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添福镜头下云南少数民族50年的婚姻与社会变迁

2017-07-31林添福

今日民族 2017年6期
关键词:婚恋生育云南

林添福镜头下云南少数民族50年的婚姻与社会变迁

台湾摄影家林添福拍摄的《半个世纪的爱》,是以中国56个民族,婚龄50年以上的老年夫妻为拍摄对象。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占了拍摄计划的差不多一半。这个拍摄项目,从开始至今已经差不多20年,算上今天,林添福镜头下的婚姻、家庭与社会的变迁,最长的已经达七八十年。这个时间长度,是我们思考民族地区社会变迁十分有益的样本。林添福,不仅是摄影家,也是严肃的社会调查者。通过他的拍摄和笔记,我们得以提纲挈领地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发展历程。

作者对话

为什么想到拍摄《半个世纪的爱》?初衷是什么?

林添福:在一次采访台湾原住民部落的时候——因为以前国民政府和日据时代都把高山族的部落往山下迁徙,在平地建社区,建住宅给他们住——我们去采访新的部落的时候,问到老部落还有没有人,他们说还有一对老夫妻(八十多岁),他们死活都不愿意下山来,他们只在山上。我们觉得这有故事,我就去老部落采访他们。那个晚上,老部落只有老夫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我是摄影,文字在采访时,我就听着。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当时在旁边听他们讲述,就觉得老夫老妻这样的故事很感人,让我相当动容,我当时就想拍摄一系列的结婚超过五十年的金婚老夫妻,再配上他们的故事。这就是最初的想法。

阿昌族

夫:李文用,生于1928年;

妻:李淑珍,生于1923年,阿昌族,云龙县人

结婚时间:1940年

生育状况:有儿有女

拍摄时间:1994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

婚恋记忆:1940年冬,五年级的李文用刚放寒假,他收拾好书包,高兴地从云龙县漕涧镇赶回家。没想到一进门,他就被父母一把拉住,换上新郎的服装,被推进了喜堂。晚上他才知道媳妇就是比自己大5岁的表姐李淑珍。那一年,他刚12岁。半个世纪前,表亲结婚是受阿昌族推崇的婚姻形式。阿昌人的婚姻大多由父母一手操办,自由恋爱会受到严厉处罚,阿昌族社会舆论把自由恋爱称为“大路不走走小路”。婚后李文用继续上学直到初中毕业,两人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婚后8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那一年李文用刚好20岁。因为李文用是乡里学历较高的人,他被调去参加土改、教书,卷入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很少跟妻儿在一起生活。二儿子出世时正值“大跃进”时期,一家人险些饿死。虽然长期分居两地,但夫妻俩关系很好,从未红过脸、吵过架,因为知道彼此是亲上加亲的亲人,吵架会对不起对方。

拍摄这幅照片时,他们的二儿子依照传统也跟表妹结了婚。虽然一家人并不富足,但他们却笑得很开心。

独龙族

夫:伊里亚,生于1906年

妻:阿囊,生于1916年,独龙族,贡山县人

结婚时间:1936年

生育状况:儿女10人,3人存活

拍摄时间:1994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婚恋记忆:阿囊以能干和美貌闻名远近,是家族里最大的姑娘。住在三四公里外的伊里亚,相中了阿囊。按独龙族传统,一个男子娶到另一氏族的长女为妻后,这一女子的所有妹妹都要嫁给他或他的弟兄,所以男子娶亲的最佳选择是氏族的长女。伊里亚父亲用经过多年辛勤劳动才准备好的四头最大的独龙牛,为儿子把阿囊娶回了家。

伊里亚后来成为怒江州政协副主席,却因此在“文革”中遭到残酷批斗,阿囊从此身体垮了下来,常卧床不起。但不论怎样,两人走过了生活的艰辛,相濡以沫在一起。

后来,这个想法逐步成熟,就想把我国56个民族金婚的老夫妻都拍出来,把它当作近现代婚姻史的一个缩影。我萌生这个拍摄念头是1987年。之后,我来祖国大陆了独龙族,彝族的《宿颜》系列,1992年才正式开始拍摄婚姻史这个系列,主要是以云南、四川为主。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婚姻形态复杂,拍摄和采访调查中,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林添福:云南地形是大山大水,有山水相隔,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婚姻形式,即使相同的民族也有所区别。

