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最后一公里落地实践
2017-07-31薛义铭
薛义铭
智慧城市建设最后一公里落地实践
薛义铭
薛义铭,高级工程师,现任郑州西普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恒瑞消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盘古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在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物联网建设、大数据采集、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及实践方面均有着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企业简介】
郑州西普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1亿元,是中国智慧城市落地应用技术提供商、智能基础公共设施行业开创者。公司历经四年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功研发“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以“创新产品+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组成单项整合智慧民生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应用的最佳解决方案,全国首创,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落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有效解决智慧城市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作为西普德智慧民生系统工程的核心载体,开创了中国智能公共设施全新行业,有近万亿市场,目前已开始布局全国。
2017年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方案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中原云大数据平台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做好与数字化城管系统的衔接整合,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该要求与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 “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相一致。提质工程实施的最终目标,旨在让智慧化成果服务城市的方方面面,打通智慧城市最后一公里。
西普德“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及其相关系统管理平台,一站式解决无线城市、智能城管(交通)、平安城市、环保城市、便民服务等五大系统落地应用难题,为市民和城市管理者提供数十项智慧服务的同时,更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大数据支持。助力城市实现承载能力提升、生态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管理水平提升。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百家争鸣与落地尴尬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成为困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第一现状是多系统多部门主导,呈 “百家争鸣”局面。截至 2016年底,全国已有 500 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目前数量仍在继续增加。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已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快速推进期。
第二现状是智慧城市 “最后一公里”遭遇落地尴尬。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止是一项工程,更是一个进程。它包含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诸多宽泛领域,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们有交叉融合又有个性需求,很难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由此造成了众多信息孤岛、资源重置、资源浪费。在国家政策大力驱动下,以阿里、腾讯、中兴、华为、浪潮等为代表的企业巨头,分别从企业自身需求去迎合政策和政府需求,提出了诸多宽泛的顶层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多以网络中心搭建和数据中心建设为主,动辄十亿、百亿的投资,但这些投资成果,仅仅只能通过手机和电脑能让民众感知一些软件层面的服务,由此造成了智慧城市行业概念繁荣、技术为主、不接地气、无法全面落地的尴尬局面。
第三现状是运营模式、关键技术仍在探索当中。目前运营模式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及其他第三方机构参与的较少,尚未建立高效、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在关键技术层面,数据挖掘、处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大部分是基于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研发设计,不能够支撑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技术路径。
西普德科技“金三角理论”
智慧城市落地应用层,缺少智能终端设备。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顶层体现在云平台·软件层,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数据分析处理、电子政务等领域技术日益成熟。在技术层,三大运营商的光纤入户,让家庭和办公实现了信息化。中兴、华为、浪潮为代表的通讯企业,着重于网络层和数据库建设。而在落地应用层,缺少智能感知端口、城市实时数据采集端口、物联网微基站集成端口、便民服务端口,由此造成了“天上卫星一大片,地上百姓看不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智慧城市建设必需依托一台集数据采集、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三方面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才能真正落地应用。
西普德科技认为,智能不能代表智慧,但智慧应该从智能做起,如果城市公共设施不能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也只能停留在软件和技术层。只有依托分布于城市的智能基础公共设施,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得到落地应用,才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让智慧真正服务民生。
这种集智能感知端口、城市实时数据采集端口、物联网微基站集成端口、便民服务端口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称之为:TDM-慧民端(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智慧服务民生的端口)。“TDM-慧民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必需的智能基础公共设施,也是一个智能基站。它涵盖以上各类端口,这些基站和应用端口作为一个智能的感知硬件,应该被定性为智能基础公共设施,它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城市中,根据市民的需求和政府管理的需要来定制功能;它像现在城市建设中的道路、桥梁、污水处理厂一样,作为整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基站,彻底打通网络、城市、市民、政府之间的互通桥梁。
“TDM-慧民端”及其智慧民生系统工程
五大功能图
西普德科技金三角理论图
“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
依托“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而成的智慧民生系统工程,包含政府城市管理三级平台、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城市物联网数据平台、手机APP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无线城市、智能城管(交通)、平安城市、环保城市、便民服务等五大应用板块,把公安治安智能防控、交通违章智能监测、环境监测、市政基础公共设施监测、便民服务(如:免费无线Wifi、电动车充电/充气、手机充电、直饮水、急救包、灭火器、电子政务、自助约车、一键报110/120/119、便民信息发布)等数十项功能统一起来,布设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场所,通过智慧民生系统平台,将相关数据传输到政府各部门数据中心平台,为政府科学的城市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市民通过“TDM-慧民端”触屏进行电子政务信息查询
