野公园的冠名权、林木所有权、园内适度广告权、配套商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权利。虽然北京的郊野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管理问题仍然存在,王军(2012)指出北京市郊野公园没有纳入全市公园管理体系,未成立正式管理机构;同时,郊野公园管理队伍专业技能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

4.4 功能

4.4.1 游憩功能

方小山,梁颖瑜(2014)指出英国郊野公园能实现散步、休闲、举办特殊节庆大型活动、钓鱼、骑马、定向越野、烧烤、人文熏陶、鸟类观测、植物研习等功能。庄荣(2006)指出香港郊野公园内的主要游赏活动有:郊游远足、人文历史、植物研习、鸟类观测、昆虫采集等;生态旅游方式有雀鸟巢箱、生态探索、野外研习、生态日记、海洋保育等[31]。张骁鸣(2005)认为郊野公园有“资源保护”和“游憩利用”的功能。

4.4.2 生态与资源保护功能

石崧,凌莉,乐芸(2013)指出香港划定郊野公园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郊野康乐设施、保护自然生态、提供户外教育设施和科研场所。高玉平,王希华(2007)也认为郊野公园具有自然保护与游憩双重功能。方小山,黎英健,黄杰(2011)认为香港郊野公园的人文资源展现了香港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对香港郊野公园主要人文资源进行梳理后主要从古民居、水塘水坝和战争遗迹这三类人文资源探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情况[32]。陆健健,王强(2013)认为湿地作为重要生态景观在上海城市郊野公园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郊野公园湿地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湿地景观规划、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利用、生态文化建设等理念。张骁鸣(2005)也认为郊野公园有资源保护的功能。

4.4.3 科普功能

陆健健,王强(2013)提出依托湿地景观和资源,可在郊野公园内进行湿地观鸟、湿地植物园、湿地作物采摘及相关科普活动。官秀玲(2007)指出香港郊野公园具有科普宣传功能,注重对市民的教育,提高市民爱护自然的意识。

4.4.4 边线功能

田园,王树栋(2013)认为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边界带,在抑制城市无限制边界扩展方面有积极作用,可以避免城市由于商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无序扩张。

4.5 郊野公园的分类

张婷,车生泉(2009)根据活动设施、游憩活动、地表形态、景观特色、游憩资源等五种不同的分类依据,将郊野公园的类型进行了细分,认为按照主导游憩活动不同,郊野公园可以分为郊野游憩公园、郊野休闲公园、郊野运动公园和郊野自然公园。陈敏,李婷婷(2009)将郊野公园的类型划分为:展览展示型(各种花卉品种展览);休憩型(都市农村、都市农业、都市林业);专类园型(梅园、樱园、牡丹芍药园、湿地园);体验型(各种经济林、果蔬园);旅游型(生态游、农家乐游、森林游)。吴沅箐(2015)认为郊野公园可以划分为城乡统筹发展型、农业规模经营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型三种[33]。

4.6 客源

曾瑶,齐童(2012)在北京郊野公园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70%的游憩者居住在郊野公园5公里范围内18.7%的游憩者居住在10公里范围内;平日游憩者几乎都是附近的居民,对他们来说郊野公园相当于社区公园,节假日会有更远的游憩者到来;在公园中欣赏风景的游憩者最多,其次是遛弯和遛狗,再次是健身运动类项目[34]。高玉平,王希华(2007)认为郊野公园的主要客源市场以当地或周边城市城镇居民为主,其他机会客源为辅。田园,王树栋(2013)认为郊野公园的客源主体为当地居民,他们的活动主要以早起晨练、愉悦心情以及短途自助游憩为主。丛艳国,冯志坚(2004)推测深圳塘朗山郊野森林公园吸引群体为深圳市的市民以及周边主要城市的居民。

4.7 旅游评价

丛艳国,冯志坚(2004)构建了郊野公园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3 个方面,6个二层因子,11个三层因子组成,并采用专家征询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评价要素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出了深圳塘朗山郊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得分。

5 中国城市发展郊野公园的展望与建议

综合以上对郊野公园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城市大力兴建郊野公园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做好规划,采用正确的开发模式,本文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郊野公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健全郊野公园的法制建设

郊野公园发展历史较久,并且建设较完善的地方,如英国、香港,无不具备完善的郊野公园法律法规体系,并且给予郊野公园管理部门真实有效的管理权力,甚至将郊野公园的发展纳入政府计划,将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体系。除了1976年颁布的《郊野公园条例》之外,香港政府先后还颁布了《海岸公园条例》、《动植物管理条例》、《郊野公园和特殊地区管理规则》、《官地管理条例》( 包括森林和郊外条例和森林管理规则)以及《野生动植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和条例,与郊野公园的管理与保护息息相关。

5.2 注重资源保护

发展郊野公园必然会迎来一定的客流,游客增多就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环境破坏问题,所以要注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并采取措施注意保护当地原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原有农产植被。具体包括根据生态承载力的强弱分区,建立生态敏感区;控制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避免过多车辆进去郊野公园内部等。

5.3 加强游人安全保护

郊野公园管理部门要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公园管理部门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治安巡逻员,沿路安置报警电话。此外,公园的游客中心应配备基本的救护设施。