德昂族

夫:段老六,生于1915年

妻:叶玉笙,生于1917年,德昂族,德宏州人

结婚时间:1937年

生育状况:7儿1女,女儿夭折

拍摄时间:2004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今芒市)三台山乡邦外村

婚恋记忆:两人在同一寨子长大,自由恋爱并征得了父母同意。结婚时,男方付给女方家80块半开银元、一些猪肉、茶叶和草烟,女方带来几件锄头、镰刀等农具。婚后四五年,日本人进村烧杀抢掠、抢粮派夫,散布疟疾、鼠疫等病菌,他们逃进深山老林吃草根树皮。段老六后来跟着中国军队上前线,为部队煮饭、送弹药,几次差点送命。解放前的生活一直很苦,最初只种旱谷和玉米,或到山下租种傣族的水稻田;年成不好时,就到山上找野果、野菜、树根充饥。

解放后生活有了改善。1982年土地承包,段老六到山上砍树时跌了一跤,腿从此瘫痪,话也说不出来;叶玉笙精心照顾他。50年来两人从来不曾吵架拌嘴。上世纪90年代后,因有了种植甘蔗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村里通了土路,拉了电线;以前的茅草房拆掉了,小儿子于1997年盖起了瓦顶木楼。

普米族

夫:和阿兴,生于1930年

妻:熊发香,生于1931年,普米族,兰坪县人

结婚时间:1950年

生育状况:2儿4女

拍摄时间:2004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乡德胜村罗古箐

婚恋记忆:罗古箐一带的普米族是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一支。受汉族社会影响,半个世纪前的普米族倡导父母包办婚姻。和阿兴与熊发香的结合也不例外。和阿兴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年和家组织了36人的迎亲队,用6头骡子驮了150斤猪肉、30斤白酒、100斤黄酒,还赶了3头牛,跑了整整9趟才将新娘熊发香接来。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更让和阿兴难忘的是漫长而曲折的“唱开门”——普米族娶亲,除了聘礼,男方还要带着自己村寨最出色的歌手前往;当女方家请来的歌手唱歌发问时,男方带去的歌手必须对唱如流,唱赢了方能将姑娘娶回去;唱输了就得喝辣椒水。和家的大队人马就这样跑了一趟又一趟,直到第9趟才告成功。婚后两人经常打架,这让熊发香不停地往娘家跑。两人没生孩子前打架,做了父母后也打。但50多年过去了,二老精神很好,已不再有冲突;提起当年的打闹,就当是说笑一般了。

另一方面,半个世纪前至七十年前结婚的那个时代,有些少数民族,尤其是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婚姻形式,也比较单一,用包办婚姻或者媒妁之言这样的方式结合的比较多,所以,他们婚姻的故事性就比较薄弱或者雷同。也是这一个原因,我才把这个主题,扩展到少数民族的系列。因为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地域和风俗习惯都不一样,自然,他们婚姻的习俗也会不一样,这样才会让这个系列更加丰富,有故事。

对照历史,云南婚姻形式有很大改变,您怎么看待这种改变?

云南在这20年里的改变很大,但是拍摄的这些人都已经到了七八十岁,所以,对他们的改变并不是很大,他们都还非常淳朴。

怒族

夫:先塞,生于1928年

妻:戴罗,生于1926年,怒族,福贡县人

结婚时间:1951年

生育状况:儿女6人,存活2儿1女

拍摄时间:2005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月亮田村

婚恋记忆:基督教于19世纪下半叶传进怒江大峡谷,两人的父母辈那时都皈依了基督教,他们从小也跟随入教。先塞23岁、戴罗25岁那年,双方老人安排了他们的婚事。对此,青梅竹马的两个年轻人心甘情愿。

结婚时杀了两头猪,全寨人都来庆贺,他们请神甫在寨边的教堂里主持了婚礼。婚后两人几乎一无所有,跟老人合住一年后,在亲友帮助下建了一间茅草屋,这才有了自己的家。

1957年,作为少数民族参观团的成员,先塞去过一次省城昆明,自那以后再未出过远门。1978年,在政府主导下,夫妻俩和乡里的怒族人家从海拔较高、面临滑坡危险的居住地搬迁到海拔较低的月亮田,形成了一个新的怒族村落,开垦了水稻田,但仍主要种植玉米。他们养了些牛、猪和鸡,自此饱暖无忧。