该成果历经四年研发,全国首创,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典型案例,也是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试点样板工程成果,目前已经在郑州、许昌等地落地实施。“TDM-慧民端”可根据不同城市、地区的文化及建设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还可根据政府管理需求、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进行各种功能的无限增加。
“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是军民融合的成果。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数据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是核心。智能基础公共设施的前景吸引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入股,为智慧民生系统工程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该研究院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三方共建,获批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支撑载体。2017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两次莅临调研。
2017年2月9日,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调研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落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专家教授团队
研究院研发方向:北斗导航定位、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网络通信、数据工程、物联网与云计算等7 个创新中心,力争打造成为郑州乃至全省全国产业技术升级的“加速器”、军事先进技术的“助推器”。核心团队由5名院士领衔的27 名专家教授组成。
“TDM-慧民端”创新成果,被定为河南智能基础公共设施的创新案例。河南新闻联播一月三次报道,其中,4月5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北京推介会举行前一天),西普德智慧民生系统工程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成果代表,在新闻联播头条以专题形式播出5分钟。
智能基础公共设施——创新河南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新模式
提质工程,基础公共设施“智能化+集约化”是关键。传统基础公共设施,不通光纤、功能单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传统意义的道路、桥梁、公园、水系等方面的提升和改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只有光纤上路、功能融合、集约建设、均匀分布的智能基础公共设施,才能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硬件基站采集+应用”和“软件平台管理+应用”,提质基础公共设施,打通最后一公里。“TDM-慧民端”作为整个系统工程的前端硬件基站,在为市民提供综合智慧化服务的同时,将采集到的各类实时数据传输到政府各部门数据中心平台。通过软硬结合、多屏互动,在满足城市管理的同时也满足了市民的应用需求。彻底打通城市、数据、政府、市民四者之间的桥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让技术真正服务民生。
软硬件相结合,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让城市管理更加便捷高效(以智能城管为例),后台监控人员可以通过总控中心平台或者手持移动终端,即可实时查看分管街区治安情况,并可在后台对违章占道、违章经营行为进行远程执法,实现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节省执法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对城市市政设施的管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利用物联网微基站集成端口特性,通过传感技术,实现技术防范。例如:对垃圾桶、窨井盖、下水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当设施出现异常或下水管道内可燃气体严重超标时,警情将第一时间由“TDM-慧民端”微基站自动通过数据中心报送至市政相关部门,实现“第一时间发现警情,第一时间处理”,助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简约化。
智能基础公共设施作用关系图
智慧民生系统管理平台
智慧民生服务管理平台
政企合作,符合河南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投资模式
智能基础公共设施项目效益图
《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投融资方案》指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与市场分工合理的投融资体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有经营性收益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转型改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措施予以支持。进一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按照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明确还款和收益来源,整合公用事业项目资源,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项目,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PPP(BOO、BOT)等多样合作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支付项目建设资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由企业承担,以置换政府相应资源或运营权,所得收益中的部分用于项目运营维护支出。
样板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及效果
目前,“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项目在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及山东泰安市等地已落地实施,并对城市管理带来显著效果。以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项目为例,首期工程共计32台“TDM-慧民端”,1个总控中心平台。系统工程正式启动以来,相关应用效果参数(部分事项)如下:
辖区案发率:同比下降了42%
案件破案率:同比提高了25%
巡防人员数量:从18人次/天下降到10人次/天
自动抓拍违停车辆:累计约300次/月
无线上网:累计约300000人次/月
手机充电:累计约4000人次/月(平均)
直饮水:累计约50人次/天/台(平均)
总结语
以“TDM-慧民端”智能基础公共设施为核心的智慧民生系统工程,依托一个基站、四类端口、五大功能板块,一站式解决无线城市、智能城管(交通)、平安城市、环保城市、便民服务等五大系统的建设,让原本停留在云端的智慧城市得到落地应用,让城市管理者和老百姓均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让智慧真正服务民生。
以“TDM-慧民端”为代表的智能基础公共设施,在推进城市互联互通、开放融合,提供“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深化改革,实现“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全面感知,实现“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积极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新型城市;全面布局,创建“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完全符合国家发改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标准。
打通智慧城市最后一公里、助力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贯彻实施,让智慧真正服务民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西普德科技,诚挚欢迎各地政府领导莅临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