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1例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析

2017-07-31张优拉陈文颖潘康检刘冬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足癣

张优拉 陈文颖 潘康检 刘冬梅

211例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析

张优拉 陈文颖 潘康检 刘冬梅

目的 了解金华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皮肤科门诊就诊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菌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11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足癣100例(47.4%),手癣12例(5.7%),体癣28例(13.3%),股癣29例(13.7%),花斑癣12例(5.7%),甲真菌病30例(14.2%)。不同部位浅部真菌病病菌在性别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女性以足癣和甲真菌病为主,男性以足癣、股癣和体癣为主。不同部位浅部真菌病病菌在年龄上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花斑癣的年龄最低,体癣和甲真菌病、手癣的年龄较大。浅部真菌病的病原菌菌种以红色毛癣菌(64.5%)最为常见,其次为须癣毛菌(17.1%),马拉色菌(5.7%)排在第三位,念珠菌以及犬小孢子菌均占5.2%,絮状表皮癣菌占1.4%,石膏样小孢子菌(0.9%)比例最低。结论 金华地区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为足癣、甲真菌病和股癣,致病菌种以红色毛癣菌、须癣毛菌以及马拉色菌多见。

浅部真菌病 病原菌 预防

浅部真菌病是指皮肤、指(趾)甲和毛发发生的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炎热和潮湿的地区患病率较高。浅部真菌病主要的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近年来我国部分区域陆续报告浅部真菌病及菌种分布特点,且各地区均具备自身特点。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而目前存在盲目使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已经导致了临床上多数耐药菌株的出现,为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此外,致病菌的生态和流行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要求对浅部真菌病致病菌快速准确的诊断与鉴定,积累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资料,以利于深入研究。本研究对金华地区浅部真菌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开展系统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患者共 211例,其中男104例(49.3%),女107例(50.7%),平均年龄(39.69±13.67)岁。

1.2 方法 在取材部位先用75%酒精消毒,取皮损处的皮屑或疱液、甲屑,加1~2滴10% KOH溶液,显微镜下观察,找到菌丝和(或)孢子者即为阳性。接种于含氯霉素的沙堡氏培养基上培养(马拉色菌接种于含橄榄油培养基),置25℃~2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色素及镜下结构等进行菌种鉴定,必要时做玻片小培养、37℃培养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到种。如有酵母样菌落生长,则进一步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鉴别。

1.3 试剂 沙堡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购自法国梅里埃,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浅部真菌病病种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浅部真菌病特征[n(%)]

2.2 浅部真菌病菌种结果 浅部真菌病的病原菌菌种以红色毛癣菌(64.5%)最为常见,其次为须癣毛菌(17.1%),马拉色菌(5.7%)排在第三位,念珠菌以及犬小孢子菌均占5.2%,絮状表皮癣菌占1.4%,石膏样小孢子菌(0.9%)比例最低。具体菌种分布见表2。

表2 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种分布情况[n(%)]

3 讨论

本资料发现金华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率前三位的是足癣、甲真菌病和股癣。不同部位浅部真菌病病菌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性主要为足癣和甲真菌病为主,而男性以足癣、股癣和体癣为主。有研究[1]认为,甲真菌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股癣和体癣均为男性患者更多。贾玉琦等[2]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822例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趋势后发现,足癣及甲真菌病好发于女性,而股癣及花斑糠疹好发于男性。本研究与上述结论类似。女性好发足癣和甲真菌病,可能女性更注重自身形象、对疾病比较重视、到院就诊及时,亦可能与从事洗涤等工种或长期家务等因素有关有关。而男性股癣发病率高,其原因可能与男性的多汗、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特殊的生理结构等因素有关。