5.4 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我国目前已有的郊野公园中存在管理队伍专业技能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郊野公园的一线管理人员是建设郊野公园必须完成的任务。

5.5 完善针对城市居民的市场导向型旅游发展模式

郊野公园的规划与开发要遵循主要为所在城市居民服务的原则,针对居民的短途旅游消费特点,发挥近距离优势、自然环境优势、旅游成本低的优势,完善郊野公园的休闲、游憩、教育、周末度假功能,提高居民的重游率。

5.6 建设配套交通设施

城市到达郊野公园的交通和郊野公园内部交通的便利性是郊野公园吸引游客和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关于交通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为解决市区与郊野公园之间的交通, 建议建立由郊区高速公路、快速轻轨交通、长距离地铁构成的网络。

(2)为应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游憩使用私家汽车出行的情况,建设在郊野公园外围建设具备充足车位的停车场。为了提高郊野公园停车场的利用率,停车场可建在地铁或者轻轨站附近,工作日停车场可供周围居民上班出行换乘交通工具时停车,周末时间主要供游客使用,实现错峰利用。

(3)除了乘私家车到达之外,市民前往郊野公园还会大量选择地铁。建议加强距离郊野公园最近的地铁和轻轨站与郊野公园之间的短驳交通问题,比如免费巴士往返。

(4)郊野公园内部交通可以租赁自行车,公园内电动公共巴士的方式解决。郊野公园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健身步道的建设,鼓励游客多步行,既可以健身,又能深入游览。

注释:

①来源:北京网,http://ly.beijing.cn/bjlyfw/bjjygy/。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加快首都郊野公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园林,2012(28)2:3-6.

[2]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3]陈乔之. 港澳大百科全书( Encyc loped ia of Hongkong& Macau) [M] .广州: 花城出版社.1993.

[4]李德根.香港郊野公园建设与区域布局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1999.

[5]沈祖祥.生态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129.

[6]丛艳国,冯志坚.郊野森林公园的综合旅游评价及旅游开发研究——从深圳塘朗山为例,林业经济问题[J].2004,24(5):296-299.

[7]刘海凌.郊野公园的基础性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2005.

[8]郊野公园[N]. 深圳特区报, 2006-4-6 (A4 版).

[9]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9(6):10-13.

[10]张婷,车生泉.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2009,27(3):259-266.

[11]陆健健,王强.建设上海郊野公园,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J].上海城市规划,2013(5):19-23.

[12]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管理的指导意 见[EB/OL].(2014-6-18)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0800/nw11408/nw31831/u26aw39395.html.

[13]鲍承业,岳忠海.“城南十里 天籁之林”——上海浦江郊野公园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5(9):79-82.

[14]方小山,梁颖瑜.英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探析[J].中国园林,2014(11):40-43.

[15]徐晞,刘滨谊.美国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策划及基础服务设施设计[J].中国园林,2009(6):6-9.

[16]刘传安,齐童,李雪莹,张国庆.北京郊野公园游憩动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1):83-88.

[17]郊野公园.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EB/OL].(2016-4-11).http://www.shgtj.gov.cn/gtzyzw/xmyzj/zxgz/jygy/.

[18]胡卫华,王庆.深圳郊野公园的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04(11):58-63.

[19]彭永东,庄荣.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探讨[J].风景园林,2007(4):120-121.

[20]孙瑶,马航,宋聚生.深圳、香港郊野公园开发策略比较研究[J].风景园林,2015(7):118-124.

[21]王淼,徐晨,康宏兴,李卫正,丁山.城市郊野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初探——以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2):147-151.

[22]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1,21(4): 354-359.

[23]Public Parks Assessment (May 2001): A survey of local authority owned parks,focusing on parks of historic interest,undertaken by the Urban Parks Forum.

[24]高玉平,王希华.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1):20-25.

[25]田园,王树栋.郊野公园基本特征与功能初探——以北京将府公园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46-49.

[26]石崧,凌莉,乐芸.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3(5):62-68.

[27]马震陆.让上海郊野公园回归生态本位[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33-36.

[28]张骁鸣.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J].热带地理,2005,25(1):81-86.

[29]李婷婷,密亚州,张辉,任宝.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1):89-96.

[30]官秀玲.香港郊野公园管理及对大陆的启示[J].林业经济,2007(7):66-68.

[31]庄荣.香港郊野公园模式初探[J].广东园林,2006,28(2):9-12.

[32]方小山,黎英健,黄杰.浅议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J].南方建筑,2011(3):27-32.

[33]吴沅箐.上海市郊野单元规划模式划分及比较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28-32.

[34]曾瑶,齐童.北京市郊野公园游憩设施及游憩者行为偏好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1):62-66.

责任编辑:高永青

More and more cities in China hav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country parks. Through reviewing domestic scholars’ study about country parks, it is found out that related research concentrates in reference to foreign experience, loca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mode,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country park tourists, tourism evaluation, and so on.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country parks, this paper presents many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country park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visitors’ safety, paying attention to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so on.

country parks ; research review ; management mode ; function ; suggestion

F 590

A

1674-4144(2017)-03-52(7)

尹玉芳,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雏鹰计划“上海浦江郊野公园旅游功能与开发模式研究”(编号:RS 2015-A 5)。

猜你喜欢

郊野公园建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见如故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