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他们说自己从来没有吵过架。两人对孩子关爱备至,从不打骂,有什么问题总是讲道理好好教育。

基诺族

夫:布鲁杰,生于1936年

妻:周基,生于1930年,基诺族,景洪市人

结婚时间:1952年

生育状况:无儿女

拍摄时间:2004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么卓村

婚恋记忆:婚前两家离得很近,两人常一起上山干活、收工回家、互相帮忙,布鲁杰对长自己6岁的周基逐渐产生了感情。

结婚后他们就从大家庭里独立了出来,两人一生未生育。虽然如此,随着年龄增长,布鲁杰在村寨里依然受到尊重——他因年高德劭而被推举为么卓寨的寨老卓巴。每逢过年时,布鲁杰率先敲响被认为是神器的木制牛皮大鼓,全村寨的人就集中到布鲁杰家,围着大鼓边歌边舞,然后由布鲁杰率领大家到铁匠房请铁匠打刀,举行砍树仪式,准备开始新一年的春耕生产。这时,他们平时冷清的家便异常热闹起来。

1980年代后,两人分得两亩水稻田、20多亩山地。

拍摄这幅图片时,夫妇俩把田地转包给他人耕种,两人喂养猪和鸡,到市场出售换得一些钱用。再过两年,他们就到了可以申请养老金的年龄,每人还能得到一套衣服。

时代在变,云南的婚姻习俗也在变。借由这个婚姻的田野式调查,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云南各民族以前拥有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婚姻、习俗和家庭观念。

导致婚姻习俗变化的因素很多,受教育、外出打工、媒体和资讯的发达——现在很多民族寨子也有4G网络,很容易和外界联系起来——少数民族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新的婚姻观念。

有改变,也有保留。在很多地方,一些民族特色也被保留。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拉祜族

夫:扎体,生于1923年

妻:娜罗,生于1914年,拉祜族,勐海县人

结婚时间:1939年

生育状况:7儿2女

拍摄时间:2004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合歪村

婚恋记忆:拉祜族沿袭了游猎民族爱好自由的天性,恋爱和婚姻也十分自由。青年男女常白天在一起干活,晚上在一处游玩,你来我往,日久生情。当时年仅十几岁的扎体看上了娜罗,觉得她不仅美丽能干,而且对老人很有爱心,所以使劲追求,也不管娜罗比自己大了近十岁。1939年,在征得两家老人首肯后,扎体托媒人带上米、酒、盐、茶、糖等去娜罗家提亲。结婚前一天,扎体给娜罗家送了聘礼,杀了两头大猪,请全寨人来吃喝了一天。娜罗则带上自己的生产生活用具搬到扎体家,从此成为一家人。

成婚后扎体常到山上打猎,但他们仍然经常挨饿。此后陆续生育9个儿女。现在两人拥有5亩水稻田,还有许多旱地种植甘蔗和茶叶,基本上做到了衣食无忧。他们跟最小的儿子岩拉一起生活,他是娜罗50岁以后生下来的。

瑶族

夫:李成朝,生于1922年

妻:赵四妹,生于1925年,瑶族,金平县人

结婚时间:1945年

生育状况:儿女11人,存活9人

拍摄时间:2002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营盘乡太阳寨村

婚恋记忆:金平县与越南仅一山之隔,瑶族世代生息在边境两侧,边民们常常你来我往,走亲访友做生意。1945年的一天,年轻漂亮的赵四妹打扮得整整齐齐,走了一天半山路,从越南来中国境内的太阳寨参加亲戚的婚宴。未料在酒席上,赵四妹被当地的李成朝一眼看中,酒席未散,赵四妹就被年轻力壮的李成朝抢到了家里,强使成亲。哭骂打闹都没用,生米煮成熟饭,最后只有顺从了这强娶的婚姻,和李成朝一起过日子。此后赵四妹再也没有回过越南老家,老家人也知道她在中国有了新家。许多年里,赵四妹从不跟李成朝讲话,就算生了孩子后也不讲。就这样活儿照样干,日子照样过。直到两人都上了年纪,才终于结束了言语不交流的日子,赵四妹终于开口跟李成朝讲话了。