花斑癣的年龄最低,平均为(24±8)岁;与此相比,何素敏[3]调查503例花斑癣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是(22.85±10.36)岁。陈爱明等[4]用数学模型分析发现,花斑癣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迅速增高,但在拐点处(男32.1岁,女23.9岁)患病率最高,提示花斑癣有自愈倾向,拐点是花斑癣开始好转自愈的最早年龄,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花斑癣的致病菌系一类嗜脂性酵母菌,称为马拉色菌。此类真菌是正常皮肤的腐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湿、局部多脂多汗、卫生条件不佳等情况下方可致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青年人,尤其是男青年,由于活动多而出汗多,更易发生花斑糠疹。

本资料发现,不同部位浅部真菌病病菌在菌种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在足癣、手癣、体癣、股癣和甲真菌病中均列第一。其次为须癣毛菌,在足癣、手癣、体癣、股癣和甲真菌病中均列第二。而花斑癣则以马拉色菌为主,全部为马拉色菌。念珠菌在甲真菌病中列第三,在体癣、足癣中比例相对较少。不同部位部位浅部真菌病病种的研究比较多。我国各个地区菌种分布各有不同。如河南地区浅部真菌病菌种分析红色毛癣菌第一位,须癣毛癣菌第二位[5],本资料与上述调查的结果相似。但全国部分省份第一位菌种与本资料结果不一致。如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4 年报道浅部真菌病须癣毛癣菌第一位,其次为红色毛癣菌[2];广东汕头地区的黄进波等[6]分析了1998年至2003年间分离培养的11442份临床送检标本中的病原真菌,共分离14种3967株致病菌,其中念珠菌居首位,红色毛癣菌居第二位。值得重视的是念珠菌在甲真菌病中列第三位。近年来念珠菌在浅部真菌病中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近年酵母菌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更应值得重视。

[1] 李正.厦门地区浅部真菌病5833例病种及病原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2015.

[2] 贾玉琦,帕丽达·阿布利孜.822例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分析.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6):331-334.

[3] 何素敏.中国人群花斑癣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会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6.

[4] 陈爱明,赵赣琪.花斑癣患病率年龄分布的数学模型-GMVerhulst曲线模拟.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19(6):631-632.

[5] 李丽娜,张守民,刘鸿伟,等.浅部真菌病668例病原菌种类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259-260.

[6] 黄进波,陈升豪,李佩芸,等.临床送检标本11442份病原真菌菌种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3):190-19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superficial mycosis in Jinhua reg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 species of superf i cial mycosis were analyzed in the dermatology clinic of our hospital. Results Among the 211 patients,there were 100 cases(47.4%)of tinea pedis,12 cases(5.7%)of tinea manus,28 cases(13.3%)of tinea corporis,29 cases of tinea cruris(13.7%),12 cases of tinea versicolor 5.7%),onychomycosis 30 cases(14.2%). There were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s in sex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uperf i cial fungal pathogen(χ2=41.501,P<0.001). Women were susceptible to onychomycosis tinea pedis and onychomycosis,however men susceptible to tinea pedis,tinea corporis and tinea corporis. There were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s in age(F=7.711,P<0.001)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superf i cial fungal pathogens. Among them,tinea versicolor patients were the youngest,and patients of tinea pedis,tinea corporis,tinea manus were older.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of the superf i cial mycoses was Trichophyton rubrum(64.5%),followed by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17.1%),Malassezia(5.7%),Candida and canine small 5.2% of spore bacteria,1.4% of fl occulent epidermophytons,and the lowest proportion of plaster-forming microsporidia(0.9%). Conclusion The common superf i cial mycoses in Jinhua area are tinea pedis,onychomycosis and tinea corporis. The common pathogenic species are Trichophyton rubrum,Trichophyton rubrum and Malassezia.

Superf i cial mycoses Pathogenic bacteria Prevention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浅部真菌病足癣
更 正 声 明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内蒙古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田腰尔压锡矿浅部标志带特征及成矿预测
77例儿童甲真菌病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夏季“脚气重”,用醋泡真的有用吗?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
根治足癣 治鞋在先
怎样防治脚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