拍摄这幅图片时,两人跟小儿子住在一起,放牛、喂猪,带孙子。其他子孙都在附近,随时照看他们。

林添福,1960年生于台湾,著名摄影家。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肖像摄影,其作品形态多样,是台湾第二、三代摄影家中,摄影疆域较为辽阔的一位。林添福跟云南关系密切。1988年因为拍摄滇缅公路与云南结缘,此后,深入险地,拍摄了独龙族,成为台湾第一位深入云南的摄影家。近年来,除了持续拍摄《半个世纪的爱》,以及多次回访独龙族外,还持续拍摄弥勒市彝族阿哲人的祭龙仪式。

傈僳族

夫:角付,生于1921年

妻:尼玛木,生于1924年,傈僳族,福贡县人

结婚时间:1939年

生育状况:8个孩子,存活3儿

拍摄时间:2005年

拍摄地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上帕镇腊乌村

婚恋记忆:两人从小在一个寨里长大,成年后没谈恋爱,因为两人觉得彼此结婚在一起过日子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像身边的怒江水理所当然要哗啦流淌一样。尼玛木15岁时开始信仰基督教,但角付仍信奉傈僳族传统的民间信仰。结婚时,角付送了三头牛、两只猪作为聘礼。那时一头牛能换一只铁制的火塘三脚架,有了一只三脚架,就等于有了火塘,有了火塘,就等于有了一个独立的家庭。全寨40多户人家都来参加他们的婚礼,吃吃喝喝了一天一夜。解放前,两人拼命劳作,也常常不能保证温饱;最困难时,全家靠野菜和树叶为生。由于过度操劳,尼玛木的腰背佝偻成九十多度,直不起来。为了获得必需的盐巴,角付徒步跋涉到遥远的邻县,把盐巴背回来。有一次,角付从边境口岸片马出境到了缅甸密支那,从那里背着布和衣服回来,这一趟走了一个多月——那是他们漫长一生中最长的一次离别。两人年轻时很少吵嘴,老了就更不吵了。

拍摄这幅图片时,两人跟小儿子一起生活,另外两个儿子已分家自立。由于分家出去的两个儿子分走了本来就不多的田地,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足,但两人仍然很乐观,他们的笑容坦诚而率真。

尽管两人一个信教一个不信教,但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在儿子们的帮助下,两人为自己修好了一座合墓,死后他们将永远双双安息在怒江边上。不同的是,信教的尼玛木的坟头将会装上一支十字架。

纳西族摩梭人

夫:关阶扎巴,生于1936年

妻:关阶拉金,生于1938年

妻:关阶平初,生于1942年,摩梭人,宁蒗县人

结婚时间:1952年1959年

生育状况:5女1儿,1女夭折

拍摄地点: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八珠村

婚恋记忆:有着“走婚”习俗的摩梭人,始终保持着母系社会的文化传统:男性夜出晨归,晚上到自己喜爱同时也接受自己的女性“阿夏”(也称“阿注”)家居住,早上返回母亲家。关阶扎巴从十六七岁就开始了走婚生活,每晚他都去拉金家,两人谈情说爱,虽然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但对热恋中的关阶扎巴却不成问题。摩梭人恋爱一般要秘密往来两三年后,才会对外公开他们的阿夏关系。因为关阶家三代独子单传,没有女孩就没法维持传统的母系家庭,所以关阶家必须将阿夏迎到自己家里,共同生活,生儿育女。到拉金家走婚两年后,关阶扎巴把她接到家里同住。在拉金生育后,关阶扎巴又有了一个名叫平初的阿夏,于是把她也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平初没有生育。此后,三人一直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拍摄这幅照片时,关阶扎巴与拉金所生的独子关阶益西,成为了永宁县扎美大寺的活佛。四个女儿和阿爸及两位阿妈住在一起,她们都有自己的阿夏,并生养了6个孙子孙女。

林添福不仅是拍摄云南的摄影家,也是跟云南人文地理摄影界关系密切的摄影家。林添福在云南开过摄影书店,他参与的台湾《大地》(人文地理杂志),更是促使云南人文地理摄影发展的重要外力。

林添福在台湾展出过的跟云南有关的作品有:《独龙族的冬天》(1990)、《宿颜》(1992)、《边寨烙影》(1996)、《半个世纪的爱》(2001)、《龙祭》(2005)等。

(责任编辑 刘笑)

猜你喜欢

婚恋生育云南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婚恋心理探秘